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蕾 《文教资料》2011,(35):17-18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意识流小说家之一。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伍尔夫的研究往往过多地集中于她小说的意识流技巧的展现,以及她小说中的女权主义特征。但同时,伍尔夫又是一个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并最终于1941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贯穿伍尔夫整个生命历程的疯癫对其意识流的创作有着不容忽视的潜在的影响。本文以伍尔夫的疯癫为切入点,解析其疯癫影响下的意识流创作。  相似文献   

2.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意识流小说家之一。由于伍尔夫首先是以意识流小说创作著称于世的,因此,中外众多伍尔夫研究者们大多都认为,伍尔夫是一个象牙塔里清高孤傲的贵族,不可能涉及政治,就更多地将目光单纯地集中于其小说的意识流技巧的分析上;甚至她的丈夫伦纳德·伍尔夫也认为她是“自亚里斯多德创造了政治动物一词以来最不具有此特点的人”;  相似文献   

3.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也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她一生致力于小说的改革与艺术的创新,追求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并且成功地将意识流技巧运用于现代小说,她的小说如一首首长诗,清丽秀雅。本文从作品的诗意化论述伍尔夫小说《达洛卫夫人》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意识流小说家之一。由于伍尔夫首先是以意识流小说创作著称于世的,因此,中外众多伍尔夫研究者们大多都认为,伍尔夫是一个象牙塔里清高孤傲的贵族,不可能涉及政治,就更多地将目光单纯地集中于其小说的意识流技巧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主张:文学应转向人的精神和心灵,力图揭示出“隐密的深处”、“生命的模式”和“真正的真实”。《墙上的斑点》是她这一文学主张的实验之作,也是成功之作,从而成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6.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到灯塔去》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在该作 品中伍尔夫致力于小说艺术的改革与创新,追求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将意识流技巧成功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中。文本 中形形色色、有血有肉的人物构成了小说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7.
1928年,正值创作巅峰期的伍尔夫出版了一本诙谐戏谑的传记文学作品《奥兰多》,从动笔开始到出版只有一年时间,可以说是伍尔夫创作应该算得上是其别具一格的作品。她曾说这本书的写作于她而言更像是一次充满奇趣的"冒险"(escapade),而这次一冒险也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从十七世纪初到二十世纪末,跨越四百年。本文认为作品中奥兰多的塑造具有重叠的影像,而这里的重叠不仅仅是伍尔夫和维塔身份的交织,更是英国现代女性小说虚构书写与十七世纪女性自传纪实书写之间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本文将伍尔夫的传记小说《奥兰多》切入,回溯小说横跨的四百年历史,连接维塔和她的女祖先克利福德夫人,形成文本与历史的的对照和结合,勾勒出女性在历史书写中的轮廓。  相似文献   

8.
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关注社会。致力于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探求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其小说创作中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探索颇具特色,发人深省。伍尔夫的重要作品《到灯塔去》体现了人类对永恒的渴望和对不朽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尼采笔下酒神颂歌式的作家,她将音乐和诗的元素融入小说创作中,体现了尼采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完美结合。悲剧在伍尔夫的小说中诞生了。  相似文献   

10.
伍尔夫是西方意识流小说理论的倡导者,又是运用意识流手法创作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创作思想极其丰富,又极具个性,自成一家.可以说她的创作思想贯穿于她的整个创作生涯之中.  相似文献   

