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文章通过对近几年关于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的分析,认为: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尤其对女大学生影响颇深,在科系的选择、职业的定位上都存在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研究苏北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以及他们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时,把体育教师的职业态度作为一个独立问题进行相关研究,以为现任体育教师的培训和未来体育师资的培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苏北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态度与职业行为间存在极大的相关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以180 名大学生为被试,以图片为实验材料,探讨大学生对医生职业的认知有无刻板印象及其成分和形成机制。实验结果表明: ( 1) 大学生中存在着明显的医生职业刻板印象; ( 2) 年龄和性别刻板是医生职业刻板印象的重要成分,且男、女被试不存在性别差异; ( 3) 被试与医生在性别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交互效应。在男、女医生同时备选的情况下,被试都遵循一致的职业刻板印象,更多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男医生。但在单一性别的选择上,表现出一定的同性别认同,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同性别医生,而在异性排斥上,男性被试的表现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范式对大学生的内隐职业刻板印象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存在一定的职业刻板印象,对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持正面态度,对社会地位较低的职业持负面态度。为改变这一现状,需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引导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合理定位,理性择业。  相似文献   

5.
余钱红 《考试周刊》2010,(34):211-212
职业刻板印象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文章作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就业观念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对职业的刻板印象是普遍存在的。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择业观受利益取向制约,择业选择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对薪水的期望值偏高。大学生毕业生应该正确评价自己,科学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高校应该加强择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及早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指导,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职业地位认知问卷》,随机抽取680名本科生进行职业地位认知的现状调查,结果发现,研究型职业的社会地位得分最高,现实型职业的社会地位得分最低,在社会权利和社会声望上研究型职业得分最高,在经济资源上艺术型职业得分最高,在经济资源、社会权利和社会声望三个维度上现实型职业得分最低;在职业地位认知方面,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文科在艺术型和研究型职业上的社会地位认知得分显著高于理工科学生。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印象管理分为印象动机和印象建构两个维度的特点,大学生印象管理对个体自尊和成就动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印象管理由印象动机和印象建构两个维度组成;成就动机对大学生的印象建构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大学生的印象动机没有正向预测作用;自尊对大学生的印象动机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大学生的印象建构没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认知风格与职业类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出发,探讨认知风格与职业倾向类型和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性别和学科专业是影响大学生认知风格和职业倾向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认知风格具有不同的职业倾向。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需要切实考虑自身认知风格的特点,考虑职业类型与认知风格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量表法对375名免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刻板印象及职业偏好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免费师范生最看重职业的人职匹配,其次是工作人际、自我实现、社会利他,最不看重权力威望;免费师范生更重视职业的福利保障,非师范生则更重视职业的自我实现;免费师范生对教师的总体刻板印象偏于积极,地域和性别刻板印象体现在:对农村教师评以消极印象,对县城教师则以待遇好、富有居首,对男女教师评以积极形象居多,对女教师和农村教师的刻板印象一致性较高;他们对教师职业的喜好度和就业意向度较高,但愿意去城镇执教的程度远远高于去农村执教。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竞争态度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坚韧人格评定量表,对417名大四毕业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竞争态度、职业决策效能感和坚韧人格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竞争态度、职业决策效能感和坚韧人格这三个量表的性别主效应关系显著。在良性竞争态度与职业决策效能感之间,坚韧人格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过度竞争态度与职业决策效能感之间,坚韧人格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工作价值观与择业倾向关系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当代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现状,分析性别、政治面貌等一些背景变量所导致的大学生工作价值观上的差异,研究了工作价值观与择业倾向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和择业观提供理性指导,有利于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个人评价问卷(PEI)对大学生的父母教育方式及大学生的自信心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信心得分与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父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拒绝否认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父亲的偏爱、母亲的偏爱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积极的教养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大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如过度的偏爱、严厉的惩罚对大学生的自信心建立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重庆25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决策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因素上无显著差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及家庭经济状况上差异不显著,但生活满意度在家庭经济状况上差异显著。认为大学生职业决策及其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显著相关,职业决策的部分因子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徐州师范大学340名大学生为被试,使用Snyder的自我监控量表个人反应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ITS)作为研究工具,探讨大学生印象整饰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自我监控总分上差异不显著;2.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我监控总分上的差异不显著;3.不同生源地区大学生在自我监控总分上差异显著,来自城市的大学生自我监控总分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4.大学生印象整饰水平与人际信任水平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产物。相对其他成熟学科来说,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教学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基于相关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可探讨本门课程的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方法、作业与考试、师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relationship of parental attachment and gender to appraisals of conflict with parents in an effort to clarify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ppraisals of conflict with parents were found to be related to level of attachment and gender.  相似文献   

17.
在对204名大四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职业价值观与就业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职业自我效能、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能力中的职业成长能力存在显著相关.(2)文科生的职业自我效能、就业能力高于理科生.(3)高职业自我效能和高职业价值观的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均高于低自我效能和低职业价值观的大学生.(4)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该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成就动机、人格特质与网络消费风险认知的关系,该研究采用"成就动机量表""16PF量表""网络消费风险问卷"形式,对珠三角地区高等院校的34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得出以下结论:(1)在网络风险认知差异中存在性别差异,其中女性消费者在感知风险的程度上显著高于男性,不同户籍、接触网络购物时间、退换货经验对风险认知均有影响。(2)获得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种成就动机与财务风险、心理与社会风险均显著相关。(3)大学生消费者人格的创新性倾向与身体与时间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其余各维度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高职学生的心理调查,分析学生在职业需求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激发专业兴趣、建立合理的职业需求体系、注重学生职业需求心理的成长、培养良好的就业自我效能感、发展职业所需的能力和素养等方面提出建议,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需求体系,增强就业心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根据社会认知的职业生涯理论,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运用路径分析手段考察了三种不同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基本上验证了SCCT的理论框架,即大学生的性别、年龄以及父母的教育程度与社会地位所构成的家庭条件形成其学习经验,学习经验则塑造着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对职业选择结果的预期,这二者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目标进而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