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学困生”的转化与培养,是教育实践中一个备受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尽管学校、家长和社会已经为“学困生”的转化与培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一些地方的“学困生”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将笔者在农村中小学见到的各种“学困生”现象进行分类,探讨形成原因,并通过一些转化范例说明转化的可行性,以期达到和同行互相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体育学困生问题,一直是学校体育课教学中普遍 存在的现象,虽然他们是学校群体中的一个小群体,但是由于 他们身体方面弱势的原因,从而导致心理上对体育产生恐惧、厌学的现象。但是反过来,如果可以通过从中职“学困生”的心 理特点出发,改变教学方式,那么将会有利于体育“学困生”的 转化,那么应该如何转化呢?本人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所教中职体育“学困生”转化的实际进行分析,分析 中职体育“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探究体育“学困生”产生的原 因,最后提出相应的中职体育“学困生”转化策略,希望能为当 前中职体育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3.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热点话题。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注重学困生转化的细致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凡做教师的人,在教学中都希望教好学生,然而,“学困生”问题又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学困生”在一个班来说人数虽少,但其会对整个班风和学风造成不良的影响,不管是任课老师或班主任,要想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都应重视研究转化“学困生”工作,寻找合适方法。因为转化“学困生”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关键。作为班主任,怎样才能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呢?下面谈些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一、要深入了解“学困生”的个性特征。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在正常心理状态下,品德不良,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学困生”的心理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学困生”转化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学困生”转化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之中依然存在对“学困生”认识不全面,转化工作中忽视环境对“学困生”的影响,缺乏对“学困生”动态研究等问题。生态系统理论则对“学困生”转化给予很大启示。为了有效地转化“学困生”,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从家庭、学校入手,营造良好的微系统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等,构建和谐的中系统环境;努力避免外系统和宏系统的不良环境因素对“学困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学困生转化重在一个“爱”字。文章分析了学困生的类型,总结了笔者在实践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董燕梅 《教育文汇》2014,(17):29-30
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是实施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我们希望多培养一些“尖子生”,但更要厚爱“学困生”。转化一名“学困生”,其社会效果不亚于培养一名“尖子生”,这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如何转化?我认为,尊重其自尊心,调动其积极性,是实现转化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8.
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一直是教育部门所重视的问题。而基于“以人为本、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要改善学困生的现状就不仅要深究其形成原因,还要分析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郭建军 《教学随笔》2016,(8):117-117
“学困生”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是难点,也是重点。班主任工作要有所突破,难点还是在学困生转化上。如果大家都来关心“学困生”,爱护“学困生”,“学困生”就不会再“差”下去,这样,我们的“人人成才”目标就可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阐述了转化“学困生”时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我想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教育之舟必会驶向成功的港湾。  相似文献   

11.
浅议"学困生"的产生及其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困生”是“双差生”(即学困生和后进生)的一种,是指那些在学习上暂时存在着一些困难或障碍、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如果“学困生”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或转化,极易向后进生转化,蜕变为“双差生”,甚至有可能走上社会胡作非为。同在一个班级的众多学生,他们思想各异、思维能力各异、想像能力各异、创造能力各异、分析推理能力各异、意志品质各异,其学习能力必有差异,因此,“学困生”的产生是必然的。下面就“学困生”的产生及其转化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1.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心理准备影响程度不…  相似文献   

12.
陈秀兰 《甘肃教育》2013,(24):25-25
“学困生”在班里所占比例虽小,但若教育不当则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笔者认为.数学“学困生”可以分为智力型“学困生”和非智力型“学困生”两类。转化“学困生”要因材施教,对于智力型“学困生”要多些宽容,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对于非智力型“学困生”要善于挖掘其“闪光点”,用爱心和耐心感化他们。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实践,就如何转化“学困生”。谈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爱是促进后进生转化的“灵丹妙药”。在教学中,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我们经常从不同角度探索可行的转化措施,促进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开展。采用鼓励表扬方式引导促进学困生的成长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鼓励表扬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要让阳光哺育每一个学生快乐地成长,教师需要具备“五心”。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工作中,每位教师面临的最大困扰就是“学困生”问题.它耗费了教师的大量精力和时间,甚至严重影响教学进度、教学质量和正常的教学秩序。有时教师为了转化一个“学困生”,即便使出浑身解术,最后还是收效甚微。针对“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笔者就如何使他们解困,较快成为一个正常的受教育者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教学中,“学困生”是客观存在的。关注“学困生”、转化“学困生”一直是基础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着眼于“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融洽关系、培养兴趣;分析成因、及时纠正;收获成功、增强信心;重视习惯、一以贯之”四个方面论述了“学困生”转化的具体做法,应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学困生”的转化,首先要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教师要通过调查,和学生沟通交流等多种渠道了解“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然后寻求对策。“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持续而又艰巨的任务,切忌盲目、急躁。  相似文献   

17.
一、学困生转化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果一个班级只注重优等生,那不是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学困生转化问题已成为当前教育需要解决的大课题.虽然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了,教师教学观念得到了改变,但“学困生”并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趋势.数学“学困生”问题,是我们学校每个数学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困生转化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让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头疼不已的问题.要想有效地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教育者就要尝试转变对学困生的固有观念,立足学困生的实际,具体分析困因,准确对症下药.若在此基础上大胆尝试“分层提高法”,适度坚持“死记硬背”原理,合理引入奖励机制,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和实践,“学困生”问题已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水平,已成为数学教师的一个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促进“学困生”转化的一项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从用爱心唤起“学困生”的自尊、自信、自强;因材施教,激励为主;营造良好的班集体,为“学困生”转化创造环境条件;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四个方面,探讨如何从全面提高素质入手来转化“学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