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田野  杜荣 《科学学研究》2011,29(8):1190-1197
 基于IT服务外包背景下知识共享、知识转移、信任等理论,分析了IT服务外包项目中发包方向接包方的知识转移、接包方对发包方的知识共享、接包方感受到的发包方对接包方的信任、接包方与发包方之间的文化相似度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外包绩效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假设,建立了理论模型;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西安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的20家从事IT外包业务的企业中参与IT服务外包项目的391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AMOS17.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的293份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开放式创新下合作型研发外包中知识转移行为,考虑到这种类型的研发外包中发包方和接包方的知识转移关系较以往有所不同,论文研究了发包方和接包方的知识转移行为和策略。依据发包方和接包方所采用的不同策略,构建了二者的收益矩阵,并以此建立研发外包中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模型,从中分析得到发包方和接包方知识转移行为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表明:接包方和发包方的知识转移侧策略选择与二者的收益比例密切相关,当二者的知识转移收益比例的取值范围发生变化时,其演化稳定策略也随之变化。并分析了转移成本、知识投入以及合作研发能力对于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然后针对在知识转移中发包方或者接包方“搭便车”的行为问题,分析了在加入激励机制情形下所呈现的演化博弈结果。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法,验证了模型和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从服务外包视角,考虑服务发包方和服务接包方知识共享时知识收益及溢出损失,构建服务外包供应链利益生成模型,分析服务发包方和服务接包方选择知识共享策略的理性条件,并引入"收益共享+成本共担"契约对服务外包供应链利益进行分配,探究有无契约、知识整合能力对服务外包供应链利益的影响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双方知识整合能力较强时双向知识共享比单向知识共享时服务外包供应链的利润更大,知识共享的理性条件是知识共享收益大于知识共享成本;"收益共享+成本共担"契约下服务接包方与发包方收益共享份额与成本共担份额一致时服务外包供应链整体利润比无契约时的整体利润更高。  相似文献   

4.
离岸IT服务外包中的跨文化知识共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离岸IT服务外包中接包方与发包方的文化差异和工作价值观差异对知识共享和外包绩效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理论假设,建立了离岸IT服务外包中接包方与发包方的文化差异对知识共享和外包绩效的影响模型,设计了调查问卷,对西安软件园从事离岸IT服务外包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SPSS17.0和AMO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基于实证分析结果,给出了离岸IT服务外包中的跨文化知识共享策略.  相似文献   

5.
服务外包中接包企业对商业秘密的自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外包业务多会涉及商业秘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是不少外包项目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实践中,接包企业对自身商业秘密保护的问题往往被忽视.接包企业不仅要履行保护发包方商业秘密的义务,也应保护好自己的商业秘密免遭泄露,特别是在离岸外包中,面对有着保护商业秘密丰富经验的发包方,接包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自己的商业秘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国际服务外包的高速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使得服务外包业在基于各自优势的前提下呈现出了明显的区位特色。从发包方和接包方分析服务外包行业的区位特点,并结合华中地区的区位优势,运用后发优势等理论探讨了华中地区服务外包发展从国际服务外包区位特点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接包方视角,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探讨国际外包中接包企业知识获取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结果显示:合作关系质量、跨文化沟通、企业文化、正式合约以及信任关系均显著影响接包企业知识获取,其中,跨文化沟通对显性知识获取的影响最大,信任关系对隐性知识获取的影响最大,正式合约与接包企业知识获取呈倒U形关系;接包企业知识获取显著影响外包绩效,且隐性知识获取比显性知识获取的影响系数更大.  相似文献   

8.
情境因素对软件外包过程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共享及软件外包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分析了软件外包中的知识转移过程;在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分管软件外包的有关负责人以及西安软件园从事软件外包业务的七家软件公司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识别出软件外包中影响知识转移的各种情境因素,提出情境因素对软件外包过程中知识转移影响的概念模型;分析了各个情境因素对软件外包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分析表明:地理距离、法律体系与行业政策、基础设施与技术水平、文化情境等各个情境因素作为调节变量影响着发包方与接包方发送和吸收知识的意愿和能力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影响软件外包的绩效。  相似文献   

9.
综合考虑IT外包中接包企业知识管理对外包成功的潜在影响,探讨了外包合作中知识管理与接包企业外包成功的关系问题。以知识管理理论、服务外包理论为基石,从IT接包企业的视角出发,并引入知识黏滞性作为调节变量,深入探析IT外包接包企业知识管理对接包企业外包成功的作用机理问题,并运用SEM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接包企业知识管理对外包成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黏滞性在二者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合作创新下考虑双边道德风险的研发外包合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外包研发项目合作创新中的双边道德风险问题,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了双边道德风险下的研发外包合同,并对合同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收入共享激励系数与发包方投入的知识技术产出弹性系数负相关,与接包方投入的知识技术产出弹性系数正相关,而与研发项目的产出系数及双方的成本系数无关;最优固定支付与双方的成本系数正相关,与研发项目的产出系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将信任视为多维变量,构建了多维信任、知识转移与软件外包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及对京津冀地区97个软件外包接发包企业的有效问卷调查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多维信任对知识转移、软件外包绩效的正向影响存在差异性;显性知识转移与隐性知识转移相比,对软件外包绩效影响更显著;知识转移在多维信任与软件外包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其中知识转移在能力信任与软件外包绩效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计算信任、善意信任与软件外包绩效之间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软件外包项目成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曲刚  魏佳  鲍晓娜 《科研管理》2015,36(9):149-158
由于缺乏对软件外包项目成功概念的清晰全面描述,本文经过文献综述和总结,从客户和供应商双方视角构建出软件外包项目成功的理论模型。模型包括三部分:前端变量—知识学习和服务质量;中间变量—项目绩效和心理绩效;结果变量—组织绩效和关系质量。使用Meta分析对软件外包项目成功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并将Meta分析与SEM相结合(MASEM),对结构模型进行路径分析和拟合分析。本概念模型尝试为软件外包项目成功的研究提供全面综合性视图。  相似文献   

