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继承了传统的哥特小说主题,使用了大量哥特手法,但是作品的主题、风格、意象、梦幻的运用、象征主义等等都超越了哥特传统。艾米莉并不是停留在传统的哥特形式中,而是对其进行扬弃,她创造性地使用哥特形式抒发新的情感,超越了哥特传统。本文从《呼啸山庄》的哥特复仇主题入手,从人物刻画和心理刻画两方面讨论艾米莉.勃朗特对哥特传统的成功扬弃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杨丽荣 《文教资料》2009,(25):38-39
本文立足于哥特小说传统,研究<呼啸山庄>在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和情节发展中的哥特因素,探究艾米莉·勃朗特对传统哥特小说的巧妙借鉴和独特创新.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描写了弃儿希斯克利夫对呼啸山庄进行报复的故事。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运用娴熟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超自然现象与现实相结合,塑造出独特的哥特式恐怖、阴暗的氛围。本文从哥特文学特点的角度分析《呼啸山庄》中的哥特书写,剖析其典型的哥特特征,深入探讨该小说在背景、人物、情节和主题四方面展现出的哥特文学独有的阴森、恐怖和黑暗的特点,以此让读者深入了解《呼啸山庄》独特的文学魅力以及艾米莉·勃朗特独具一格的写作风格与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4.
哥特,是英语单词"Goth"的音译,它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用于区别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通过查阅文献,哥特式文学在文学史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换言之哥特式风格始终存在于英美文学中。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必须抓住英美文学作品的哥特因素,才能够与文学作品的创作者进行精神交流,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文章分析了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主要从哥特式背景、哥特式人物及哥特式艺术效果三个方面着手分析。  相似文献   

5.
哥特风     
《初中生》2012,(16):2
正葡萄牙插图师欧娜·达斯的作品风格很独特,每件作品都充斥着典型的哥特风。她喜欢挑战自己对绘画的热情,用唯美的画风去阐述她对每个人物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女作家独特的性格和生活经历,作品中极具个性的人物塑造,环境刻画和情节构造方面的哥特手法,使《呼啸山庄》具有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爱伦·坡的短篇故事《一桶白葡萄酒》是一部典型的哥特小说,营造了心灵式恐怖。其哥特式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哥特式主题、恶魔式人物与恐怖气氛。作者运用哥特手法,通过描写一次精心策划的复仇谋杀过程与刻画一个虚伪、狡诈、残忍的人物蒙特里梭,暴露了人性中的阴暗面,体现了善恶冲突,从而揭露和批判了美国早期社会制度的阴暗面。  相似文献   

8.
在北国江城吉林市,程光因为做了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而成为的哥中的明星。他略显沙哑的嗓音,实在、睿智的话语以及他的的哥身份,使他在的哥中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和号召力。这个被的哥们亲切地称做老程的人,靠他的执著、智慧和真诚,把江城数万的哥紧紧团结在一起,演绎了千人抓劫匪、午夜大营救等一幕幕动人故事。程光也因此走进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走进上海电视台《新闻追击———目击者》栏目,成为众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人物。车遭劫,想把的哥聚一起1968年5月22日,程光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3年初中毕业后,当过表店的学徒,开过表店,在企业…  相似文献   

9.
高峰 《海外英语》2011,(2):162-163,173
张爱玲作为上世纪四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曾一度受到评论界的重视。该文通过文本分析结合西方哥特小说理论试将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分为四类:施暴者、柔弱女子、心灵扭曲者、鬼影。他们有着传统哥特人物的特点,或者阴险狡诈,蛮横专制;或者美丽柔弱,命运坎坷;或者内心扭曲,荒诞不经;又或者麻木不仁,心如死灰。这四类哥特人物共同支撑起张爱玲笔下的鬼声啾啾,鬼影幢幢的哥特世界。该文通过对他们的分析,定位了张爱玲小说中哥特人物的特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混沌与愚昧、人们内心的封锁与幽闭,从而揭示了小说中挥之不去的悲凉主题。  相似文献   

10.
王姝迪 《海外英语》2012,(18):204-205
哥特式小说在英国文学中有着深远影响,艾米丽勃朗特也是受其影响的作家之一,她的著作《呼啸山庄》中充分使用了哥特式的写作手法来烘托气氛,刻画主题,塑造人物形象,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对这部作品的主题,人物,环境,和情节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来赏析文中所融入的哥特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