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关中民间的岁时节令习俗予以记录和讨论,主要涉及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春分、谷雨、立夏、立秋和冬至,另外,对岁时节令所蕴含的民俗文化事项,也特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漳州农历七月“普渡”习俗由来已久,源于道教的中元节和佛教的孟兰盆节。据史料考证,至迟在明末清初,中元节在闽南仍至台湾已成为规模很大的节日了。今天,普渡习俗不仅未能消失,反而在一些地方盛行,其根本原因在于民俗固有的延续性。普渡习俗完全可以扬弃其旧的化意识,代之以新的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陇东岁时习俗并不是一种单纯的习俗,而是人类早期的观念、信仰、仪式等诸种化因素的积淀物,我们可以透过这种习俗看到远古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祖先神灵的崇拜以及他们用以与自然作斗争的仪式与禁忌。  相似文献   

4.
陕北方言与陕北生活习俗关系密切。陕北独特的生活习俗孕育了个性色彩十分明显的陕北方言词语;这些方言词语折射出了陕北人在礼仪、饮食、服饰起居、岁时节令等方面独有的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5.
拉祜族岁时节日民俗是拉祜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生产、生活经验而形成并世代相传而保存下来的,为全体社会成员所认可的行为模式。它是拉祜族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拉祜族的宗教信仰有不解之缘,与拉祜族的社会生产劳动密切相关,与广大拉祜族群众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并紧紧牵连着社会前进的脚步,应和着时代发展的脉搏,伴随着拉祜族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心理、价值取向的改变而变迁。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图像分析等方法对敦煌岁时节日的民俗体育活动进行搜索整理,诠释其形成过程的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这就是注重企业精神、企业宗旨等内容的提炼,而忽视企业习俗、礼仪的培育,以致于企业文化建设漂浮在空中,没有落地生根,因此更没有达到高层经营者预想的效果。我们认为企业习俗、礼仪的培育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如果基础打不好,那么企业文化建设的大楼就不会牢固。本文拟就培育企业习俗、礼仪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中出现大量的岁时民俗,通过与笔记、地方志等史料的对比参照,发现《聊斋志异》的虚构是以成书时期的历史作为依据的,决非向壁虚造,进而得出《聊斋志异》的创作宗旨是,用实录精神,逞才子之笔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岁时节令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寻常的日子。我国的岁时节令产生的时间很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流传至今的岁时节令蕴涵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精华。如今,传统岁时节令民俗出现了变化,新民俗,甚至新的岁时节令不断涌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这些新出现的民俗内容,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好是坏;民俗的生命力是否强大到足以应付如今社会千变万化的个性需求;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新民俗并实现岁时节令民俗的可持续发展……等等问题,是岁时节令民俗的变化带给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陇东地区农村的岁时节日包括春节、五月五、燎疳节、二月二、三月三、春风、端午节、冬至、腊八、祭灶节等,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内涵和悠久而丰富的地域特色。但是,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面临着日益衰落、消亡的困境,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1.
藏区民俗审美心理是在自然和社会的影响下 ,经过历史的发展 ,在文化传统的熏染中留存下来的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产物。因此 ,藏区民俗审美心理的研究离不开藏区人民身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藏区人民的历史与文化 ,同时 ,这些因素规范着藏区民俗的审美心理特质 ,左右着藏区民俗审美意识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2.
节庆、旅游节庆和节庆旅游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节庆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旅游产业。国内学者在定义旅游节庆时,多借鉴西方定义,将其定义为事件,即直译“event”,但通过仔细研究英语和汉语字典相关解释发现在中文里能准确、真实表达“event”的只有“活动”。对于节庆的分类,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划分,但总有部分节庆未被包含或准确归类,而以节庆起源为依据的分类,可以很好地囊括所有的节庆类型。节庆旅游和旅游节庆是两个长期纠缠的概念,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节庆旅游是围绕旅游节庆,向其前后延伸的完整产业。  相似文献   

13.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是关键。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是各级政府实施人才开发战略的当务之急。文章从新罗区实际出发,对人才资源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人才外流现象较严重、知识结构老化与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和复合型管理人才短缺、人才机制不活和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不够完善等主要问题,从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加强人才教育培训、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加大引进人才和智力工作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的层次和结构,构建人才资源开发选拔任用机制、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提高人才中介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是关键。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是各级政府实施人才开发战略的当务之急。文章从新罗区实际出发,对人才资源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人才外流现象较严重、知识结构老化与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和复合型管理人才短钱、人才机制不活和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不够完善等主要问题,从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加强人才教育培训、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加大引进人才和智力工作力度、优化人才队伍的层次和结构,构建人才资源开发选拔任用机制、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提高人才中介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福建省自身产业结构的发展状况,得出福建省目前三大产业结构是“二三一”格局的结论.分析目前厦漳泉的产业结构大体概况,综合运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和区位熵两个指标,结合数据从产业发展趋同和主导产业两方面来研究厦漳泉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旅游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民间的节庆活动也被当作旅游开发的资源。运用民俗学与旅游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影响文化展示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文化展示的方法,对当前旅游环境下民俗文化的保存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唐代周边诸国中,新罗与唐的关系最为密切。有关唐末与新罗的往来,中韩史籍多语焉不详,或付诸阙如,唐末来华的新罗人崔致远的诗别集《桂苑笔耕集》及韩邦所辑崔氏部分佚,真实记录了唐末与新罗官方及民间交往的重要史实,为考察唐与新罗的关系史增添了可信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18.
厦漳泉教育合作与资源共享受经济发达、地理相近、人文同脉、语言相通等因素的驱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共享平台的搭建、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存在着发展瓶颈.加强闽南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共享观念,明确政策导向,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利益平衡运行机制,搭建交流合作与共享平台,可有效推动三地的教育合作与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9.
厦、漳、泉是我国东南沿海极富个性的城市群,在福建省内属于开发较早、发展程度较高的旅游区域.区域旅游合作的根本思路不仅仪是同质协作,更多的应是在机制、体制上的异质互补.厦、漳、泉同城化以后,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异质互补,厦、漳、泉就可以从目前一般性区域合作、城市联盟向紧密型、实质性、一体化融合的大都市区发展,形成全方位、开放式的大旅游网络.  相似文献   

20.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时至今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代是端午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从唐代端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人对端午节俗的生动描写,有端午饮食、端午节物以及端午社交活动,透视这些节俗文化可见其蕴含着的浓厚的人文关照,不仅有对生命的珍爱和祈愿,对屈原的悼念和歌颂,更有人们之间紧密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