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雅”与“优雅”这两个词真像一对双胞胎,它们俩长得非常相像,都有一个“雅”字,而且它们的读音又相同,意思又非常相近,难怪许多小朋友把它们认错、用错。例如:“园中的迎华亭、翠微阁古朴( ),别具风格。”在这里究竟用哪一个词语呢?是“幽雅”,还是“优雅”?似乎两个都可以用。那么这两个词语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怎样分清它们呢?我们不仿仔细品味一下。  相似文献   

2.
一日稷山县话里用“日”作前缀的词数量不算多,却都很有特色。“日”这个词在口语里基本上有两个意思。一个读去声,是“日子”意思,如“好日”,口语常变读为“好儿”。另一个是詈词,特指男性对女性主动施行性交的行为。下面要论及的用“日”作前缀的词语,与后一个意思有关,因而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如:  相似文献   

3.
“知道”     
《中学教育》2006,(12):59-59
日前,国学大师怀沙在讲话中说.有个词叫“知道”,与之相反的叫“不知道”。这是一个很奥妙的词语。  相似文献   

4.
近日听了八年级上册的文言文《核舟记》一课,执教老师讲到“高可二黍许”一句时有学生提出质疑:“可”是大约、上下的意思,“许”也是大约、上下的意思,那两个同样意思的词出现在一句话中岂不是病句?是不是应该删除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人眼里,“自我”可算是个略含贬义的词,能有什么美可言?其实不然,我这里说的“自我”,是追求独立个性、自由精神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曹刿论战》中有一段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其中的“再”字,是“第二次”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中的“再”意思不一样。此外,古汉语中还有“二”、“贰”、“两”等.这几个词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它们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当代流行三个词语,即“下乡”“下海”和“下岗”。它们是什么意思呢?“下乡”:到农村去。(《现代汉语词典》)“乡”是“下”的目的地。“下海”:①到海中去;②(渔民)到海上(捕鱼);③指业余戏曲演员成为职业演员;④旧指从事某些行业(如娼妓、舞女等);  相似文献   

8.
“马虎”与“马马虎虎”这两个词语的使用频率很高,都用来形容做事草率、随便、不负责任等. “马”和“虎”这两种哺乳动物,一属草食,一属肉食,也算得上是一对“仇敌”了。怎么会把它们的名号扯在一起,组成一个词呢?  相似文献   

9.
“笑盈盈”与“笑吟吟”都表示笑的意思。“笑盈盈”的“盈”读后鼻音“y姫ng” ;“笑吟吟”的“吟”读前鼻音“y姫n”榇史绞蕉际牵粒拢率?,因此在词中都读成第一声。这两个读音差不多 ,意思差不多的词语在句子中究竟蕴含着什么意思 ,使用的时候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来看课文中的这两个句子 :1 人教版第九册《火烧云》一课 :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 ,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2 人教版第十一册《争画》一课 :毛泽东笑吟吟地对一旁的秘书说 :“赶快把那幅画拿来 ,请画家亲自验证验证是不是自己的大作。”先看第一句 ,女…  相似文献   

10.
初中英语中表达“说”的意思有四个单词:say,speak,tell和talk。有些同学对于什么情况下用哪一个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其实只要掌握它们的关键要领,让它们有话“好好说”,有话别乱“说”,疑惑就能迎刃而解。SAY say,是指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着重指讲话的具体内容,一般作及物动词用,在直接或间接引语前后,普遍都用say。例如:I’ll say a few words about your school.(我想说几句关于你们学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李忠东 《初中生》2007,(10):26-26
在英语中,“hello”可能比其他任何一个单词都用得多。美国人个个都爱说“Hello”,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能听到这个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夜读韩愈的《师说》,两年前课堂上的一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那是一节平常的课。在讲到“尴尬”一词时,我问孩子们:“‘尴尬’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它说一句话?”孩子们的回答很完美。虽然教材要求“尴尬”一词只识不写,但我出于习惯,还是作了简单的提示:“‘尴尬’两个字是半包围结构。‘尴’是由‘九’和‘监’组合而成,‘尬’是有‘九’和‘介’组合而成。”说罢,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13.
文喆 《教师》2011,(11):1-1
有人说,“学习”一词本来就包含应用的意思,“学”是接受知识,“习”是“实习”,是应用知识,所以“学”与“用”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义”和“意”都有“意义、意思”的含义,一般来‘说,“义”是指概念义,是客观的;“意”是指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是主观的。表示“词本身的意义”的词形要写作“词义”;“词不达意”和“抒情达意”的“意”则写作“意”。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中,有时两个部分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词,表达的是一种意思;两个部分分开,各成一个词时,表达另一种意思,有另外的用法。现将中学英语课本中出现的这类“分合有别、用法各异”的词语归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词语丰富,生动优美、文笔精巧,跌宕有致。把索溪峪的景物描绘得洒洒脱脱、活灵活现,把其“野”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教学这一课,可指导学生三读悟其“野”,从而让学生读到其“趣”,学到其“真”。一、粗读品词。知其“野”何意为了让学生懂得作者在课题运用这个“野”字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字词典等工具书来品  相似文献   

17.
王君 《文学教育(上)》2010,(14):140-140
语言的音义具有任意性,在表达春天的意思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夏”或者“冬”这个词来指示春天,那么当我们看到“夏”的时候,想到的将是现在称之为的春天。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请看: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词语教学,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在品味文本中的一个个词语的过程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从而领悟文本的意蕴。在童话中,神奇的魔术棒一点,石头就会变成金子,小丑就会变成公主,这总是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在文本中,“惊喜”就藏在字里行间,教师也要善于利用魔术棒点“词”成金。  相似文献   

19.
本报驻河南南阳市小记者表情严肃地报道:今年是马年,所以在许多场合,我们都能听见这样的祝福:“祝大家马上有车,马上加薪,马上什么都有……”“马上”应景地成了今年最炙手可热的词语。原本“马上”的意思是“立刻”。这个常用的老词,如今摇身一变,不仅成了人们互相问候、祝福的新词,更化作一种“病毒”,不动声色地潜伏在人们身上。患此病者,常常使用“马上”一词来拖延时间,此“病毒”十分泛滥,患者不计其数。这个“马上”为什么会如此泛滥呢?因为它有很多“病毒链接”,即各类让人爱不  相似文献   

20.
“说话得体”,这是人们谈论作文的时候常常忽略的一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是不应该忽略的,因为它是写好作文的一个基本要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好文章都没有说话不得体的;而凡是说话不得体的都不会是好文章。那么什么是说话得体呢?简单地说,就是说话恰当。我们平时说某某人很会讲话,也就是说的这个人讲话很得体,话说得很恰当。那么又什么是说话恰当呢?很明显,这个“恰当”是就话的内容而言,而不是指表达形式的花哨,也不是指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它是指话的内容、意思切合于当时的情景,指在特定情况下表达那样的意思是很妥当的。我们举个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