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不断探索和完善新的办学模式重庆大学(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九十年代,高等教育要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我...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转变观念,深化改革,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给企业办学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历程。探讨了挖掘内部潜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做法。提出“分线管理,共同发展”的思路,最终提高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3.
搞好管理保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天津张长海一、社会力量办学管理职能应体现以下几方面1、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改革办学体制.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社会力量办学是指政府...  相似文献   

4.
民办高校在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大学的工作者,当前需要观察和研究整个民办教育战线发展的新形势。只有认清新形势,才能及时调整观念,适应新形势,才能把握自身,抓住发展机遇,克服前进中的障碍,主动迎接新的挑战。什么是新形势,它有什么特点?笔者认为,新形势主要是指“国办、民办共同发展”。在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计划》中,明确规定,“今后3—5年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这就是说,把两种办学体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从原定“逐步形成”的远期目标(《“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  相似文献   

5.
《教育情报参考》2006,(6):F0004-F0004
辽宁省朝阳市工业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思路、逐步确立并扎实践行了“为企业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的办学宗旨,学校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企业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上,一是根据企业需要确定专业设置、停办企业需求量小。就业面窄的专业,对一些发展前景好,企业需要的专业,结合工科学校师资优势和办学能力着力发展。二是根据专业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从有利于企业对人才的合理调整使用和学生的就业与发展需要出发,专业之羊能交又渗透的课程,模糊专业界限,按专业大类共同教学。三是邀请企业家代表、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组建了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倾听企业对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的要求。强化实验、实习训练,贯彻“理论教学为实习教学服务,实习教学为就业服务、为企业服务”,同时与企业联手建立实习基地,共同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体现,是一所学校长期为社会所认同的作风以及公众形象的缩影。为了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稳步促进学校发展,我校提出了“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的口号。在办学理念、管理策略和具体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重新定位,树立了“以人为本、以质为重、以法为准、以和为贵”的办学理念,调整和完善了学校管理策略,确定了“创新办学模式,倡导人文管理,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改善课堂教学,实施精品教育”的管理思路,共同构建师生成长乐园。一、让学校成为学…  相似文献   

7.
转型发展是大学固有的存在逻辑,也是提高高校办学满意度的现实所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要想在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上实现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就必须通过制度性改革,将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的转型“外控模式”引导到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自控模式”。这一过程,绝不仅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高校之间的“双簧”,而是需要国家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大众等利益相关方的重新定位与调整,共同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校关于“一校多制”办学的探索沈阳药科大学刘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改革办学体制,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一校多制”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进行的办学体制方面的改革。当然,由于它是改革办...  相似文献   

9.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应用为本,学以致用”办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就业为导向,要求校企合作双方共同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自招收函授生以来,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充分认识到,要办好成人函授教育,必须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才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因此,专业的设置就必须与企业的需要相适应,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几年来,我校先后增设了当前经济建设急需的“热能动力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涉外会计”等专业,发挥了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的优势,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联全办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初,我校招收了“工业电气自动化”函授大专班,原估计…  相似文献   

11.
最近,国务院主持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决定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来抓。国家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加快职业培训工作。本刊特将原“企业培训”栏目改为“职业培训”栏目,以适应企业和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经验探讨之需要。欢迎读者继续赐稿。  相似文献   

12.
行业企业的参与是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效能和质量的必经之路,也是加快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行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办学模式的研究,构建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激励机制,对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佛山大学开办以来,我们努力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针,在“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多方面需要”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方向,初步建立了从五个方面适应地方需要的教学体系:一、适应地方商品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参与当地政府在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以培养适合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模式,也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校运行机制。校企合作也是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总结,是他们在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办学模式。现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就是最典型的一种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还有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前苏联的“产学联合体”、日本的“产学合作”、英国的“三明治式”等等。现对我省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更好地为海西建设服务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学校教学赖以运转的根本力量,其队伍的质量状况,直接决定着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校在市场竞争中的形象和“商誉”,从而最终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亟需和学校规模的扩大,我们在师资队伍“量”与“质”的两个方面积极开拓有效途径,建设了一支既能适应规模的需要,又能适应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要求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我们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16.
中职教育要摆脱当前办学模式单板陈旧,办学质量不高,学生就业困难,因而导致招生难,学生流失严重的局面,必须改变当前办学模式,根据市场与社会需要,灵活办学,实行“多学制多层次”办学模式,培养真正能适应社会的多层次人才,实现学生、学校与社会共同受益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协和中学在教育改革中,确立了“构建协和教育生态文化,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办学理念,协和教育生态理念是学校办学的核心价值取向。‘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藉“新课程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研究”课题于2005年获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之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特征的教学探索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丰富协和教育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F0002-F0002
2013年4月,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被国家三部委.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单位,两年来,学校确立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搭建自主育人平台,培养就业、创业本领,构筑人人成长、幸福的职教摇篮”的办学理念,拓宽办学思路,创新办学体制,把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发展主要增长点,积极探索满足学生就业发展需要、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指的是在我国职业教育中为满足企业用人的需要,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的一种办学模式。[0]是培训学生技能,适应工作岗位需要,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因办学特色不同,各职业院校往往在具体合作中会有所区别,但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清晰的、一致的,就是培养现行条件下适应岗位需求的,具有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提高,新设备、新工艺的大量投入,企业急需懂技术、会操作的实践性技术工人,但就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质偏低,不能适应企业生产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职业教育这个领域我们期盼着更多的“名牌”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