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正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对英语口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强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又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内在要求。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口语教学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整体教学不容乐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更加重视口语教学,关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加强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当前英语教学的改革方  相似文献   

2.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质的学科,其本质是交际,因此,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核心问题。但是,目前的口语教学状况是,口语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较弱。随着世界全球化的日益推进,英语交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对外语口语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愈发迫切。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实现英语口语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当前应该重点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已是现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主要任务。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口语已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英语的口语教学一直没有很好地落实,口语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认为口语教学只有遵循主体性教学这一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好口语教学,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玉琴 《学周刊C版》2014,(7):120-121
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对英语口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强口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又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内在要求.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口语教学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整体教学不容乐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更加重视口语教学.关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加强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当前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与重要目标。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浅谈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5.
鲁宁 《西宁教研》2001,(3):35-35
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际,尤其是小学英语的教学,更加侧重口语交际。在现代生活里,人们对口语的认识有了很大改变,这种改变反映在外语教学中则是明确口语交际作为教学目的,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同时作为教学手段,口语训练又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学习语音、语法和词汇的重要方法。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外语教学的趋势,也是提高我国外语教学质量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改环境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英语的口语教学越来越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深化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着力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史呈玉 《考试周刊》2014,(33):104-104
现如今英语已成为国际间的交流工具,英语教育越来越被社会重视。我国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较差。提高口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是英语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庞佩佩 《电大教学》2002,(2):46-48,11
培养学生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已是现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主要任务。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口语已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英语的口语教学一直没有很好地落实,口语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认为口语教学只有遵循主体性教学这一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好口语教学,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探讨英语口语教学的目标性及交际能力形成的因素和口语采用交际法教学的实践策略,主张通过构建交际环境,让学生自然感知、体验并使用英语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出营造全英语环境是进行口语交际法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英语教育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一直没有获得很好的发展。而英语作为国际化语言,口语交际的学习是英语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如何做好英语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必须要考虑到的重要问题。小学英语学习是学生以后英语学习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对学生的口语能力发展极其重要。为了克服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采用科学有效的策略。在此,笔者主要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伴随着英语语言教学研究的深入,文化对于英语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围绕文化对语言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从大学英语新教材中的一段心理描写入手,通过大学英语新教材对于教学方法提出的新要求、以往对于语言教学的文化渗透和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研究以及本人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思考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文化渗透在英语语言教学与学习中占据的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进而提出,英语语言教学中除了要强调学生扎实掌握语言知识之外,更应该使其深入了解不同语言中渗透的文化因素,这样,使学生不但从表面而且从本质上真正了解和掌握所学的语言,从而减少语言交流的障碍,真正学好、用好英语。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偏重语言形式而看轻文化因素的现象.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决定学习任何语言都离不开承载它的文化背景.英语文化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式.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行,学生能够被培养成为既掌握一定的英语技能,又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朱琳 《教育教学论坛》2019,(14):201-202
任务型英语语言教学是一种系统性的语言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模式以"任务"为中心,其主要目的便是完成"任务",而其所凭借的手段在于"任务"的设计与执行。任务型英语语言教学重视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将学生视作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任务型教学模式区别于其他交际教学模式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它更强调采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语言。"任务型英语语言教学,是指在英语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应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一大好处便在于,其教学过程更具动态性,其间伴随着介于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提升了英语语言教学的趣味性,使英语语言教学不再拘束于过往乏味、枯燥的模式,从而使得英语语言教学更加高效、高质。  相似文献   

14.
转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机制与思维方式,本质上具有跨语言、跨文化的特点。在面向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采用以转喻为导向的教学策略,适当引入转喻理论,帮助学生树立转喻思维,将有助于学生语言技能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步提升。通过转喻理论将语言和文化相结合,从跨文化交际意识入手,通过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最终实现思想情感的跨文化交流,是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化的深入,英语作为国与国交际的语言工具被广泛地使用,但因为语言学习者大多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人们在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中,时常会遇到跨文化交际领域方面的障碍。由于英语的普及性,尤其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更加注重语言的交流和应用,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英语进行交流、交际和沟通,并随之引导学生把使用英语国家...  相似文献   

16.
浅议英语教学中英汉交际文化中存在的语言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深化,英语作为一种主要的交流工具的作用日益突出。关于英语教学法的问题引起了中国学界的激烈讨论。英语教学的目的应从传统语言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交际能力的培养上,应注重师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因而,互动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中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非语言交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今中国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交际而忽视非语言交际的作用。文章着重从中美英语非语言交际教学的背景条件、课程规定、教材内容及评估方式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拓宽中国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寻求借鉴美国非语言交际教学经验,并对中国非语言交际教学的改进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进行交际 ,语感与语言运用能力紧密相关 ,语感是外语课文教学的关键。本文从对课文整体教学角度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球化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学已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相通是文化交流的基础.认同中西文化差异,尊重并理解西方国家文化特点,才能增强英语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模式,加强阅读和听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语言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实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