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夏商周,近代高等教育始发于洋务教育,新中国成立,现代高等教育经过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改革与发展,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突出表现在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等教育入学率的显著提升。在1999年之后,高等教育步入了数量和规模扩张上的黄金时期,很快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历史与现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尧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21(5):37-43,57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开始于1985年.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全面引进吸收了西方高等教育评估的经验,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评估活动,初步建立了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体系和制度,以政府评估为主体,以本科教学评估为主要内容的评估工作已经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等教育分类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高等教育分类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3年以来逐步形成了研究热潮,但尚处于以介绍和借鉴国外高校分类法及制度为主的起步阶段。研究对象上侧重于高校分类,研究内容集中于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研究成果集中于对现有分类法及分类政策的介绍、评述、反思和批判。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一方面要将高等教育分类研究的视野从高校层面提升到高等教育层面,加强专题研究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原创性研究和应用研究,集中力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分类(含高校)的依据、标准、指标及配套的制度和政策框架,并进行分类的应用性试验和试点。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高等教育历史发展的三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有三个阶段 :从传说的五帝至清朝末年为“人文”阶段 ,近百年为“科学”阶段 ,正在发展为“人文·科学”阶段。这种划分方法辩证地概括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 ,而且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 ,即人文与科学并重发展 ,在其中 ,科学为人文提供物质基础和实证知识 ,人文为科学提供精神动力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回顾2014年高等教育研究的成果,覆盖了高等教育各研究领域,通过对全年已发表论著的全面检索研读,着重梳理了高等教育基本原理、高校立德树人、地方院校转型、高考制度改革、现代大学治理、大学教师发展以及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等专题研究的成果,对研究成果中的创新观点、争议问题、研究前景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马寅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新人口论”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他的教育思想则不为多数人所知。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极为丰富、深刻,对教育目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培训等方面都极有见解,研究这一思想,对促进今天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不无稗益。  相似文献   

7.
围绕"何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评估标准"、"如何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和方案。但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存在研究视角相对局限、研究内容重复性高且实践性低、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未来,首先应拓展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的国际视野和多学科视野;其次,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实施方案细节;再次,运用丰富多样的研究方法探索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路径。最后,重视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评价标准和指标研究,完善高等教育治理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本质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在讨论关于事物本质的概念、特征及认识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教育本质概念的内涵及其特殊规定性,评述了其观点的合理与不足,并针对当前关于高等教育本质的若干观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针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所面对的若干现实问题,探讨了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从高等教育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社会功能、民办高等教育、教育教学工作、学术环境、校长、吸收外国经验、优良传统等方面论述了历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生态研究述评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关于教育生态的研究在国外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真正进行研究并提出“教育生态学”概念是在60年代以后,尤其是以克雷明的教育生态学思想为代表形成了一系列学派。在我国,对教育生态的关注始于80年代,发展很快,并出版了系列论,但对于教育系统的层次生态如高等教育的生态研究尚未形成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1980年批准建立的职业大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雏形;1985年实行初中毕业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高职办学模式的有益探索;1996年"三改一补"发展高职教育方针的确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使高职教育步入规范化、特色化发展的轨道;1999年<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扩大了高职教育的办学途径,高等教育大众化则为高职教育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从而实现了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辰.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回顾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对高等教育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发展的知识解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以往与知识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中,高等教育扮演着传授知识给社会的角色,有着自己的知识定义,知识的主旨是对学术的追问。然而到了当今社会,社会的旨趣已不仅仅是对学术的观照,人们日益把在劳动力市场中具有使用价值的操作知识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高等教育越来越被视为经济的产物,导致在对高等教育的描述和对学生质量的诉求上,直觉、理解、反思、智慧和批判被淡化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关注规划、数量、收入、产出、绩效、产品的提供能力,以及社会的贡献率的发展取向。为超越这一取向,有必要从知识认识论重新转向的角度探讨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师教育世界性发展浪潮和我国职教教师精英培养,有力推动了我国职技高师的历史转型和发展.外因是条件,而内因是决定因素.关键是要深谙转型时代背景,把握发展的内涵与定位,紧紧围绕培养"双师型"职教教师精英的根本任务,构建具有职教教师教育特色的现代化、专业化、综合化、终身化、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体制,形成特色化办学与综合化发展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一是办学理念顺利完成了划时代的战略转移;二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三是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既快又好的发展;四是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办学模式日趋成熟;五是高校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六是高等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七是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交流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6.
60年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外交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先后实行了"一边倒""、一条线"和"不结盟"的外交方针。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巩固和深化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不断加强同发达国家的协调与合作,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多边外交事务,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外交格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建设教育强国,开展"双一流"建设,必须充分挖掘我国高等教育的内生资源,以实现优秀高等教育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国传统高等教育最具本原价值的内容主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以思想原创为大学生命的真谛、寓道德规范教育于教育教学之中的育人方法、自由平等的学术争鸣风气、基于"道"和"情"的融洽师生关系,以及注重质疑论辩的古典研讨性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高等职业教育要素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主要是其内在的培养模式还不足以满足职业教育的内涵和要求,导致培养出来人才的质量和水平不适应当今人才市场的期望和需求。通过建立和落实灵活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思想,树立职教意识。革新教育观念,树立责任意识。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学习教育,并积极寻求外部支持等措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才能突破瓶颈,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19.
18 4 0年鸦片战争后 ,中国历史进入近代。从这时起 ,废除科举制度 ,兴办新式学校 ,教育的近代化顺应时代的要求适时地被提到日程上来。旅大(清末金州厅 ,俄、日殖民统治时期“关东州” ,194 5~ 194 9年旅大地区 )和全国一样 ,教育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艰辛的过程 ,直到 194 5年“八一五”后才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一19世纪 60年代至 90年代清政府内的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 ,开办新式学堂 ,可以说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清政府自 1875年 (光绪元年 )起 ,在筹办海防过程中 ,开始创建一系列军事学校。 1883年 (光绪九年 )旅…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并从工作理念、职责范围、工作体制、行为方式四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中政府职能的历史演进,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