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特点来划分的。划分词类有三个标准──句法、形态、意义。其中句法标准应是最重要的标准。汉语中的部分词类有形态上的标志,是次要标准。意义在词类划分中能起一定作用,可当作划分词类的参考标准。划分出的同类的词必须有共同的语法特征,异类的词必须有互相区别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以词的语法功能和词的意义作为词类划分的主要标准.其中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划分词类包括句法标准、分布标准和语法意义标准三个方面.这本《现代汉语》教材的词类划分有三个主要特点,即:把副词划入虚词一类,划分出状态词,把感叹词和拟声词归入特类.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微席叶的汉语词类。根据其语法著作《汉语初级读本:发音、书写、语法、句法》和中各词类归类,重点分析了其词类划分的标准。我们认为微席叶划分汉语词类的主要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4.
词的语法功能指词和词的组合能力,有人称之为广义形态。纵观汉语语法学史,各家对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从理论到实践,逐步深入,已臻成熟。功能标准源于词类的性质和词类划分的目的,明确管用,只是有循环论证之弊,这可以借助意义标准补救。  相似文献   

5.
纵观汉语语法发展史,将《马氏通》确立的词类划分标准与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标准相比照,结果发现马建忠提出的词类划分标准,即以意义和句法功能为标准,至今仍是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由此可见《马氏通》确立的汉语词类体系及词类划分标准具有相当的科学性。《马氏通》在汉语语法史上的重要影响亦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纵观汉语语法发展史,将《马氏文通》确立的词类划分标准与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标准相比照,结果发现马建忠提出的词类划分标准,即以意义和句法功能为标准,至今仍是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由此可见《马氏文通》确立的汉语词类体系及词类划分标准具有相当的科学性。《马氏文通》在汉语语法史上的重要影响亦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英汉词类形态对比张克溪盛行于印欧传统语法学中的词类划分标准是词的形态──词法范围内表示“性”、“数”、“格”、“时”、“体”、“态”等语法意义的“词缀”、“选词”、“词根变音”等语法形式。库兹涅佐夫在(苏联大百科全书)“语法”条里说:“词类应了解为词...  相似文献   

8.
截止目前为止的维吾尔语研究成果表明,维吾尔语中的词按照语义、形态、句法三条标准,分为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动词、量词、情态词、助词和双词等十一种词类。这十一种词类又可以按其能否表示词汇意义,在句中能否表示一定语法意义并充当某种句法成分等,分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是具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在句中能充当某种句法成分的词。维吾尔语中,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量词、副词、动词、摸拟词等属于实词。不具有词汇意义,在句中不能充当句法成分,而仅仅连接词语和句子,帮助它们组合起来,起附加意义作用的词类叫虚词。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早在二十年代,黎锦熙就对现代汉语的词作了分类。他是仿照西方传统语法,从意义上来划分的,提出了影响后世几十年的“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词类划分原则。后来的语法著作在词类划分上一直未走出黎锦熙的路子。但汉语的特点是词类跟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这种词类划分原则与方法同汉语的实际情况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五十年代,我国语法学界关于词类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目的是找出适合于汉语词类划分的方法和标准。结果否定了词无定类说,指出了在方法上不能单凭意义,提出了结构关系是最重要的分类标准。八十年代,朱德熙进一步阐述了划分词类的方法和标准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否定了意义。 在教学语法方面,五十年代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词类划分标准有两个方面:意义和语法特点。八十年代重拟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词类划分的标准没变,但强调了语法功能为主要标准,兼顾词汇意义。高校教学语法在理论上更新快,不断地吸收语法研究的新成果,词类划分以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一)划分词类标准。目前,划分词类标准以词的语法功能为主要标准,意见比较一致。本文认为还必须明显地提出应该兼顾词汇意义,参考词的形态变化或标志的标准。(二)析句方法。正在探讨一种切合汉语实际的理想析句方法。即层次成分分析法。此外还要视实际需要,讲究实效,方法可灵活多变,以期达到析句的最佳效果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
填空 1)语法有、和三种含义。2)语法规律具有特点。3)现代汉语词类划分标准是词的也就是词与词的 O4)根据词类划分标准,现代汉语的词可分为两大类.例如“我们、认为、休息”是,“关于、哟呵、但是”是是能够独立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包括 和七类。例如“非常、逐步、尤其”是,“讨论、学习、进行”是,“电视、合同、地方”是 6)是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包括 和六类,例如“的、地、得”是 ,‘口对于、根据、沿着”是,“虽然、因为、而且’,是“啊、吗、啦”是词。 7)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语法功能的词是_,例如“代表、导演、计划”兼有和的特…  相似文献   

12.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是根据词在语法上的一些区别特征对它们进行的分类。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方法,划分词类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语言的结构规则。汉语和德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在词类划分上是既有差异又有共性。  相似文献   

13.
《马氏文通》对汉语词类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的词类研究是从《马氏文通》开始的。马建忠凭自己对语言的科学卓见为中国语法学引进了词类这一科学概念,确立了适合汉语特点的划分词类标准,首次为汉语的词分出了语法类别,建构出汉语词类系统,这一系统已为近百年来的语法研究所验证。马氏首创了结合句法来研究汉语词类的方法,对汉语各类词尤其虚词语法特点的揭示达到相当准确精细的程度,由此进一步揭示了实词虚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词类划分是现代汉语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现代汉语词类的相关特点,造成了词类划分难。目前语法界对于词类划分的标准,一直以来争议较大,大致可分为“多重标准派”和“单一标准派”。词类的划分应着重于词的语法功能,从语法功能入手,统一标准,提出具体的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对词类的论述,主要从词类划分标准、具体词类划分、词的兼类三个方面作了比较和梳理。通过对比,发现他们对于词类的看法有同有异,但是其理论研究方法对于今天的语法研究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1 怎样认识词类划分标准词可以从语法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各个词在句子中的不同特点,分为若干类。因此,词的语法功能是划分词类的标准。所谓语法功能,就是一个词在短语或句子中表现出来的语法特点,就是一个词同别的词组合的能力。例如表示性质、状态的词如"伟大"、"勇敢"等可以同表  相似文献   

17.
词类的分类以及划分词类的标准是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它还影响到词的组成和短语、句子的类型及其结构的分析。现代汉语词类体系的构建始自《马氏文通》,一百年来,汉语词类体系问题主要涉及划分词类的标准、层级、数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于汉语的特殊性,汉语词类划分一直存在很多争议。本文旨在基于"字本位"理论来探讨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及同形词、兼类词等问题,证明单纯移植印欧系语言语法规则很难对汉语语法特征作出准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一、重点概念解释: 1、语法:是客观存在的用词造句的规律。 2、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 3、词性:个别词的词类屑性。 4、语法功能:指词的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和词与词的结合能力,也就是词在语句结构中表现出来的分布特点。 5、实词:是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七小类。 6、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它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四小类。 7、短语:是词和词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  相似文献   

20.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划分的词的类别。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与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各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古今汉语也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是相对固定的。 但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即是词类的活用。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都可以活用,其中散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常见。诗词中就相对少些。现代诗词创作中也有因袭古法活用词类的例子。 本文拟就所积累的古今诗词例句谈谈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活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