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儒家“大一统”观念和“外王”思想对古代士人的政治心理、价值取向影响深远,士人文艺作品的儒学化色彩也颇为浓厚,这在历代咏湟诗文中亦有体现.本文通过分析中原文人以河湟为地域指涉所创作的古典诗文,以及曾游历、任职或生活在河湟地区文人们的诗作,来分析历代咏湟诗文的儒学化倾向.  相似文献   

2.
佛学片论     
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学的理论为指导,参照世界几大宗教,从历史的角度,对佛教以人的主体关怀、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佛教的组织与制度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此外,佛教哲学也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着重讨论了其本体论与认识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迁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儒学在岭南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从儒学岭南化到岭南化儒学的发展过程.陈白沙通过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宣传儒家经典等方式,建立江门学派,构建“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白沙心学思想体系,从而促进了儒学岭南化向岭南化儒学的转变,江门成为岭南儒学的重镇.白沙心学开启了明代心学的源头,成为岭南化儒学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彭华 《成都师专学报》2010,(2):14-18,40
古中国有儒释道“三教合一”之说,但三教实际上又不可等量齐观。就伦理道德层面的功能与作用而言,佛教和道教确实是不可与儒教比肩的。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便在伦理道德上自觉地选择了“儒学化”这一路径。道教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其走向与佛教基本上如出一辙,即在伦理道德上亦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儒学化”的道路。佛教伦理和道教伦理的“儒学化”,主要体现在阐述忠孝思想作品的撰写、忠孝思想的提倡、戒律与“五常”的会通、以忠孝作为宗派立教之本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朱熹早年出入佛老,盛年归于儒道,其思想是融合出世的佛学和入世的儒学而成。对从神性的印度文化中流入属于人间的中国文化中的佛学,朱熹既有作为儒家士大夫的排斥,又有作为哲学家的吸纳,前者着力于佛教面向世俗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形而下的方面,后者则关注佛学超世出神的形而上之思。最终,朱熹在对佛学的扬弃过程中,创造了既有中国文化渊源、又有印度文化因素的理学。  相似文献   

6.
从儒学的发展史、儒学与现代化之间的冲突、以及未来文化发展的走向三个方面论述了儒学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根本不可能复兴。  相似文献   

7.
欧阳渐(1871-1943),字竟无,近代佛学居士。1871年出生于江西宜黄。幼时刻苦攻读,二十岁入学,因不喜科举,转而研究经史、天文、历算及程、朱理学。肄业经训书院,称高材生。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慨然于杂学无益世用,一心专研陆、王心学,欲以补救时弊;  相似文献   

8.
刘涛 《邯郸学院学报》2012,22(4):141-144
关于荀子在宋代的地位,学界往往聚焦于理学家对其的贬斥,而却疏漏了宋初诸儒对苟子地位的肯定。本文揭示宋初诸儒对待荀子的肯定态度,其中包括三种说法:孙复、石介、孔道辅、韩琦等提出“五贤人”说,将荀子与孟子、扬雄、王通、韩愈并列为传道人物;曾巩、苏洵、陈襄等提出“四君子”说,将荀子与孟子、扬雄、韩愈并列为传道人物;欧阳修、郑獬等将荀子与孟子并称合论,亦肯定荀子的儒学地位。宋初诸儒对荀子地位的肯定深刻影响了包括陈傅良在内的后继儒生,这与宋代程朱理学一系人物发起的排苟风潮相殊异。  相似文献   

9.
隋唐时期,就思想化史而论,在儒、释、道三教并峙的整体格局中,佛教鼎盛,出现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等重要宗派,它们拥有独立的寺院经济,形成衣钵相承的传法世系(法统)及各有特色的佛学体系:止观并重的天台义海,理事无碍的华严玄门,八识三性的唯识名理,教外别传的禅拳心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影响中国思想化和民族思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孔子开私人讲学之先河,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学说的几经演变,由原始儒学而经学,而玄学,而中兴,直至理学,发展成为比较完整而庞大的思想体系,横亘于整个封建社会,可以说,任何一家学说都无法取代儒学的地位,无论哪一个封建朝代都离不开儒学,无论哪一个封建统治者都不会放弃儒学,整个封建社会的教育几乎是儒学的教育,可见儒学对教育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12.
宋明理学的产生适应了当时统治者重建伦理纲常的迫切需要,解决了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抵抗住了佛、道的挑战。但是在表面上复兴儒学的同时,理学又是对先秦儒学的重大变异,这种变异使得之后儒学的走向与先秦儒学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3.
略论佛教与儒学在傣族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聚居于云南西双版纳和德宏两大地区的傣族,在文化上同时接受着佛教与儒家文化,它们共同对这一地区发生了重大影响。探索两种文化在这一地区交融并行的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佛教在隋唐时期迅速勃兴,作为这个时期社会历史和化发展的结果,佛教广泛地影响着隋唐及以后中国的政治、社会、学、艺术、哲学甚至于生活观念等诸多方面,这是对中国儒学思想影响的社会基础。借鉴本土的儒学“心性论”,佛学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儒学思想,其中禅宗的思想对中国儒学的影响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15.
一对中国人来说 ,“近代”这一知识课题 ,既有介绍、摄取西方文化的侧面 ,又有从中国文化的框架中剔除陈旧成分 ,完成文化再生任务的侧面。这是一个很难分解的双方向性的自我命题。日本的评论家们 ,被世界史是“辩证地进步”这一价值观和思考法所束缚。与此相比 ,中国的情况是 ,为了使固有文化的再生 ,就必然导致出向自我反省的文化运动集结的结果。如果把思想限定在哲学领域、特别是内在意识的认识论来看 ,梁启超也有其意欲开拓新地平线的痕迹。而且就哲学的“创生”这一点上的开拓性意义而言 ,作出梁启超“没有多少独创性的深刻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16.
泰州儒学的表达方式很丰富,不过由于泰州儒学的学者们大多不喜著述,所以其儒学思想的表述不以著述为主。泰州儒学思想的表达主要采取三种形式。其一是以讲学传道于世。无论是胡瑗,还是泰州学派、太谷学派的学者们都喜欢讲学,并通过讲学来系统传授他们的儒学思想。其二是泰州儒学思想的阐述,都是以解释传统经典包括儒家、道家经典和佛经来表达其儒学新意的。其三是泰州儒学思想也是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体现的。当然,由于泰州儒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各个学派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他们在讲学方式、解经重点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但他们创新儒学、宣传儒学,并以期化民成俗的鼓动精神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人物,他以“特立独行、一代直声”饮誉后世,在学术思想上,他自认思想的根本是儒家和佛家,从他为什么会信佛和他对印度佛学研究的贡献及对于儒佛异同的比较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梁漱溟佛学思想不只是他终身服膺的一种思想学说,也是他一生践履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8.
湖湘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张拭对佛学持彻底的否定态度,抨击甚多。在他看来,佛学是虚诞之学,流于自私自利的境地,未能分清天理、人欲之间的差别。张拭的佛学观建立在儒释思想比较分析的基础之上,并以自身理学中的“仁说”“格物致知”“居敬主一”等思想消解释氏,目的就是维护儒学的正统地位,抵制释氏对儒学的侵入。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佛教复所受日本之影响至深,本文是就其中佛学研究事业兴起过程所做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牌坊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文化内涵丰富,它与儒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牌坊承载着道德教化功能,它旌表功德、节妇烈女和科举成就,是掌权者手中驾轻就熟的御民工具,而制造这种工具的就是儒学。儒学中的程朱理学打造的贞节牌坊最不人道,每一座贞节牌坊背后都是女人悲凉的故事,也彰显着理学的罪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