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线装本的出版发行·宋木文·《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线装本,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闻出版署和中央档案馆批准,根据中央档案馆提供的毛泽东主席生前阅读并作评点过的清乾隆武英殿本,由线装书局影印出版。本书的编辑、出版与发行,是新中国...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人物精选》,从装潢上来看,似乎是一套很值得珍藏的书,其实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很是欺骗了千千万万个读者。 我自 1998年5月3日在北京市第七届特价书市上购买此书 后,就开始潜心研读。因为在我看来,由毛泽东评点的人物,反映了一代传人珍贵的心迹,是留给我们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遗憾的是,在研读过程中,渐渐发现该书不仅错讹太多,而且还存在着许多其他严重质量问题。归纳起来,主要问题如下: 1.错别字太多,几乎每篇传记,都有错别字。如《洪秀全传》一篇,就达二…  相似文献   

3.
庞元 《出版参考》2007,(2S):23-23
一本完整地记录国内规模最大的线装书《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编辑全过程的资料汇编——《〈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线装影印本编辑出版纪实》,近日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一本完整地记录国内规模最大的线装书《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编辑全过程的资料汇编——《<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线装影印本编辑出版纪实》,近日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以线装本形式影印出版的《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  相似文献   

5.
本期的“秉笔直书”栏目,以较大的篇幅编发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求成先生的批评文章《盗名欺世,值得警惕》,同时,还编发了黑龙江省安达市政协委员高振龄先生的批评文章《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两篇文章都是批评时事出版社出版邓振宇等编的《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人物精选》。以如此之大的篇幅,同时刊发两篇批评同一部书的文章,在本刊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要说明三个问题:首先,出书要讲政治,社会主义出版方针不能丢,任何人都不能不择手段利用领袖之名行骗钱之实;其二,出书要讲章法,为了追求利润而粗制滥造,不仅坑害读者,到头来也必然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其三,出书要讲程序,讲纪律,属于报批的选题必须报批,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必须坚持,买卖书号现象必须制止,三审制度不能走过场。一些图书所以出现问题,大都在这几方面不讲程序,不讲纪律,见利忘义造成的,建议读者特别是出版工作者能花点时间读读这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6.
奉命保管毛泽东藏书 1997年11月,大洋彼岸著名的哈佛大学全体师生,迎来了正在美国访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这一天,江泽民主席向这座驰名全世界的大学赠送了一份国礼——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7.
一笔丰富的思想遗产 暂且让我们将视线闪回到1938年冬季的陕北。这年冬季,人们看到毛泽东常穿着灰布棉袄,脖子上围着陕北老百姓常用的毛巾。那时毛泽东住在陕北凤凰山的一个窑洞里。凤凰山往东六公里,有一个叫桥儿沟的地方,就在这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沟口路边,矗立着一座全部用石头砌成的颇见气势的天主教堂。这年10月的一天,毛泽东走进这座教堂,参加了中共中央六  相似文献   

8.
北京图书馆在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百年之际,举办了《北京图书馆馆藏周恩来文献展》,其中有一部珍贵的《二十四史》引起了参观者的普遍关注。这就是邓颖超同志捐赠的周恩来总理藏书线装本《二十四史》。 1981年8月26日北京图书馆接到了国务院值班室赵茂峰同志的来函:北京图书馆: 遵邓颖超同志的交代,将周总理用自己的工资买的一部线装  相似文献   

9.
《二十四史》于去年出齐了点校本,但人们面对这三千多卷、四千多万字的重要史籍,总还感到它缺少必要的辅助工具,不便于使用。中华书局编辑部准备组织编辑出版《二十四史》的各种索引,对于广大史学工作者和常常翻检史籍的人们实在是个好消息。我们初步翻检了已经出版的《史记》和《晋书》的人名索引,由衷的钦佩编制者的辛勤劳动和刻苦钻研精神。同过去史书的传目引得和人名志相  相似文献   

10.
11.
正谈及经典,大家一般想到的都是能够扛住时间考验的作品。实际上,经典一词在古代是专指"经"和"典"。一般来说,"经"主要是南宋以后形成的"十三经",是科举考试的基础内容。如果说经书用于立论,史书则是佐证,提供思路,也正是史学先驱司马迁所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用处。那么,接下来一同读读史书里的名句吧。  相似文献   

12.
陈应年 《出版史料》2006,(1):101-103
经济学家杨端六(1885~1966年)原籍江苏苏州,生于湖南长沙。1902年至1904年在湖南中路师范学堂读书,1906年赴日本留学,先入宏文学院,1908年考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不久转入第一高等学校。在日本时曾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回国。1912年任汉口《民国日报》总经理、总编辑。1913年初,赴英国留学,进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经济管理。1920年回国后,进入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部任编纂。罗素从1920年10月到1921年7月在中国各地(上海、杭州、南京、长沙、北京、保定)做了十个月的学术讲演。其间,梁启超作为东道主于11月初在北京首次代表…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和︽南洋商报︾的一段往事王士谷毛泽东除有题词在华侨报纸发表过以外,他的著作中明显地提到一家海外华文报纸,据笔者所见的资料,除了新加坡《南洋商报》以外,还没有第二家。1958年10月13日,正当我军对金门的炮击暂停一周之际,毛泽东起草了一篇准备以...  相似文献   

14.
15.
多年来,经广大史学工作者与中华书局编辑卩的密切协作,共同努力,“二十四史”点校本现已全卩出齐。把这一卩巨著,采用新式标点,加以分段,作了精密校勘,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这是迠国以来我国史学界完成的一项大规模的历史遗产的整理工作,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下面就这卩大书的古”整理出版经过,概括地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16.
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二十四史全译》日前由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11月16日,《二十四史全译》编辑委员会将一套珍藏本和两套精装本赠给国家图书馆。  相似文献   

17.
引用多种史料,论述清同治、光绪间金陵、江苏、浙江、湖北、淮南等5所官书局合刻《二十四史》始末,并就局本《二十四史》的校勘、版刻、学术价值等问题发表了见解。  相似文献   

18.
昔司马温公尝言:“少时惟得高氏《小史》读之,自宋讫隋正史,并南北史,或未尝得见,或读之不熟;今因修南、北朝通鉴,方得细观。”章实斋又言:“通鉴为史节之最粗,而纪事本耒又为通鉴之纲纪奴仆。尝以此不足为史学,而止可为史纂、史钞。”由是言之,为学不可不读史,尤不可不读正史。正史汇刻之存于今者,有汲古阁之十七史,有南、北监之二十一史,有武英殿之二十四史。  相似文献   

19.
史记 (汉)司马迁撰 (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 (唐)张守节正义《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卩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记载了我国远古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本书这次点校,采用清朝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刊行的《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为底本,由史学家顾颉刚等分段标点。为便利  相似文献   

20.
治中国史学者,不能舍弃历代正史。究其原因,与正史的体裁纪传体是分不开的。纪传体史书的开创之作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太史公自序》说: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职守,万事即具,成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春秋》,谬矣。"司马迁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过去人们多理解为太史公不敢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