13.
刘伟  邸支艳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65-1874
IT外包是一个知识密集的过程,知识转移是影响外包绩效的关键。本文基于IT外包接包方视角,构建了以关系质量中的三个维度:信任、满意和承诺以及知识缄默性为影响因素,以接包方的知识接受意愿和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的概念模型,研究这些因素对IT外包知识转移的交互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来自规模较大的IT外包公司的217份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关系质量对IT外包知识转移的作用过程中,接包方的知识接受意愿和吸收能力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信任、满意和承诺对接包方的知识接受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信任和满意对接包方的知识吸收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缄默性对IT外包知识转移具有负向影响,关系质量中的信任和满意维度对知识缄默性与知识转移之间的路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玥  覃永和  梁莹 《大众科技》2012,(2):35-36,34
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息技术外包往往涉及的业务领域和技术领域很广,业务和技术方面的差异,决定了项目生命周期组织方式、项目规模和周期差异性的不同,这些项目间差异性,给信息技术外包项目规范化带来了极大的复杂性。项目管理工作应贯穿整个信息技术外包项目的全过程,是项目成功实施、执行、并提供高质量、可靠服务的有利保证。  相似文献   

15.
Drawing 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IT outsourcing in the UK and German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essons for modularity that can be drawn from the outsourcing of 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 (KIBS). Because of the inseparability of information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IT outsourcing is frequently accompanied by wider transformations in clients’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This results in the need for knowledge and organisational coordination in the form of the transfer of staff from the client and the retained IT organisation. Modularity is often presented as a design strategy that stimulates innovation. Our research findings challenge the generalisability of this claim when examining KIBS outsourcing. We show that intangibility of services exacerbates the conflicts between clients and suppliers, which may present obstacles to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6.
What is the impact of specific knowledge-transfer processes on the level of shared knowledge and, in turn, on outsourcing performance in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s? Drawing on a series of case studies covering IT providers and banks, we investigate several applied knowledge-transfer processes dedicated to the transfer of explicit or tacit knowledge between outsourcing banks and their providers. We examine the differential influence of various types of knowledge transfer on shared knowledge between the parties and on the resulting outsourcing performance. Results depict the differential impact of various knowledge-transfer processes dedicated to the transfer of explicit, or tacit knowledge, respective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shared knowledge. Interestingly,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knowledge-transfer processes dedicated to the transfer of explicit knowledge and those dedicated to the transfer of tacit knowledge proves to be most effective.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gh levels of shared knowledge positively influence outsourcing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to previous literature, we found transfer processes for explicit knowledge in an outsourcing context to consist of two dimensions: The content dimension, primarily focused on in literature, and the sender–receiver dimension of transfer processes which are rarely addressed in outsourcing literature. The content dimension embraces mechanisms such as trainings, SLAs and standards that define how content has to be interpreted, whereas the sender–receiver dimension of transfer processes of explicit knowledge defines explicit, documented interaction structures between parties.  相似文献   

17.
知识管理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外包成功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锋  李怀祖 《科研管理》2004,25(2):82-87
提出了从知识管理角度提高信息技术与信息系(IT/IS)外包成功性模型,指出:IT/IS外包失败的原因有三个:第一,外包企业与IT/IS供应商之间知识流动顺畅性,包括供应商知识到客户以及客户到供应商之间双向流动。第二,外包合作双方和谐关系。第三,环境动态性。流畅的知识流动、和谐的客户供应商关系以及稳定的环境是外包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发展的升级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产业升级的问题。通过文献回顾归纳出软件外包业的3种模块化治理模式:成本一交易伙伴型、竞争一战略伙伴型和创新一联盟伙伴型。从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的视角总结出一个重要结论:研究软件外包企业升级的关键是将升级方式与价值链治理模式关联起来,处于不同治理模式下的软件外包企业将有不同的升级路径,提出了软件外包企业价值链治理模式的升级路径图。  相似文献   

19.
研发项目外包过程存在多源不确定因素,给外包运营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为应对不确定因素影响,本文将柔性思想运用到研发项目外包管理中,使决策者在外包管理行动上具有灵活性。首先介绍柔性管理以及研发项目柔性外包的概念。其次,对研发项目柔性外包过程进行任务分解,以任务间逻辑关系为依据构建管理框架。最后,归纳柔性外包管理关键技术。本文旨在为决策者提供系统的分析工具,为中小型研发企业应用柔性外包策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