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何京 《档案天地》2006,(3):26-27
借助越南战争实现反攻大陆图谋的试探,最早是由蒋介石先后亲自向美国驻台“大使”莱特和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发出的。对于肯尼迪在1962年拒绝支持“反攻大陆”,蒋介石耿耿于怀。1964年1月29日,法国宣布与中国建交后不久,蒋介石召见美周驻台“大使”莱特,抱怨“如果我们三年以前就采取措施反攻大陆的话,法国承认中共的事情就不会发生”,自约翰逊接任后,台湾方面便不断向美国施加压力,要求新政府对台湾的未来,特别是对“反攻大陆”的目标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2.
《航空档案》2009,(1):106-109
100年前 1909年1月7日 法国航空俱乐部发出第一批15张飞行驾照,其中第1号驾照给了法国航空先驱路易斯·布莱里奥,第15号给了第一个发明飞机的美国人威尔伯·莱特。  相似文献   

3.
三套军事围攻方案 1949年5月7日,正当蒋介石向大上海投下最后一瞥,乘坐江静轮离开复兴岛驶向茫茫大海时,在常州的粟裕、张震向中央军委和总前委发出了关于围攻上海的军事部署的请示电。  相似文献   

4.
1949年4月,国共两党和谈破裂.4月21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相似文献   

5.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日前向公众展示了其从美国抄回的489篇蒋介石日记。这些日记为首次在大陆曝光。据了解,此次展示的蒋介石日记共计82254字,大多写于解放前夕,由相关工作人员抄录于美国国家  相似文献   

6.
蒋介石日记中的宋美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又向公众开放了新一批次的蒋介石日记(本批日记撰写1932年至1945年,研究所保存的1931年前的蒋介石日记已开放)。本文作者当时正在美国做访问学者。闻知此消息后,即前往查阅档案进行研究,回国后撰写了此文,向大家披露了蒋介石日记中的宋美龄……  相似文献   

7.
刘维荣 《天津档案》2007,(3):37-37,41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对已被杜鲁门冷落的蒋介石来说,无疑是一个意外的喜讯。蒋介石曾三次向美国提出派遣3.3万精锐军队赴朝鲜半岛参战的建议。但是令蒋介石感到沮丧的是,美国政府并未接受蒋介石的建议。蒋介石缘何三次提出出兵赴朝参战,而美国政府又缘何拒绝了蒋介石的这一建议?这其中隐藏着什么历史的玄机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事变当日西安方面向外界发出了第一份明码通电,即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八大救国主张。此份电报是张、杨早上八点多钟在捉到蒋介石之后发出的,南京国民政府是在当日下午六七点钟才收到。也就在当天凌晨的寅时(3至5时),张、杨曾提前向中共方面拍发过一次密电,向中共中央通告了自己的扣蒋行  相似文献   

9.
(一)今年3月20日,是宋氏三姐妹中的幺妹宋美龄女士106周岁生日,而六十年前的7月4日,是她结束轰动全球的访美之行返回重庆的日子。当年她那令人难忘的访美活动极富戏剧性,每到一地便在当地掀起阵阵波澜,无数张报纸刊登着她的消息,无数人在议论着她的传奇经历,她有一种笔墨和语言都难以形容的魅力。在此,笔者就宋美龄在抗战期间五彩缤纷的外交活动,谈谈长达八个月的访美之行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中国人民坚持五年之久的独立抗战、英勇不屈的精神表示钦佩。他向蒋介石发出欢迎宋美龄访美的邀请,蒋介石为…  相似文献   

10.
试探性游戏     
《中国新闻周刊》2001,(15):24-25
发生在4月1日的中美军机相撞事件。可以视作一场双方互相摸底的试探性游戏:美国在试探中国对其军事霸权的反应。中国在试探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底线  相似文献   

