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当前武术套路的实训性进行分析,阐述了当前武术套路中存在偏重技巧难度、演练气氛,而忽视基本技术等实训性弊端,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武术套路比赛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武术在我国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武术套路比赛却经常缺少观众,为了探究其原因,改变其现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如何提高武术套路比赛的观众上座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采用专家访谈、观看录像和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分析研究了我国竞技武术套路竞赛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和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武术运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武术套路节奏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共同构建武术套路节奏理论的各个要素。从理论角度对武术套路的节奏进行了研究,以达到对武术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进行补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武术逐步走向国际化,武术套路也随之出现变革.武术无论从节奏和神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美学和艺术化特征.特别是运动美、身体美和精神美在武术中有完美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对武术套路技击性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结合现代武术界几位著名人士武术套路演练的真实写照分析,揭示武术套路技击性的深层理性范畴,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形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武术套路运动竞技水平和人们观赏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要求,给武术套路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就人们的要求和武术套路自身的建设来看,对武术套路运动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针对武术套路运动创新的基本原则、方法以及创新的必要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武术作为体育教学大纲要求的课程之一,如何科学的培养、激发和引导学生练习武术动作的兴趣,如何在武术课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武术套路教师或教练在武术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手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围绕武术套路的教与学展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武术套路速成教法”是指:先教基本功,再灭拦路虎,重复若干遍,分开又合拢。运用该种教学方式,能在武术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汪新英 《天中学刊》2001,16(5):86-87
从套路运动的动作、方法、劲力、节奏、精神等5个方面论述练好武术套路运动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武术的普及,各地陆续出现大量武校。为使其能更好地健康发展,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验调查等方法对武校产生的社会原因及武校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武校的现状及特点,提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武术运动具有健身强体、防身自卫、健心益智、娱乐观赏、强化民族品德等作用.学生掌握其知识技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四个阶段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速度力量、柔韧、协调、节奏和刚柔相济等方面的练习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针对不同的练习,应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杰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1(1):127-128,141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辨证的视角,阐明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联系,从文化背景、存在的形式、价值取向及衡量标准等方面,论述了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从对新化县各小学学校的梅山武术的课程设置、武术教学内容、武术教学计划、学生对梅山武术的认知、武术师资的状况、武术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调查来看,梅山武术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师资问题等方面都存在不合理现象,学生对梅山武术的认识存在偏差致使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梅山武术教育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持续性的教材和一条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  相似文献   

15.
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运动形式和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正确认识传统武术的功能是关系到中国武术发展方向的关键问题。从教育、健身、表演、竞赛、娱乐、经济、政治等七方面进行了论述,目的在于揭示中国武术的价值魅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武术是根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形式,它的运动形式、技术要领、训练方法以及道德规范等都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哲学色彩。本文探讨了武术运动中蕴含的“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动静变化等哲学原理。  相似文献   

17.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便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各个时期。中华传统武德正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文化。中华传统武德彰显了儒家"仁"的精神内核,蕴涵了儒家"义"的伦理精髓,富含了儒家"礼"的精神要旨,凸显了儒家重"信"的伦理观念,映示了儒家尚"勇"的仁德践履。当前,加强武德教育,对提高习武者的道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武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指导下,积淀了丰厚的美学内涵。本文从中华武术美学的发展历史为研究起点,总结出了武术的美学内涵,即武术之美包括"意"、"象"、"象外之象"三个组成部分,并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是我国古代民间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表现在农村武术的空前普及和城市市民武术的迅猛发展.在乡村,私人习武和教授武艺者渐成风俗.在城市,市民习武和娱乐表演相结合,对抗性的角抵、手搏、相扑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全民习武的基础上,武术体系基本形成.宋朝内忧外患的政治格局以及骑兵的缺乏,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市民阶层的形成是武术兴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