11.
《海浪》是20世纪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呕心沥血创作的作品。伍尔夫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现实极大地影响了她的艺术探索与人性追求。在小说中,伍尔夫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意识流,将人生的全部岁月与一天的时间结构互相对应起来。文章还对意识流进行了探讨。全书分成九个部分,由六个没有姓氏的人物的内心独白构成。小说折射出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无序的世界,混沌的现实,扭曲的关系,信仰的破碎和自我的丢失。小说最后表达了强烈渴望自我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刘星 《文教资料》2014,(10):12-13
国内对伍尔夫小说的解读大多集中于她的意识流代表作《到灯塔去》和《达洛维太太》。本文依据伍尔夫的生命观解读了她的短篇小说《邱园记事》。在伍尔夫看来,生命的精髓在于重要的瞬间。该小说熔光、形、影、色于一炉,以流动的画面展示人生剪影,并将生命中关丽一瞬所承载的内心积淀以幻影的形式呈现出来。小说中思想的闪光与色彩的闪光交相辉映,光色的无限播散默默地传递心灵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光与影的世界——伍尔夫的《邱园记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伍尔夫小说的解读大多集中于她的意识流代表作《到灯塔去》和《达洛维太太》。本文依据伍尔夫的生命观解读了她的短篇小说《邱园记事》。在伍尔夫看来,生命的精髓在于重要的瞬间。该小说融光、形、影、色于一炉,以流动的画面展示出人生剪影,并将生命中美丽一瞬所承载的内心积淀以幻影的形式呈现出来。小说中思想的闪光与色彩的闪光交相辉映,光色的无限播散默默地传递着心灵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林晨 《阅读与鉴赏》2008,(12):29-31
作为一个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蜚声文坛的著名女作家。从踏上小说创作之路开始,王安忆就是以不断的“寻找与发现”贯穿于她创作的进程。她对小说创作始终保持一种精神追求的态度.她的创作更多地具有精神书写的色彩。更多地关注各种人物的灵魂。在欢乐的背后看到痛苦。在庸常的生活中找到生存的审美救渡。  相似文献   

15.
沈霞  唐书哲 《新高考》2013,(12):36-41
【导读】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家,意识流小说的巨匠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她于1882年生于伦敦一书香门第,父亲是著名学者和传记作家莱斯利·斯蒂芬爵士。伍尔夫自幼体弱多病,未接受正规教育,但她饱读诗书,敏于思考,具备了深厚的文学素养,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她诗人的气质在小说创作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诗意是贯穿弗吉尼亚·伍尔夫一生创作的核心,她是一位用诗的手法来描写小说的独特的作家。因此,她的作品中蕴含着诗意的美感,使读者更加喜欢她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双性同体"——伍尔夫的女性创作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兰多》是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最具夸张并带有浓郁自传色彩的小说,它集传记、史记、小说为一体,打破了小说与非小说的界限,以性别突变、时空穿越等特征,有意识地突出了从16世纪的男性到20世纪女性奥兰多的成功,揭示了伍尔夫的女性创作意识,进一步说明20世纪确实是女性小说高度发展的时期。伍尔夫通过奥兰多神奇地穿越了近4个世纪、数代王朝这一事实,微妙地批评了男性强权社会的无情以及女性应享有的平等权利与同等智慧。按照伍尔夫的观点,女性要成为自己,首先决不能完全臣服于男性的压迫。她所主张的女性“成为自己”,实质上是要建立一种自主又开放的女性自我;这样一种自我既独立,又与男性、与整个世界有着生生不息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主人公由男到女的变性,集男女于一身,直到婚后她又可以写作,都清楚地说明伍尔夫是遵循她自己提出的“双性同体”这一写作理论的。伍尔夫运用“双性同体”这种隐喻的写作手法,借助奥兰多奇异的变性,以达到她对男权社会的斥责。  相似文献   

18.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受其姐姐及朋友的影响,在她实验性的创新小说中,大胆和大量地使用光与色彩来表达人物的强烈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在探索后印象主义写作手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小说《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后印象主义写作手法的巅峰之作。绚丽的色彩和强烈的光色对比描写,不仅给人以感官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揭示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在表达小说的深层含义上起到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也是意识流的代表作家。她的作品里有着浓厚的死亡意识,其小说创作中对人类生存与死亡的关注和剖析独具特色,发人深省。她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折射出她独特的生死观——死亡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而是一种无奈,是灾难的结束,是新生的回溯,是生命的升华,更是一种拯救灵魂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tf,1882-1941)是英国著名的现代主义女作家和文学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九部长篇小说,若干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文艺随笔、书信和日记。作品种类多样,涉及内容广泛,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和《一间自己的屋子》。伍尔夫是女权主义的先驱人物,所以妇女问题是她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但在其小说中,除这一主题外,还充满了不断的形式探索和实验,努力将其对生命的意义、生与死、和谐与混乱的种种思考与多样的形式表达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