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木兰诗》中的“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很多人把握不好“裳”字的读音,不知道读“cháng”,还是“shang”。我认为读“cháng”更妥当.  相似文献   

2.
“春秋”一词,无论在古代汉语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都很常见,但含义又各不相同。细究起来,大致有以下十种解释:  相似文献   

3.
韩志湘 《现代语文》2006,(4):124-124
翻遍了各种版本的现代汉语辞(词)典,也没有发现“拽”有个上声的读音,但现实生活中,上声的这个读音却大行其道,甚至有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4.
赵梅青 《语文天地》2011,(12):23-23
“斗”与“石”是比较有意思的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两字都是多音字,“斗”有三个读音dou、zhu、dou;“石”有两个读音shi、dan。两字义项都比较多,  相似文献   

5.
张佩 《教师》2015,(17)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属于高校基础通识课程,然而,两门课程的教材编撰理念创新性较小,需要改进之处不少.课程本身亦存在不少问题:定位“模糊”,教学手段单一;古代汉语课程被严重边缘化;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因而极有必要进行“打通”式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效率.  相似文献   

6.
相传明朝时,有一个县官很爱吃枇杷。有人为了巴结他,就特地送出一筐新鲜的枇杷并附了一张纸条:“敬送琵琶一筐,请大人笑纳。”(笑纳是客套话,意思就是请别人接受礼物)岂料县官看了条子勃然大怒,写了四句话:“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箫管是竹制的乐器)显而易见,那个拍马屁的人误将水果“枇杷”写成了乐器“琵琶”。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中,“极”的意思是“最终的”,“限”的意思是“界限”,“极限”的意思是“最终的界限”.而在现代数学中,“极限”的意思是“给定变量x,存在确定的值A,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e,不管它怎样小,在变量x的变化过程当中,都存在这样一个时刻,  相似文献   

8.
一些同学在默写古诗词的时候,经常把“雁”和“燕”搞混。究其原因,是缺乏相关的语言文化常识,不能准确理解这两个字的文化内涵,在背诵的时候死记硬背。[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老是分不清“耐”和“赖”的发音,这不是给我这个当语文教师的老爸丢脸吗?为此,我没少数落她。看着她撅起小嘴、满脸无辜的样子,心里又不免心疼,毕竟,就连我这个当语文教师的老爸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来分辨这两个字的读音。  相似文献   

10.
“也”字在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都是一个虚词,没有实在的意义,在句子中有时作助词,有时作副词,人们在阅读中几乎忽视它的存在。可当我们细细品味和咀嚼不同句子中的“也”字时,就会发现这个不起眼的常用字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  相似文献   

11.
岳宗英 《小学生》2010,(8):37-37
在杜甫的《闻官兵收河南河北》一诗中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书上没有注释,许多老师都读成shung,我个人认为应该读chdng。  相似文献   

12.
黄国才 《中国德育》2007,2(3):33-35
2006年10月18日上午,我在城郊的鸾凤中心小学六年级(1)班上了一堂关于“生命”的作文课。  相似文献   

13.
14.
15.
“说道”和“说到”是两个读音虽然相同,意义却大不相同的词语。“说道”中的“说”和“道”都是“说”的意思,是个同义复词,意思就是“说”;而“说到”,严格地说则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是“说”和“到”的组合,意思是指把话讲到了什么地步或当话讲到什么内容的时候,说话内容后面往往要跟上“的时候”之类表示时间的词语。但是,正因为它...  相似文献   

16.
牛年来了,我们六(3)班也要“牛”一把。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三牛奖”颁奖仪式。 第一个“牛奖”——“黄牛奖”。这个奖颁给勤快、勤劳的人。我们班的高柔佳是一头不折不扣的“黄牛”,她的勤劳无人不知。她是劳动委员,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没有一次落选,她仿佛已经成了我们班的“卫生工具”。  相似文献   

17.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有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的一篇寓言,编者拟其题目为《塞翁失马》。节选的文段为:  相似文献   

18.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早期阶段,会出现一些叛逆的心理,对家长、教师的要求不愿听从,一味地说不,产生一系列不良行为。说不行为究其实质是青少年的叛逆,主要原因是青少年自主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诉求的产生、人际交往的变化以及与家长代沟的形成。针对这些原因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帮助青少年形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培养特定的兴趣爱好,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9.
姚昀菁  王瑾 《中国教师》2008,(21):60-61
<正>"衣裳"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很常用的词,但我们读到《诗·邶风·绿衣》中的"绿兮衣兮,绿衣黄裳"时,却发现古代可以把"衣裳"拆开来说,难道古时候"衣"和"裳"说的不是同一种东西吗?事实确实如此,古代的衣服主要包括上衣和下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上衣下裳,是我国最早服饰制  相似文献   

20.
李艳 《文学教育(上)》2010,(20):132-133
一.现代汉语中的三种“罢了” (一)“罢了” 孙锡信(1999)认为,近代汉语中的“罢了”是“罢”和“了”的组合,“罢”和“了”本都是动词,意思是“完结”、“结束”,组合在一起,“罢了”仍是“结束”、“完了”的意思,常充当谓语。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