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经济关系中的目的人和手段人的关系决定经济关系的本质.前社会主义,不论是自然经济还是商品经济,都存在着目的人和手段人统一的经济关系和不统一的经济关系.经济关系中的目的人和手段人关系的具体形态,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或者说是由物权形态决定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者既是目的人,也是手段人.目的人和手段人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与手段是一对古老的哲学范畴,两者的统一在当代中国获得了现实的含义.坚持以人为本,应当坚持人是目的和手段有机统一的认识,具体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相对于物,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即使在为了人而创造物的环节,人仍然是目的;二是相对于人自身、他人和社会,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人是实现自身目的的现实力量,但需将人作为手段与物作为手段区别开来.把握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对在现实的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人为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自由主义而言,权利和自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极利”是个人有“权”享受到的、“正当”的资格、利益、能力或主张,这种资格、利益、能力或主张得到政府的认可和保护。“权利”是“自由”的复数,“自由”体现为‘权利”。人们正是通过权利而逐步踏上自由之路的。所以说,通过权利实现自由,自由才能最终获得.自由主义者认为,通过权利来实现自由,首先要靠法治;其次,依靠权利自身;第三,依靠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5.
同精确语言一样,模糊语言也是一种有用的表意手段,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为了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人们甚至有意模糊话语信息。  相似文献   

6.
文章把社会主义的本质、任务、目的、手段和结果统一起来,阐述社会主义就是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之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教育以强有力的规训和塑造方式把人制造成社会秩序和经济制度的工具,并且向接受规训的人承诺“成为”工具之后的幸福。教育因此背离了人及道德。康德的“人是目的”的绝对命令,不仅为道德实践提出了绝对目的,而且为教育等所有关涉人的精神成长的条件提出了绝对要求。道德教化必须先验地以人为目的,尊重人格尊严,使人自己展开理性的翅膀,形成自己的道德人格。道德教化就是通过理性存在者本身的道德生活而实现人之为人的目的——成就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8.
朱岚晖 《海外英语》2013,(5X):75-76
该文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并根据马克思的目的、手段和结果的经典理论简要讨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目的,手段和结果。继而作为下一篇解决方法和课程设置文章的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9.
"直观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是传统教学论中关于直观教学的一个观点,这个观点的提出在于避免教学中出现"为直观而直观"的情况,但却影响了对直观教学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不利于直观教学的革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敬 《四川教育》2022,(Z2):47-48
近年来,关于五育融合的实践与研究如火如荼。五育融合落地落实的前提是要对五育融合的定位、目的和意义有清晰的体认。五育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有价值正当性的高阶融合;五育融合的关键是体现各“育”自身的教育属性;五育融合的基点是“人”的完整性,其根本途径是实践参与;五育融合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1.
阿德勒是奥地利的著名人格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论述的人格教育目的观颇具特色,其基本内涵是:塑造学生的整体人格,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和社会模式,增进学生的合作精神;彰显个体的生活意义,使之成为有用的社会成员;提升个体的精神境界.研究阿德勒的人格教育目的观,无论是对人格教育的理论,还是对人格教育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怀特海是过程教育哲学的创始人,其教育目的就是要造就有业余爱好者基本优点的专家,或者说培养既有专门知识又有文化的人才。这一教育目的观的现实依据是怀特海个人的经历,其哲学基础则是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思想。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观超越了历史上诸多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中对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历史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剖析了朱自清对语文学科目的的认识。指出“文道”统一是朱自清国文教学目的观的出发点 ;阐述了对国文教学特有目的观的理解 ;概括分析了由朱自清国文教学目的观体现出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4.
论走向生活世界的教学目的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攀峰 《教育研究》2007,28(1):24-29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与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在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走向可能生活的动态生成过程。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目的:一是基础性目的,即教学活动应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二是发展性目的,即教学活动应积极建构学生完满的可能生活,不断提升他们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将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建构完满的可能生活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其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建构人的精神世界、提升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人是目的--康德人学思想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学是康德哲学的重要内容,“人是目的”是《实践理性批判》中“道德三律令”的核心思想,是康德对“人是什么”之谜的历史解答;“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在彰显了人具有高于世间一切的价值和尊严,在铸就了人类社会发展黄金准则的同时,也凸现了以人为中心给后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严复有关自由主义论著、译作的分析,概括了其自由观的四个层次,即首重国家自由,次争政治自由,三分群己权界,四存絜矩之道.笔者认为,严复以译介西方自由主义学说为基础,结合中国现实需要和传统文化而建立起的新的自由主义体系,不但相对完整,且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学美具有层次性,根据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作为手段的教学美、作为目的的教学美和作为境界的教学美。  相似文献   

18.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具有内在性、动态性、现时性、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性等特点,但他也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外在性、抽象性、永恒性的作用。杜威教育目的观的现实意义主要有:注重激发儿童学习的愿望;尊重儿童现时生活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康德的自由思想源于卢梭,却又不同于卢梭。康德认为卢梭在内在自由领域内放弃了自由的自主性质,将自由归结为自然,视情感性的良心为自由的原则。康德将自由视为理性为自身设定的理想,自由的原则乃是理性所颁布的先天道德律。从二人自由观的差异可见,康德在批判卢梭自由观的基础上,不仅挽救了自由的自主性质,而且还从多个方面阐发了自由的这一根本性质,从而完成了对卢梭自由观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观是一种贴近生活的人性化目的观,是一种积极的且具有创造性的目的观.通过对黄炎培职业教育目的观的探析,并依此分析当前职业教育目的观,发现当前职业教育目的观还存在不少误区,因此,对当前职业教育目的观进行重塑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