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20世纪,随着塔里木河流量的减少,这里开始被沙漠侵蚀,如今已完全干涸,寸草不生,成为被一大片盐壳覆盖的不毛之地.人们将这里叫做"死亡之海". 有人不断地进入这片荒漠,为的是在这片"死亡之海"中寻找一种作物赖以生存的资源——钾盐.彭加木是其中一个,最早促使他进入这片"禁区"的驱动力就是"钾盐".然而在求索的途中,他再也没有回来.他走失后,他的同事与后来者依旧无所畏惧地走进罗布泊,探寻他们寻找了几十年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楼兰在人们的心目中,与罗布泊是不可分割的。正因为有了罗布泊的滋润,才有楼兰的兴盛,随着罗布泊的干涸,楼兰也逐渐衰亡。去楼兰探险,先要越过罗布泊的盐壳地。这些盐壳坚硬异常,用榔头都难以敲碎。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亚洲大陆的干旱中心,塔里木盆地积水和积盐中心,沙漠分布和风沙活动中心,古代人类文明活动中心。这就是罗布泊。对于罗布泊科考的重要性,刘东生院士曾用一句话概括:罗布泊,是一个地质学的实验室,第四纪地质的许多科  相似文献   

4.
挑战“死亡之地”的生命现在的罗布泊地区是我国最干旱的一隅,年降水量不足10mm,这里不仅没有淡水,而且土壤含盐分很高,生物几乎无法存活,所以罗布泊被称为“死亡之海”、“生命禁区”。在这种极端干旱和高度盐渍化的环境中,动物和植物是怎样顽强地维持生命呢?在罗布泊盐土上生长的植物,都具有极强的耐盐能力,能从矿化度较高的水中汲取生命的动力,如盐穗木、罗布麻、盐地凤毛菊、叉枝鸦葱、沙拐枣、黑果枸等,构成了罗布泊地区种数不多、特色显著的植物世界。红柳是一种落枝叶灌木,它的叶子为了适应干旱环境,已变态缩小成鳞片…  相似文献   

5.
正2008年11月18日19时,历经八年的艰苦攻关,罗布泊积淀千年的盐卤变为白花花的钾肥,源源不断地从设备上涌出,"罗布泊盐湖120万吨/年硫酸钾成套技术开发"项目投料试车成功。这一刻,在场的人们纷纷潸然泪下,泪水中,有激动,有欣慰,更有自豪,公司总经理、项目第一完成人李浩也不例外。而今,忆起那段往事,李浩依然非常动情:"当你经过400公里的茫茫戈壁,看到一排排现代化的厂房耸立,一袋袋白花花的硫酸钾从罗布泊经哈密运到全国,缓解了中国钾肥的供需矛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中外学者论及关于罗布泊迁移问题的见解.提出作者不同看法.证实罗布泊确有迁移不定现象.说明罗布泊迁移是自然现象.以自然规律解释自然现象.论证这决不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罗布泊是在本身范围内的移动变化.  相似文献   

7.
因为严酷的气候环境而被世人称之为"生命禁区"的罗布泊使无数国内外探险家闻风丧胆,然而古代罗布人通过顽强的抗争书写了他们悲壮的生存文化历程.本文试图通过古代罗布居民关于吃、穿、住、行等方面的方言词来感受他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态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8.
2000年前,我国西部有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楼兰,那里美女如云、商贾成群、鱼跃鸟飞……这个美丽富饶的世界就是罗布泊。罗布泊曾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1931年为1900平方公里;1962年,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干涸。罗布泊的消失,使罗布泊地区形成了死亡之海———戈壁沙漠。罗布泊是怎么消失的?长期以来世界各国的地理学家都在寻找着答案。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为罗布泊抹上了神秘的色彩。有人认为是罗布泊人砍伐树木造成的;有…  相似文献   

