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7月出版的第四期《中国钓鱼》(总第33期)“鱼的知识”专栏刊登了《鱼在被钓过程中的通讯奥秘》一文,说:1.鱼的通讯发射装置不是在鱼的口腔,而是在鱼的皮肤  相似文献   

2.
钓鱼是一种高雅的文娱体育活动,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钓鱼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概括起来无非是垂钓的时间、地点、气温、风向四个最关键的问题,笔者把它们称为垂钓四题。因为时间、地点、气温、风向等是垂钓成败的关键所在,是由鱼儿的呼吸循环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所决定的。笔者自1992年7月起对鱼的通讯装置与记忆进行实验研究至今,认为鱼的通讯装置及其记忆和垂钓四题,与鱼儿的呼吸循环系统有着直接联系,现将解剖实验报告如下。实验前的准备和解剖方法已在《鱼的通讯装置与记忆的实验报告》(见《中国钓鱼》杂志1997年第一期第16…  相似文献   

3.
《中国钓鱼》第123期(2000年第10期)载谭佛航先生《答钓友·鱼的行动受什么支配》一文。该文对鱼的行动主要受温度、氧气和食物等方面的支配,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读者很受启发,受益匪浅。可能是篇幅的限制,该文对支配鱼的行动的其他  相似文献   

4.
看了2006年第五期《中国钓鱼》余政钓友文章《这是一条什么鱼?》和何川先生文章《奇怪的鱼,是重唇鱼,还是丁鱥?》,本人常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垂钓,经常碰到这种奇怪的鱼,如果判断没错,应是丁鱥。  相似文献   

5.
再谈寻鱼     
华朝熙 《钓鱼》2004,(3):23-23
写罢《寻鱼》(刊《钓鱼》2003年第19期),我感到意犹未尽,想与钓友再聊聊寻鱼。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钓鱼》2002年第七期《正在我国锐减的鱼》的系列文章中,介绍了一种名为“双孔鱼”的鱼种。文中介绍此鱼是生活在我国云南澜沧江水系的,但我曾在本地水库钓到过此鱼种。  相似文献   

7.
《中国钓鱼》2004年第二期胡建明钓友在《阿不都拉河夜钓石头鱼》一文中提到的石头鱼,特别像《中国钓鱼》1996年第二期《天山溪流钓》(作者高惠亮)和本人在《中国钓鱼》1998年第三期《忆钓三宫河》一文中提到的学名为“新疆裸重唇鱼”,简称“裸鲤”的新疆冷水无鳞鱼。惟一差别是,我所接触过的裸鲤的胸鳍和腹鳍不是红色的,除此之外其他  相似文献   

8.
关于躄鱼     
《中国钓鱼》去年第十期刊登《怪鱼被钓获》一文,报道钓获眼(钱)斑蹙鱼,现就蹙鱼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锡健 《中国钓鱼》2004,(12):26-27
《目睹鱼的“宗教仪式”》(见2003年第十期)和《浅析(目睹鱼的“宗教仪式”)》(见2004年第九期)两文发表后,引起广大钓友的关注,很多钓友来稿来信发表自己的见解。今天,我们将一些有代表性的不同看法选登如下,以引发更多钓友对鱼类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傅常奇 《钓鱼》2005,(7):29-29
读了2005年《钓鱼》杂志第4期“8”字遛鱼法的文章,很受启发。这种“8”字遛鱼法,在我多年的垂钓中曾多次使用,实践证明此遛鱼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钓鱼》杂志2003年第十期有一篇《一种环保鱼坠——焊锡丝》的短文,介绍用焊锡丝做鱼坠,并推荐这是一种无铅环保鱼坠。我认为,该文的说法不妥。用焊锡丝做鱼坠是一种很新颖的做法,并无可厚非,但文中关于焊锡丝无铅环保的说法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12.
钓诗二首     
《中国钓鱼》2003年第四期《土得掉渣的饵,沉甸甸的鱼》的文章,引出当年第九期和第十一期北京钓友谷满库和湖北钓友刘定龙的两篇文章,探讨有关水生昆虫幼虫做钓饵的问题。谷钓友《勿将水虿做钓饵》文章用意正确,精神可嘉,但湖北刘悟用的水生昆虫幼虫不是水虿。湖北刘定龙《水  相似文献   

