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编辑难,做一个合格的编辑更难,做一个优秀的编辑,那就白不待言了,因为编辑不仅要准确地解读作者字面上的文本,还要捕捉作者内心中的文本,发现作者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熊妹 《东南传播》2010,(8):197-198
从读者与作者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来看,出版工作有两种模式,即"作者-编辑-读者"和"读者-编辑-作者"。这两种模式中,作者和读者的地位各不相同,但不论哪种模式成为出版工作中的主导,编辑作为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的地位不会改变。编辑工作就是围绕作者、读者而开展的工作,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一方面,承认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不否认编辑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特点,本文试从编辑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编辑劳动的独立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也谈“衣食父母”魏世弟【武汉】读《出版科学》杂志,一位学者因自己的专著稿无法出版,求售无门,后来一位编辑慧眼识金,终于使之变为铅字,变为沉甸甸的书本,于是这位作者感慨系之,叹道:“编辑真是作者的衣食父母!”时隔不久,又一期《出版科学》上,登出了一位编...  相似文献   

4.
优秀作者不仅仅是高品质图书的创作者,还有多种潜力资源。编辑不仅要善于发现、培养、维护优秀作者资源,还要善于挖掘其潜力,并且用好每一位优秀作者的潜力资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双效益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5.
编辑应强化作者意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是出版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强化编辑的作者意识十分必要。出版工作是出版工作者和作者共同的工作,编辑和作者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这是对编辑与作者关系的正确定位。在同志式的互助关系中,编辑与作者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从编辑的角度来说,编辑要时刻把作者放在心上,要强化作者意识。编辑的作者意识蕴涵于编辑与作者交往的整个过程中,也体现在编辑平常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中。  相似文献   

6.
编辑应当多一点作者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军 《图书馆论坛》2004,24(5):190-191
叙述了作者与编辑是一种互动关系,同时对编辑的作者意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作者立体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保证学术期刊优秀稿源的稳定性,提出了学术期刊作者点、线、面的立体培养策略:从提高编辑自身修养出发,为广大作者提供全方位的编辑服务,选取具潜力的作者进行重点培养,以保证期刊稳定的优秀作者群,提高其优秀稿件的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于编辑出版工作来说,作者与编辑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很基础、很重要的关系。当前在作者与编辑之间存在着不和谐,分析其成因,提出改变的对策,目的是创建和谐的作者与编辑关系,这既可以让优秀的学术新人脱颖而出,又可以提升编辑的业务水平。创建和谐的作者与编辑关系,是实现作者与编辑同步成长,达到双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出版经济》2004,(11):33-33
一本平庸的书和一本好书之间的差别,或者好书与极优秀的书之间的差别,常常是编辑过程的直接结果。编辑的指导对保持作者思路的连贯性以及生产高品质的图书是至关重要的。缺乏有经验的编辑的帮助,手稿常常达不到要求,对图书的质量极为不利。另一方面,经过好编辑的指点帮助的图书能真正闪光。  相似文献   

10.
吴韫丽 《出版广角》2016,(21):33-35
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出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然而,无论媒体技术如何发展,"内容为王"始终是新旧媒体的共识.而优秀内容的诞生,离不开编辑的深厚功力.对于传统出版编辑而言,修炼专业素养、提升编校水平和策划能力,是赢得作者青睐和开发优秀选题的基础与核心.同时,编辑和作者的强强联合,更是打磨优秀作品的前提和基石.因此,沉下心来,修炼内功,向"学者型编辑"努力,依旧是传统出版编辑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一、尊重作者 如果问,哪两种人最容易成为朋友,从职业的角度看,我认为就是编辑和作者了。这是因为,编辑和作者目标一致,他们是共同完成一本书的亲密伙伴。这也是做编辑最大的乐趣——整日与一些有识之士、有德之君打交道,并且一字一句与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相交流,会有多大收益啊!但是,也有作者十分反感编辑的情况。编辑所要加工的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结晶,所以要分外谨慎认真,概括地说,就是尊重作者。  相似文献   

12.
同样一件工作,不同的人因为认识不同而所得结果便也不同。就说编辑这个行当,有人认为,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然而,也有这样一些编辑,不仅把自己当成一架铺设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而且,更把这份工作本身,当成一个学习的过程,当成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因而,他们不仅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作者,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编辑和读者、生产和消费,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期刊若不被读者消费.它的社会价值就无从实现。期刊既然无法通过市场转化为销售资金,于是印刷费、税款、编辑和作者的劳动报酬等都无法支付。期刊的再生产也就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14.
把系统方法引入编辑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系统方法引入编辑工作胡汉勋【长沙】一、编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论指出,小至一个原子、分子,大到一个国家、地球、宇宙星系,都可以分别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所谓"系统工程",则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  相似文献   

15.
二、创造经典,打造个性团队 的确,编辑应该关注经典,关注名家。然而,经典与名家并非生来就是经典与名家。除了传统的经典、名家之外,经典要靠作者与编辑共同来打造,名家则要靠编辑从普通的作者中来挖掘。因此,出版社要舍得花本钱努力为编辑与作者搭建很好的沟通平台,让编辑从自己的作者队伍中发现有潜质的优秀中青年作者,把他们的作品锻造成为经典,把他们塑造成为名家;反过来;这些名家又可以为出版社创造更好的效益,双方形成良性互动。出版社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但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6.
于洋  段为杰  林松  段桂花 《编辑学报》2019,31(4):449-451
审者、作者、编辑,是期刊编辑工作中重要的3大主体。文章介绍期刊编辑通过分析期刊定位,了解作者需求,精准选择审者,再辅之以积极的沟通、引导及催化作用,促使一部分审者向优秀作者转化,从而为期刊带来大量的优质稿件。实践证明,该方法切实有效,既大大提升了期刊的影响力,也融洽了审者、作者、编辑之间的关系,推动了期刊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岳伟 《报刊之友》2014,(3):93-9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事业,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编辑出版是文化工作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编辑出版的核心是编辑和作者。本文就编辑如何寻找优秀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孙艺倩  李伟  金东 《编辑学报》2015,27(4):363-364
医学期刊编辑、读者、作者是学术交流舞台的主体,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编辑作为联系读者和作者的纽带,应坚持“为读者办刊”的理念,在深入了解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充分保证期刊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同时要不断强化对作者的培养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并帮助作者产出优秀的成果,提高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郭萍 《新闻爱好者》2003,(11):39-40
美国著名的出版家林肯·舒斯特谈到编辑职业时有一段名言:“编辑不应该只是一个人充实人生的行业,同时编辑本身也是一种人文教育,你因此会有机会和当代最有创造力的一群人共事,结交作家、教育家以及各种各样的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你等于在修一门你愿意付费的终身学习课程,不同的是,你修课的时候不但领薪水,而且可以在知识和心灵上得到无法衡量的满足。”看到这话的时候,我先生出一分遗憾,心想如果这话要是我总结的就好了,在这一点上我早有同感呢。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期刊编辑,我深深明白,发掘和寻找具有一流水准的作者,并和他们成为朋友有多…  相似文献   

20.
开雅 《中国编辑》2004,(4):46-48
多年来,竞争力软弱的书业,编辑与策划人、发行人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敌对情绪:一本书刊销售不畅,策划人发行人常常埋怨编辑人没有把书刊的选题抓准,或是没有编辑出优秀的书刊;而编辑人则认为问题出在策划人的操作手法不娴熟,发行人的分销渠道不够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