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山东教育》2010,(6):64-64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近来,这一“钱学森之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目前,制约杰出人才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基础教育阶段应试化的教育模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等.这些模式推动学生为考试而不是为兴趣而学习。钱学森关于教育事业发展艰深命题的忧虑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振聋发聩、令人深思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既是关系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急迫、艰深命题,也是关乎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求解。求解"钱学森之问"必须抓住教育的真谛,使教育切实步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轨道,才能真正改变教育现状,推动中国教育发展,培养大批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之问”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使得人们重新把目光集中在杰出人才培养上,使我们重新审视整个教育过程,它涉及的不仅仅是教学问题,同时也是高等教育体制问题,甚至是整个社会能不能提供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土壤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教育而言意义重大,我觉得,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大学究竟是做什么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我们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但是当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出现偏差,过于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通识教育;过于注重专业素质而忽视人文素质;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视教育的价值性,导致我们无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杰出人才。因此,从创新人才培养本身来看,要培养杰出人才,就必须一方面强化人文精神教育,加强通识教育;另一方面逐步消解学习的工具性、功利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走了.逝世前提出的“钱学森之问”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来共同破解。当前,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小学数学与破解“钱学森之问”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6.
张超 《师道》2012,(3):15-17
从培养创新性杰出人才上看,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可能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教育。据最新统计,中国的教育力仅相当于美国的12%,科技力世界第8,教育力仅排世界第10位。中美教育的差别体现在教育理念、教育评价、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材教法等多方面.在日常教学中,差别明显地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问题沉重,直击中国教育症结之所在,在全国引发了"教育该如何发展、杰出人才该如何培养"的大讨论.杰出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提倡创新教育.作为一名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的教师,我觉得需要在语文教学领域中探索创新教育的呈现形式.在平时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对学生渗透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8.
一、充分认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增强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久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钱学森先生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我们同  相似文献   

9.
晓雪 《云南教育》2010,(11):27-27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 实现民族复兴,建设伟大祖国,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培养出成千上万各方各面的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犹言在耳。"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面对"钱学森之问",教育者需要有担当的反思:教育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国家的崛起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而人才培养有赖于教育,只有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最公平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基础教育领域中,有为了实现教育理想不断尝试、坚持探索的践行者,其中不乏为培养创新人才的英才全人教育理论的推行者,有在学科教育中不断渗透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者。我们倡导教育公平,让不同个性的学生在学校里接受适合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就此,本刊专访了多年从事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研究的学者贺淑曼女士。  相似文献   

11.
长久以来,我们很重视科学、技术,重视经济的发展,但是为什么中国教育几十年下来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未来高技术下的信息战争将需要大批个性突出的杰出人才。岗位任职院校可以通过个体化教育,培养学员优良个体品质,促进学员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对杰出人才培养问题的关注 2006年年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会议指出,我国“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明显不足,杰出人才缺乏”。  相似文献   

14.
开展学分制实验实施个性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管理》2002,(4):30-31
东北育才学校是一所优才教育实验学校。优才教育,即为高层次创新型杰出人才打基础的素质教育。培养杰出人才必须实施个性化教育,而学分制是实施这种个性化教育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我校自1995年秋季开始在高中试行学分制。在6年的改革实验中,学分制方案几经修改,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朱琳  张力 《成才之路》2015,(7):10-1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也一直在积极地探索这一课题。分析在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下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原因,提出倡导素质教育、注重全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却没有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量需要的杰出人才;因为,社会不缺人才,缺的是杰出人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传统的教育观还没有在思维方式上有根本的变化,没有真正在教育事业上落实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实践本性思想。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是一种正确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的思维方式。实践思维的教育观是合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的教育观,它规定其四个基本的维度。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给我国的教育事业敲响了警钟。对于这一教育问题,不能仅从表面来分析,需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从哲学的高度看,“钱学森之问”可以归因于基础教育阶段儿童地位的漠视、高等教育阶段教师作用的缺失等。  相似文献   

18.
朱琳  张力 《成才之路》2015,(2):38-39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也一直在积极地探索这一课题。分析在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下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原因,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全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问题"是复杂性问题;钱学森提出大成智慧学,他有回答;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去培养杰出人才;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本动力;展望未来,中国要培养大批杰出人才需要六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基础教育》2009,(6):73-78
教育是创造。爱因斯坦说:“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我国当代教育家郑晓仓在《广师说》中也提出,“师者,长也,谓能领导众人者也”。因此,现代教育需要杰出人才,需要教育的实践者、探究者、创造者,更需要教育家的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