11.
辛文 《航空档案》2005,(2):53-57
2004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101周年纪念日,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新片《飞行大亨》举行首映式,拉开了影片向奥斯卡进军的序幕。该片取材于美国亿万富翁、“飞机大王”休斯的42岁以前的多彩人生,休斯由好莱坞当红小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曾与休斯交往三年之久的四度奥斯卡影后凯瑟琳.赫本由澳大利亚女星凯特.布兰切特扮演,  相似文献   

12.
1903年12月,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小镇的居民都在谈论一件新鲜事:镇上经营“莱特兄弟自行车”商店的“比斯霍普小子”据说在北卡罗莱纳州小鹰沙滩进行了一次短暂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飞行。在人们印象中,莱特兄弟才华出众,富于创造性而且精力十足,但在当时,谁也没有感觉到此事的重大意义。试飞  相似文献   

13.
报纸上常常出现一些不符合传统定义的新闻,它不一定是根据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而写出的客观报道,但它却以新闻的面目展现在读者面前,达到了宣传效果。这类“新闻”也许可以称为“授意式”报道吧。美国政府似乎比较善于利用新闻记者向国内外发出乔装成新闻而含有政治目的的宣传材料,试探国内或国际的反应。今年2月26日《国际先驱论坛报》刊登了一篇《美国期望减少对联合国的捐款》短稿,就属于这一类,而且写得比较巧妙。这篇短新闻是纽约时报通讯社记者保罗·利维斯写的。  相似文献   

14.
各界名流云集庐山 1937年5月下旬,南京的暑期将至.每逢夏天,国民党军政要员都有上庐山避暑度假的习惯.国民党中常会决定,今年夏季,以中政会主席汪精卫和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蒋介石的名义,邀请各党派、团体、各界人士来庐山开"谈话会",讨论抗日事宜.6月23日,张群又以中政会秘书长名义,向各界名流正式发出请柬.被邀者约200余人.  相似文献   

15.
《兰台内外》2011,(3):59-59
美国记者李台珊最新出版的传记《宋美龄:走在蒋介石前头的女人》一书披露,宋美龄晚年学画颇为自得,但蒋介石非常不买账。  相似文献   

16.
殷建资 《湖南档案》2010,(11):36-38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大陆经济困难,周边战云密布。东面:台湾蒋介石政权对我国不断进行军事骚扰,叫嚣反攻大陆。南面:美国在越南的侵略战争逐步升级。西面:印度军队于1962年10月,由东段向我国发动大规模入侵。北面:中苏两党关系破裂,苏联向中、蒙边境增兵至一百万。  相似文献   

17.
1975年9月,时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历史教授的黄仁宇,携带妻儿进行了一次耶鲁之行。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他刚刚写就的一部书稿——《中国并不神秘》,寻求该校历史系教授亚瑟·莱特(芮沃寿)的帮助。亚瑟·莱特是美国著名的史学家兼评论家,有了他的推荐,黄仁宇书稿的出版将会变得顺利许多。但这却并不是一次愉快之旅。那是一个大雨的午后,黄仁宇与亚瑟·莱特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沟通,却没有得到这位学术权威的肯定。在亚瑟·莱特看来,这位华裔学者的书稿立意过于宏大,它试图仅仅用数万字告诉读者中国历史兴衰罔替的秘密,而这几乎是徒劳无功的,莱…  相似文献   

18.
1964年10月,大陆原子弹爆炸成功,蒋介石闻知后大感意外,惊恐万状。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就发出“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号召。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央政府成立了国防技术委员会和国防工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大陆经济困难,周边战云密布.东面:台湾蒋介石政权对我国不断进行军事骚扰,叫嚣反攻大陆.南面:美国在越南的侵略战争逐步升级.西面:印度军队于1962年10月,由东段向我国发动大规模入侵.  相似文献   

20.
休莱特的管理公式美国惠普公司创始人休莱特在吸引、留住和培训人才方面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他的两条“管理公式”。公式一:人才=资本+知识=财富休莱特认为,“人才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人才是企业无法估量的资本。体莱特认为,当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