13.
鱼虱与鱼怪     
《中国钓鱼》1991的第三期和1993年第一期的《袋鱼》与《也谈袋鱼》两文所讲的“袋鱼”,不是鱼类的一个种。有无“袋鱼”,笔者未作考证,还有待研究,不过像以上两期提及的鱼虱和鱼怪是寄生鱼体的两种寄生虫,所引起的鱼病叫鱼虱病和鱼怪病。鱼虱。是鲺属,寄生甲壳动物,我国常的是日本鲺(ARGULUS JAPONICUS-THIELE,1990)。幼虫和成虫皆营寄生生活,身体大而扁平,体长6.7-8.3毫米,活体时透明,与寄主体色相似,外形像臭虫大小的虫体。对寄主有一定的选择性,寄生病鱼体表,鳍和鳃盖内侧。鱼虱的腹  相似文献   

14.
海水中有不少具有毒性的鱼,有的以毒刺伤人 喜欢海钓的钓友如果对这类鱼一无了解,一旦碰上,又被刺中必然带来很大痛苦。为了给钓友们提供一些有关这类鱼的知识,防患于未然,我们特将《台湾钓鱼》杂志第135期刊登的《海钓经常可见的毒刺鱼类》一文节编如下,供钓友们参阅 ——编者  相似文献   

15.
读了《中国钓鱼》杂志总第25期陈新琛同志的《海竿与铅坠》及总第41期赵承模同志《海竿用哪种铅坠好》两文,很受启发。我在海竿垂钓中,空心死坠和空心活坠都曾使用过。正像陈、赵两文介绍的那样,空心死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钓线“弧垂”的影响,鱼吞钩后信息反应较快,表现在竿尖上是立即点动或低头。不足之处是提竿时间稍晚容易跑鱼。空心活坠虽然能解决提竿晚易  相似文献   

16.
6月份出版的《中国期刊协会通讯》第8期报道了一则《纸价持续上扬,期刊怎么办?》的消息。 消息说:“近一年来,国内报刊纸张连续提价,直接危及广大杂志社的生存,对他们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这里老同志垂钓活动非常活跃,垂钓形势一年比一年好。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常遇到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鱼(尤其是大鱼)上了钩,往往抄不上来而让鱼逃之夭夭。为此,我们曾多方请教,也研究了一些改进办法,但效果仍不够理想。正在为难之时,有的同志建议,不妨看看《中国钓鱼》。于是我把历年订阅的《中国钓鱼》杂志找出来认真查阅了一番,其中总第七期中的《遛鱼三法》、总第十四期  相似文献   

18.
谢葵  黄邦凡 《钓鱼》2007,(8X):30-33
夏夜一到,黄颡们全体出动了,活泼得很,那些相应的钓技钓法也紧跟着浮出水面,从近期的《钓鱼》杂志里跑了出来,第10期河南李懿老师的《长江钓黄颡方法》、广东罗爱田老师的《夏夜溪河钓黄颡》,第13期重庆张世才老师的《钓黄颡鱼攻略》。三位老师的文章各有千秋,浓郁的地方特色,娴熟的技法,  相似文献   

19.
邹卫平 《钓鱼》2006,(16):28-30
在《钓鱼》第七期与第十二期上,读到关于鱼是否怕喧闹的两篇观点不同的文章:云南颜恒以自己的经验与思考,认为钓谚“钓场闹嚷,钓鱼空忙”错了,鱼是不怕喧闹的:江苏类永藻分析了颜文的疏漏,认为该钓谚以及同类的钓谚是正确  相似文献   

20.
《中国钓鱼》2003年第四期《土得掉渣的饵,沉甸甸的鱼》的文章,引出当年第九期和第十一期北京钓友谷满库和湖北钓友刘定龙的两篇文章,探讨有关水生昆虫幼虫做钓饵的问题。谷钓友《勿将水虿做钓饵》文章用意正确,精神可嘉,但湖北刘悟用的水生昆虫幼虫不是水虿。湖北刘定龙《水蚂虫不是水虿》文章讲,水蚂虫不是蜻蜒幼虫,是正确无误的。那么刘悟的“土得掉渣的饵”究竟是什么呢?笔者经查阅有关文献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