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奇女子何正璜为祖国博事业甘愿抛洒一腔热忱,透过此,我们的目光和心灵穿越岁月风雨,久久停栖在黄土高原的秦砖汉瓦和它们曾经的讴歌、守护神身上……  相似文献   

2.
吴霜 《档案天地》2011,(4):61-62
这的确是个非常奇妙的例子。由于大多数中国人迷恋艺术,喜欢明星。所以.更多观众就乐于在音乐、美术、戏剧和舞蹈当中驻足。在中国的文艺殿堂和民间阶层里,新凤霞是一个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名字。过去.人们谈起这个名字时,喜笑颜开;如今,人们谈起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3.
<正>我七十多岁的母亲因患脑溢血,做了开颅手术,至今仍昏迷在病榻上。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善良的母亲,希望用这种缓慢的告别方式,让我不至于一下子陷入"生死乍别"的惊慌。不过,在我所历经的四十多个春秋中,目睹这种缓慢的死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是一个"少年失怙"的人。父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因患鼻咽癌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母亲陪伴并照顾我和弟弟,一同又走过了三十余年。父亲去世三年之后,母亲再婚了,这段维持了十六年的婚姻,虽无大的波澜、但也称不上"幸福"。后来,继父又与母亲离婚了,  相似文献   

4.
我的母亲     
去年初叶至善先生重病住院期间,他写的《父亲长长的一生》一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至善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也是他晚年倾注全部心血用散文笔调写出的、充满爱心和理性的传记著作,受到读者和研究者的重视。其实,至善先生在写作父亲传记以前,曾经作了充分的酝酿,甚至想到如何把握一部长篇传记的创作。因此他先写了《我的母亲》一稿,作为写长篇传记的“试笔”。后来这部分的内容大部揉进了父亲的传记中。遗憾的是,因健康原因,《我的母亲》一稿没有时间继续写下去。本刊得到至善先生家属提供的这一遗稿,由本刊首次全文发表,以纪念至善先生逝世一周年,并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5.
婚后的一天,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她说:“华子,你知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想,没觉得有什么特别。“说你没心没肺吧,你还不承认。”母亲在电话那边笑着数落我,“明天是亲家母的生日,你这做儿媳妇的,连这个都不知道,太不应该了。”那一刻,我诧异极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档案》2012,(10):25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和每一次战斗的胜利,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正如毛泽东所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戎冠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戎冠秀,女,1896年生,河北平山人。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下盘松村妇女救国会会长、  相似文献   

7.
王群 《军事记者》2007,(11):62-62
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本厚厚的剪报集,那是在我人生的"紧要处"母亲送给我的。每每读起那一篇篇文章,眼前总会浮现出昏黄的灯光下,母亲为我剪报的情景。我  相似文献   

8.
张力 《档案天地》2009,(6):62-63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心中最不愿盼望的日子来了!失亲之痛,平日里郁积的泪水和悲痛,在这一天人们会向逝去的亲人挥泪诉说。一座座墓前升起的青烟.燃烧的灰烬.也算是告慰了九泉之下孤独的灵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便是人们祭祀亲人.表达哀思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9.
我拿出许多理由.一心想留母亲在身边多住一段时间.但母亲态度坚决,无论如何要回老家。她说,来我这里一趟很知足,飞机、轮船坐了,海也见了,已经把我的福享到了。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骄傲     
我的母亲1944年参加革命,是从湖西革命老区走出来的女干部,也是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炮灰硝烟中冲杀出来的巾帼女杰,至今家中的相册中还保留着她身着军装的飒爽英姿。建国后她一直在妇联工作,为中国妇女的解放做了大量的工作。离休后在干休所颐养天年。  相似文献   

11.
今年9月份的一天下午,延庆县档案馆接待了一名学生模样的小姑娘.档案馆工作人员问她:"你需要查什么档案?"她介绍说,她叫小雪,来这里是想查一下父母的结婚档案.当问到你母亲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小雪的眼睛湿润了,她一边抽泣一边讲述了事情的原委.  相似文献   

12.
1935年11月13日,佛堂里一声枪响,30岁的施剑翘为报父仇,近距离刺杀罪恶累累的大军阀孙传芳。而她也被冠以“侠女”、“烈女”头衔,在此后几十载中。不断成为民国时期多种演义故事的女主角。而施剑翘儿子的回忆让读者了解了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决定     
结婚后她一直给他做洋葱吃:洋葱肉丝、洋葱焖鱼、香菇洋葱丝汤、洋葱蛋盒子……因为她第一次去他家,他母亲拉了她的手,和善地告诉她一虽然他从不挑食,但从小最爱吃的是洋葱。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网络盛传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母亲看后很是后怕。母亲以前是村小老师,也被称为赤脚老师。那会儿,乡下没有幼儿园一说,孩子长到了入学年纪,家里只要不是太困难一般都会送进村小。我们村小的学生来自3个自然村,人数最多时有30多,按程度不  相似文献   

15.
我与父亲的12天我平生与父亲相处,只有短短的12天时间。1931年,母亲在上海生我时,父亲已经到苏区去了。所以,我一出生,父亲并不在我身边。我两岁的时候,母亲看我能离身了,就也要去与父亲一起参加革命,于是她把我托给了陶行知在英租界办的孤儿院——上海劳工幼儿院。后来,国民党  相似文献   

16.
梅子 《湖北档案》2009,(4):36-36
那年。当我在小学读书时.正赶上3年自然灾害。我们村里好多同学都缀学回家找野菜、挖树根填饱肚子。我也准备退学。哭着对母亲说:“我肚子饿。”母亲说:“孩子.忍着点吧.妈会想办法不让你饿肚子的.啊!”  相似文献   

17.
母亲     
我们俩住在同一个产科病房。孩子吸人性肺炎,还没见着就直接送了新生儿重症病房。她第二天就下了地,在每天早晨沿各病房叫卖的小车上买了吸奶器,然后靠坐在床头,一下一下抽奶。奶汁一滴一滴的,渐渐积聚了薄薄一层,盖满瓶底。  相似文献   

18.
母亲很普通,普通得我找不出一点儿特别的地方。像所有的母亲一样她也喜欢像小时候嘱咐我们要听老师的话一样嘱咐我们要照顾好自己。每次离开家,除了母亲的嘱咐还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6月16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端午节,我们的母亲驾鹤西游,寿高80岁。在整理遗物时,我们发现了母亲珍藏的不同时期、不同颜色的"选民证"共10张。凝望着一叠稀有的选民证,我们一家人感慨万千,对于子女中从事档案工作的人来说,更是如获至宝。母亲珍藏的第一张选民证,是新中国第一次普选的选民证。这张选民证保留了中国传统的文字竖排法、繁宋体印刷、黑色毛笔字填写。上方自左至右横排"选民证"3个大字,中下方内容分为三部  相似文献   

20.
这些成为总统母亲的女性都是高度的个人主义者,尽管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过着不同的生活,但是,她们的故事里贯穿着同样的一条线。在那个时代,年轻姑娘们希望在20岁之前就结婚,但是,这ll位母亲中,大部分人结婚比这要晚,一些人晚了很多年,她们不想过早地介入婚姻,说明她们思想中的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