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师古注<汉书>,征引古籍达百余部,而簿录类唯有<别录>和<七略>,且二书早已亡佚不存.本文仅对<汉书>颜注所引<别录>、<七略>之佚文加以笺释,从而完善清季以来诸家<别录>、<七略>辑本,以见古本.  相似文献   

2.
古书校勘例谈——《古籍整理例论》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校勘之益张之洞《书目答问》:“读书而不知当读何书,劳而少功;知当读之书,而不得精校精注之本,事倍功半。”胡朴安说:“治古书当以择善本为始。善本者,即已经名人校勘之本也。”通常讲善本,多指宋元古本,或明清精刻本,或名手批校及其它稀见本。为什么这里只讲精注精校本呢?应该说明:宋元古本、明清精刻及其它稀见本,是  相似文献   

3.
王先谦的《汉书补注》堪称唐人颜师古以后 ,历代前人对《汉书》研究之集大成。《补注》继承前人成果 ,填补了颜注的空白 ,纠正了颜注的错谬 ;而且《补注》所引某些成果实与颜注殊途同归 ,仅自不同角度观察而已。当然也有些则是前人研究的错谬而补注却继承的。  相似文献   

4.
训诂学是我国古代知识体系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注音释义,衔接传承的重要作用,作为清代的一部补缺类的注书《古书疑义举例》,对历代古书中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做出了总结和解答,在类型的全面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试从语法的角度对《古书疑义举例》的得与失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5.
谈《汉书补注》的吸收前人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先谦的《汉书补注》堪称唐人颜师古以后,历代前人对《汉书》研究之集大成。《补注》继承前人成果,填补了颜注的空白,纠正了颜注的错谬;而且《补注》所引某些成果实与颜注殊途同归,仅自不同角度观察而已。当然也有些则是前人研究的错廖而补注却继承的。  相似文献   

6.
《史记》三家注、《汉书》颜注与《后汉书》李注均为名注,然亦有张冠李戴、倒误、以引文之注语当为引文、以引者所引当为原文、据本文改引文及误合等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7.
东汉高诱在注《吕氏春秋》时,常用的一种注解方式是引用古书,用以佐证其说。通过考察注中所引书目,可以蠡测高诱时代的书及其流传情况,并探求其在献学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省代号是指类书、辞书和音义类古书注文中用来替代辞目中已经出现过的字词的省书符号。本文讨论了省代号的形状、用法、来源及与重文号的区别,指出古书中有所谓被注字和注字连读为训的体例,其实就是注文中省略了省代号,列举实例,阐述了省代号研究对古书校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史记》三家注以文献资料丰富备受后世推崇,所引之书众多。其中引《山海经》有多处与今本《山海经》有不同程度的出入,包括化用、误引、综括、古今字之差异,也有今本《山海经》及郭传的错误与讹夺。从以上条目的对比,既可弥补三家注的文字错讹,又可促进《山海经》的深入研究。此外,《史记》三家注是古注中的典范之作,其征引文献的各种情形在古书注中具有普遍意义,此文亦可见旧注征引文献状况之一斑。  相似文献   

10.
余英时先生为解读鸿门宴的座次做出了贡献,但由于今本《说苑》有讹误,致使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文章根据古注与类书所引《说苑》古本订正了这个讹误,使鸿门宴的座次得到更清晰地理解。  相似文献   

11.
1.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是一则远古神话."嫦娥"亦作"常娥",是神射手后羿的妻子.《准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初学记》卷一引古本《准南子》,  相似文献   

12.
《尔雅》与《说文》是中国传统"小学"中的两部重要典籍。《尔雅》先成,《说文》后出,《尔雅》对《说文》的成书有一定的影响。《说文》明引《尔雅》凡31处,其中15处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相同,其余则在用字、释义及语言表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文》明引《尔雅》虽然数量不多,但具有宝贵的文献价值,从中既可以窥见古本《尔雅》的内容,亦可以发现《说文》有误或《尔雅》有误。  相似文献   

13.
<汉书>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史书,历来为学界所重视.古往今来,注<汉书>的人不少,颜师古<汉书注>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颜师古<汉书注>的成绩巨大,但也有疏漏之处,文章对颜注中的一些失误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4.
我们今天读古书、教古文,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古书产生的时代离我们遥远,我们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典章制度、礼仪人情、风俗习惯等情况一无所知,或所知甚少;二是古今语音的变化;三是古书在传抄翻刻过程中产生的文字衍夺讹误。这三个障碍常使后人百思不解其意,所以语文教师很有必要读点古注,即古人给古人注的注,而今人给古文的注远不如古人给古人(古书)作的注。正因为如此,今  相似文献   

15.
《史记》 三家注各家注引 《水经注》 条目不少,虽有相关研究,但不尽详细.今将有关 《水经注》 条目全部抽取比勘,发现其存在综括、经注混淆、文意错误、文字讹衍等问题.现将有疑误者,悉数列举,略加考证,以期对相关研究者有所助益.此外,三家注在古典注释学中具有典型性,此研究可见古书征引文献特征之一二.  相似文献   

16.
刘昭为司马彪《续汉书》八志所作的注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众多的史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在《百官志》注中,刘昭从古书、“奇书”中征引大量的材料以补充原志的不足,并以简单的语言说明注释,阐发自己的见解,集中反映了刘昭史注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古本纽和古本韵是黄侃古音学的基石,本文正面阐述黄侃以代表字的切止字推求古本纽,从黄侃所举本声本韵,本声变韵,变声变韵三类代表字概括出推理逻辑式,即从个别到一般,进而在一般意义的逻辑法式上看出黄侃在“求解古本纽”本题时并没有涉及古本韵问题,只是代表字的选择和分类才把韵部作为参照,而这是找代表字,不是找古本纽。从大量的审音表目材料看,也可说黄侃古本纽从中古声类音系统纳内部审得,更能表明求古本纽与古本的韵无关。黄侃把中古开口一等,四等韵作为上古本韵的选择对象,按此标准在黄侃求证本韵时列出的作业表:钱玄同《韵摄表》上作业,准确率分别达97.1%和91.1%,求古本韵与古本纽无关。以一等韵和四等韵为上古本韵,合乎现代音系学原理,黄侃还中经钱玄同受到高本汉的间接影响,黄侃并没有用循环论证。  相似文献   

18.
<商君书校>一书,以其校勘的精审、方法的缜密见长.著者淹博通贯,小学根底扎实,且熟谙于朴学家校治古书之法,因而在校勘的实践中应付裕如,左右逢源.在校勘上搜罗宏富,征引广博,在指出诸本文字差异的同时,抉择按断,兼下己意.不盲从古本或善本,敢于大胆发疑,刊改漏失,补苴未备,提出了若干具有创造性的新见解.校勘文字,大胆审慎,...  相似文献   

19.
李健 《文教资料》2010,(19):41-44
北宋宋咸是最早对《孔丛子》进行整理校注的人,通过比较宋咸注本与隋、唐、宋等类书或诗文著作引文的异同,很容易发现宋咸对其前的古本《孔丛子》进行了大量的改变。整理宋咸注本对古本《孔丛子》的变化,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宋咸对其改变的不同的方式,而且可以为《孔丛子》研究者提供一个有益的考察平台。  相似文献   

20.
洪兴祖校《楚辞》而撰《楚辞考异》,其中引《楚辞章句》“古本”22条。所谓“古本”,乃指六朝时《楚辞章句》传写本。从“古本”不但可以了解《楚辞章句》文句在六朝时流传的一些情况,更可以据以校正历代《楚辞章句》文句流传过程中出现的误、衍、倒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