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作品与题解《再见了,亲人》节选自《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魏巍。魏巍,河南郑州人,公元1920年生。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冬赴朝鲜前线,以志愿军的斗争生活为题材,先后写了二十多篇散文、报告文学和通讯,结集为《谁是最可爱的人》。粉碎“四人帮”后,完成的反映抗美援朝斗争的长篇小说《东方》,荣获1982年茅盾文学奖金。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师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体会了课文中有关火烧云颜 色变化多变化快的词,接着抓住“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出没见过的颜色”一句,让学生具体化.师:作者说还有些颜色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你能想象得出是哪  相似文献   

3.
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九五八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时,在火车站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人物和四件典型事例,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教学时,为了突出讲读重点,先板书志愿军称为“亲人”的三个主要人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词语。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及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5.
[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代价”等词语的意思,能用“雪中送炭、唯一”造句。2.继续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能注意用准确的语句表述中心思想。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在并肩战斗中用鲜血凝成的。  相似文献   

6.
写文章先要确定中心,再紧紧地围绕中心选材。《再见了,亲人》一文中,作者魏巍是怎样围绕着“赞颂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赞  相似文献   

7.
一、复习引入(一)这节课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二)师生一起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师:通过预习,我们已知道课文是围绕课题中的“毁灭”在写,主要从圆明园毁灭前和遭到毁灭这两方面来写的.在描写圆明园毁灭前的景观时,作者突出了它是一座——生: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相似文献   

8.
一、明确学习重点.(师板书: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今天,我们按照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从写作的角度学习一篇课文.  相似文献   

9.
一、指导看图,揭示教学目标.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基础训练6中的看图编故事《小鸭子得救了》(屏幕显示软件封面),看谁最能干,能做到“仔细看,合理想,生动讲”(鼠标点“学法”按钮,屏幕显示:仔细看,合理想,生动讲.鼠标点击文字,可闪烁),编出完整的故事来.  相似文献   

10.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人□湖北省浠水师范附小汪飞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4.有感...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运用“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读中有悟,悟后再读,探究学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学设计一、用录像介绍背景,借假设带入情境1.放纪实录像,介绍时代背景。2.朗读、思考、讨论、感知、了解、释题。(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全文,学生思考讨论释题。(2)指导学生用志愿军的口吻,用发自内心的深情朗读课题。(3)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这样难分难舍?本文重点写了与哪几个人告别的情景来具体表现中朝人民的情谊?二、引读、导读、朗读,学习第一自然段1.感情引读,了解段意。2.感情导读,理解内容。(1)出示导读问题。①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一、板书设计再见了二、设计说明1.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再见了,亲人》一文字里行间涌动着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学生学习时应知道“亲人”是谁说的,志愿军称哪些人是“亲人”。于是,我课前预先把“亲人”两个字用美术字体写于黑板上,在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再把“大娘”、“小金花”、“大嫂”写在“亲”上,这样一目了然,很清楚文中所说的“亲人”是谁。2.板书设计有利于将文章知识点集中形象地再现《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要让学生体会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中朝人民用鲜…  相似文献   

13.
《再见了,亲人》是一曲中朝人民友谊的颂歌,文章在提炼典型,抒发感情方面很有艺术特色。 一、找准角度,提炼典型 中朝人民的友谊是在战火硝烟,枪林弹雨中用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为了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们共同生活,并肩战斗,谱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乐章。然而文章中没有写频频的战事,没有渲  相似文献   

14.
第七册《再见了,亲人》一课,叙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回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无私援助,亲人般的关怀和难舍难分的深情,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文章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读来催人泪下。指导阅读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初读课文,激发情感这是一篇抒情散文,通篇都是用志愿军战士同朝鲜人民话别的口气写的,语言亲切,感情真挚强烈。我们读本文时,要将自己置身于文中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和作者想在一起,体会感情。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虽非亲人,但胜似亲人。那么要如何激发学生的感情波澜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它叙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归国时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当我们读这篇课文时,会感到文中情感浓郁,诗意荡漾。作者仿佛面对朝鲜亲人的深情倾述,按捺不住感情潮水的直抒胸臆,眼前与回忆的有机融合,叙述与抒情的交相辉映,用词的精到,情感的升华,这些都是我们读这篇课文时爱不释手的。然而,作者在众多告别场面中,紧紧围绕中心,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镜头,集中表现中朝人民的生死之谊,这更是作…  相似文献   

16.
《再见了,亲人》一文,是魏巍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通过几个依依惜别的动人场面,讴歌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课的教学重点应紧扣“情”字,要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教学,以事悟情,以情动人。从而完成“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个重点训练任务。据此,其学法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它以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同朝鲜人民告别的动人情景。作者选取了三位有代表性的人物,以深情的笔触,倾诉了依依惜别之情,并着重追溯那些可歌可泣的令人难忘的往事,表达  相似文献   

18.
《再见了,亲人》(第七册)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抒情散文。文章语言生动、精炼,表达的感情充沛、真挚,非常适合朗读。一、抓住重点词语,读好重音。学生朗读平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重点词语没有加重语气朗读,对这种状况,我用比较法指导朗读。如,我和一位同学先后读同样的句子:“为了帮助我们洗补衣服,您  相似文献   

19.
讲读课文《再见了 ,亲人》 ,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 ,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 ,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分为两个部分 ,全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课文第一部分前三小节 ,分别叙述了同大娘、小金花、大嫂话别的情景 ,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 ,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 ,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话别总是双方交谈的 ,在依依惜别的时候 ,朝鲜人民是怎样想的 ,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写 ,但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3、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重点字、词、句的理解,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内含的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