9.
2008年11月18日19时,历经八年的艰苦攻关,罗布泊积淀千年的盐卤变为白花花的钾肥,源源不断地从设备上涌出,“罗布泊盐湖120万吨/年硫酸钾成套技术开发”项目投料试车成功。这一刻,在场的人们纷纷潸然泪下,泪水中,有激动,有欣慰,更有自豪,公司总经理、项目第一完成人李浩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李超智 《初中生》2006,(11):12-15
罗布泊约公元4世纪忽然从历史文明中神秘失踪,仿佛一夜之间,罗布泊及一些古城和民族都离开了地球,直到1906年被法国商人斯文·赫定意外发现.那么,罗布泊神秘失踪了一千多年,罗布泊人到底去了哪里?  相似文献   

11.
朱奕 《科技文萃》2005,(7):16-20
2005年3月28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作为"罗布泊地区钾盐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项目负责人,王弭力登上了高高的领奖台,从国家领导人的手中接过"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证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讲述的,是一位女性55岁的时候,沿着彭加木的足迹闯进"死亡之海"罗布泊,完成了彭加木未竟的事业.她就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非同寻常的--  相似文献   

13.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4.
目标预设:1.阅读课文,体会罗布泊的今昔,探究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树立生态意识、环境意识。2.品味研读,学习修辞方法和直接抒情在表达上的作用。3.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教学重点:探究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树立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并研读课文语言。教学难点: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及教训。教学程序:预习准备——整体感知——品味研读——学以致用课时安排:两课时。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15.
当年参加罗布泊考察的科学家追忆一段难忘经历时说:在近日于北京召开的“塔克拉玛于沙漠综合科学考察成果鉴定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所长夏训诚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比他亲历的罗布泊与塔克拉玛干前后两次科学考察,忆起献身在罗布泊的彭加木教授,旧话重提,颇多感慨.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要穿越罗布泊? 有人果断地下了这样一个结论:凡是想到罗布泊去探险、考察或旅游的,都是一群拚死吃河豚的人.称罗布泊是一口让你心悸的黑棺材,多少勇士进不去,多少英雄出不来.那里非但不孕育生命,不欢迎生命,而且还要无情地扼杀一切生命.一位考察者粗略地做过统计,几千年来真正进入罗布泊腹地的人,截止到1998年10月1日,有账可查的也不到120位……多么可怜的数字,多么可怕的禁区!然而,就在人类即将跨进21世纪大门的时候,我和库尔勒晚报李立、城市晚报张彬彬两男一女三位普普通通的新闻记者,艰难艰险却是成功地实现了罗布泊南北大穿越,拚死吃了一次河豚!  相似文献   

17.
闫晓花 《甘肃教育》2020,(2):189-189
一、问题引领,与文本对话(一)教学镜头回顾1.今昔对比,初步感知。出示问题:1.罗布泊在很久以前是什么样?2.罗布泊现如今变成了什么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生:曾经罗布泊是充满生机的一片绿洲、一片圣湖,阳光下碧波荡漾,岸边的胡杨叶随风发出沙沙的响声,湖面上时常有玩耍的鸟禽,嬉戏间唱着动听的歌儿。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通过罗布泊今昔的对比,让学生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可谓是立意高远,令人佩服.可是白璧微瑕,文章仍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19.
提到罗布泊,很多同学会感觉比较陌生。如果说到古丝绸之路,你也许会有一些印象,罗布泊的楼兰就是它的中转站。现在的罗布泊是一片沙漠,楼兰也是人去楼空。罗布泊、楼兰为什么会由一片繁华变成现在的样子呢?如果你想了解其中的原因,就和我一起进入罗布泊,一探究竟吧!  相似文献   

20.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蒙古语意为“多水汇入之湖”,位居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东南角。而罗布泊地区则是指罗布泊湖区及其周围的沙漠、戈壁、风化土堆群(即雅丹),总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浙江省。该地区西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界,东达玉门关和阳关之间,南依阿尔金山,北抵库鲁塔格及北山。罗布泊地区的生态现状时时在向人们昭示:珍惜自己的生存环境吧,不要再制造这样的“生命禁区”了。罗布泊地区的生态变迁与罗布泊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200万年以前,罗布泊水域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2000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