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以能源综合碳排放系数表示基于低碳的能源消耗结构的变动,在解析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对ESCEC影响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能源替代计量模型分析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对ESCEC的灵敏度。结果显示,1980—2011年,石油、电力、天然气等可以有效替代煤炭,但这种替代对降低能源综合碳排放系数的贡献率变化较平缓;2011—2020年,煤炭产出弹性不断提高,使得石油、电力、天然气等与煤炭的替代弹性不断下降,导致ESCEC的降低率上升。  相似文献   

2.
杨福霞  杨冕  聂华林 《资源科学》2011,33(3):460-467
在能源战略中,作为投入要素的能源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其他生产要素替代,且这种替代效应对未来能源节约将发挥何种作用,已引起学者们较多的关注。基于1978年-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资本存量及劳动力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在实证分析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因果关系的前提下,计算了能源与非能源要素间的替代弹性,同时,考察了各投入要素技术进步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对能源消费有一定冲击作用;在样本期内,能源与资本、劳动力之间的平均替代弹性分别为0.49、1.03,且各投入要素技术进步差异具有收敛性。  相似文献   

3.
严良  熊伟伟  王小林  王腾 《资源科学》2019,41(9):1655-1664
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需求和能源消费现状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能源供给结构和需求变化的不平衡制约了能源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持,因此,形成一套从底层引导供给端价格形成和产能更替机制的政策工具势在必行。本文在系统视角下,基于能源间需求的价格替代机制及各能源内部的产能更替机制建立动力学模型,模拟了2017—2050年中国能源替代趋势并作为基准情景,在此基础上从供给端设定了价格、市场、成本、补贴、碳交易等情景。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煤炭依旧是主要消费能源,且结构调整和减排压力较大,而在补贴策略和碳交易策略下,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得以显著提升。因此,必须提振天然气激励水平保障平稳过渡并降低新能源获取成本,增进能源定价机制改革,拓宽碳交易价格变化空间,以便有效达成供需协同的能源替代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1980~2013年钢铁行业数据,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构建要素成本份额方程,运用动态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修正,利用似不相关回归对钢铁行业生产要素间的替代关系进行测度,并通过引入价格的非对称性来研究回弹效应.结果表明:钢铁行业的能源和资本自价格弹性均为负;资本和能源的绝对替代弹性和相对替代弹性均为正.能源对资本的绝对替代弹性大于资本对能源的绝对替代弹性,但资本对能源的相对替代弹性自2000年以后逐渐占优于能源对资本的相对替代弹性;钢铁行业的回弹效应高达95.85%,由能源效率提高而节约的能源基本上被回弹效应所抵消.  相似文献   

5.
在掌握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费状况基础上,构建长期能源替代规划系统(LEAP)-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模型,通过设置基准情景、能源转型情景和能源深度转型情景,模拟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领域未来的能源消费需求和节能潜力,分别从货运交通、城际客运、市内客运等部门分析其能源转型的方向和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领域未来的节能压力巨大,基准情景下的能源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能源转型和能源深度转型情景下通过加大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能源消费需求有望于2025-2030年达到峰值.基于分析结果,提出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转型,需要大力推进天然气、电力、氢能和生物燃油等清洁能源的应用,大力发展铁路和水路运输以及城市公共交通,并通过强化技术节能和管理水平提升实现交通运输工具的能效提升.  相似文献   

6.
全球性的石油供应短缺和我国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增大是今后的主要趋势,发展石油补充与替代能源对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  相似文献   

7.
8.
基于弹性脱钩的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脱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弹性脱钩方法,并借鉴Tapio脱钩评价标准,构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分析模型,进而从能源消费总量、不同种类能源消费以及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三个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关系。研究发现,1991—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体呈现弱脱钩状态,要进一步实现强脱钩,提高能源效率是关键;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能耗对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关系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健 《华夏星火》2010,(8):58-62
用玉米生产乙醇燃料引发国际市场玉米价格的暴涨,进而造成以玉米为主要成份的饲料价格上涨,其他粮食作物及油、肉、乳制品的价格都随之提高。这股多少受美国影响的燃料乙醇浪潮,开始遭到一部分人抨击,出于对石油资源的担忧,使美国不得不解决石油依赖,却带来”汽车与人类争粮食“的新困扰。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一个CES生产函数分析框架,通过生产要素替代弹性取值区间来甄别产业技术变迁内生方向,继而分析产业技术变迁内生方向差异对产业政策安排的影响。同时利用1991-2012年相关数据,证实中国机械工业的技术变迁当前总体处于偏向低技能劳动者的技能替代阶段。这说明中国机械工业若想通过自主创新缩短与世界技术前沿的差距,产业政策安排的关键不在于对特定企业进行利润激励,而是构建以产业技术政策为核心的政策平台,使整个机械工业呈现出偏向高技能劳动者的技术变迁特征。  相似文献   

11.
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本文运用完全因素分解方法,将影响中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因素分解为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选取1980~2005年样本区间数据,建立了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分析模型,对各因素的影响份额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使效率因素成为中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主导性因素,相对于效率份额,产品结构的变化对能耗强度降低的影响不大,甚至总体结构份额呈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钢铁工业能耗及污染物放现状分析,指出我国钢铁行业是高能耗高污染物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清洁生产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可以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我国钢铁工艺技术创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钢铁工业的创新过程是以工艺创新为先导,以装备创新为核心,带动钢铁产品创新的持续创新过程。技术“S”曲线已经成为思考技术创新模式的核心工具。本文首先探讨炼铁工艺技术“S”曲线,然后描述炼钢工艺技术“S”曲线,最后论述“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艺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魏玮  周晓博 《资源科学》2016,38(2):300-310
地区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思路和政策制定者的政策选择,与技术进步方向紧密联系。不同地区的技术进步方向,以及不同主体面对节能压力和技术约束的最优行为选择,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构建三要素CES生产函数来拟合不同省份的工业生产过程,并运用199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发现: ① (KE)L形式的CES生产函数更符合省际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但不能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KEL形式;② 北京、上海等省份的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增强型和资本偏向型,适合非能源要素替代的节能思路,天津、河北等省份的技术进步表现为能源增强型和资本偏向型,适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节能思路;③ 吉林、安徽等省份的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增强型和能源偏向型,需要能源研发补贴政策;山西和内蒙古的技术进步表现为能源增强型和能源偏向型,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资本使用研发补贴,来应对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自主创新的概念内涵以及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主创新推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升级的3条路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超效率DEA的我国钢铁产业能源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芝  何枫  赵晓 《软科学》2012,26(2):65-68
在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下,建立超效率DEA模型,计算了我国钢铁产业2002~2008年间的能源效率,衡量了企业的节能空间,同时测算了我国钢铁产业2002~2008年间效率的变迁过程。结果显示:首先,自2007年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平均能源效率有所提升,企业之间效率差距较大;其次,钢铁产业的节能潜力巨大,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平均每年能源消耗仍有20%左右的可降空间;进一步,我国钢铁产业能源效率提升主要源于技术效率的提升而非技术进步,这反映了整个产业能源效率差距在缩小但缺乏技术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7.
苏屹  李丹 《科研管理》2022,43(6):94-103
基于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域2009-2017年面板数据,在计算Moran I指数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能源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省际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能源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能源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表现为出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能源产业多样化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表现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多样化集聚对于绿色创新绩效全局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源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空间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差异。最后,从增强区域间绿色创新活动联动、优化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完善监管和激励机制三方面,提出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朱灏  邹萍 《科研管理》2016,37(5):1-9
在大跨度时间范围内,考察钢铁业国际转移和钢铁技术平台创新之间的关系。发现的主要规律是,钢铁冶炼技术处于持续变革之中,钢铁技术变革需要本地钢铁业的支撑。钢铁技术创新中心位于传统钢铁业大国,革命性的技术平台创新通常实施于新兴地区,推动异域的钢铁业形成和提升,从而引发钢铁业的国际转移。传统技术无法抗衡新技术的冲击。我国已经成为钢铁生产中心,需要加速钢铁技术创新,以延长我国钢铁业寿命。创新不仅要寻求差异化,而且要技术配套,在满足产品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的同时紧盯技术平台转型的发展方向,以钢铁技术平台创新推动我国钢铁业的转型和提升。  相似文献   

19.
汤睿 《科技与管理》2004,6(2):99-101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钢铁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国有钢铁企业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科技人员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对科技人员使用效率低下,科技人员创造意识不强,人才的吸引力差等方面。科技人员的潜能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何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对国有企业科技人员的激励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