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读《论语·雍也》中的一个片段,感觉此处的孔子和刘亮程似乎在思索同一个问题:"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1)这段记述,除了让我们感受到孔子发自内心的悲悯情怀,还有他面对人生无常而生发的感慨。"斯疾"之重,来势汹汹,像一阵寒风扫过,顿使病入膏肓;"命矣夫"是孔子无奈的喟叹,又何尝不是对人类悲苦遭际的叩问?"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样的话由刘亮程来说便是:寒风吹彻。寒风吹彻,  相似文献   

2.
在《寒风吹彻》中,刘亮程利用如椽之笔将自己深刻的生命体验——生活中的孤独无助、不被理解,独自忍受疾病、衰老、死亡等带来的恐惧,等等——毫无掩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向读者展现了人的生命的本真状态和尊严。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读透文本,由文本进而认识生命的本真状态,体验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真谛,进而解决"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作家主观感情对观物体的投射.总体而言,风意象是刘亮程散文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在不同意境之下呈现不同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审美特征和哲学意蕴两个方面分析其散文中的风意象.  相似文献   

4.
《寒风吹彻》是中国现代作家刘亮程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涉及三个冬天:自然的、人性的,生命的冬天。同时,写了这几个人:父母、姑妈还有路人。本文旨在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三个冬天的内涵,又是如何处理和这几个人的关系,以及使学生产生误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两大方面分别对《寒风吹彻》中悲悯情怀的三重超越、人间真情的三阶提升作了比较全面的探究性解读,力争从心理和情感两个层面对作家作品作出立体的解读,从而进入到作者内心,感受其情感形成及其变化的心理诱因,并品味其行、意、情、思是如何积淀、酝酿最终外化为诚挚纯净的文学语言的。对作者的立身行事、文思情路有一个较全面的认知。对素以深沉绵邈而著称的刘亮程的这篇名文,作出悲悯性的文化解读,是一个艰难而又不乏阅读快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融,才成其为"理趣"。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的刘亮程的《寒风吹彻》就是这样讲知性与感性完美融合的作品。一、知性与感性的自然融合文章通过对"我"、"路人"、"姑妈"、"母亲"四个人物故事的叙述,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人生深刻而真切的体验。生命中充满了孤独、贫困、衰老、冷漠等具有不可抗拒力的苦难,且这种苦难几乎只能凭一己之力去无奈承受。但这样深沉的生命感悟却不是以议论抒情  相似文献   

7.
刘亮程的《寒风吹彻》有着篇幅长、意蕴深厚的特点。全文共四十二个自然段,在这些洗尽铅华的文字中,既包含了作者对于寒冷的真实体验,也蕴涵了作者对于人生、生命的一种独特领悟。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中久居的人们,享受现代文明创造的舒适,似乎早已疏远自然风雨的侵袭.也遗忘了人们过去经历过的彻骨的寒冷。刘亮程仿佛一位现代社会中的乡村“哲学家”,他用切身的人生体验,将我们带回那个久违的乡村世界,和他一起去回忆艰苦的人生岁月,  相似文献   

9.
寒风吹彻     
在我周围,肯定有个别人不能像我一样度过冬天。他们被留住了。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尔后整个人生。我曾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把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让进屋子,给他倒了一杯热茶。那是个上了年纪的人,身上带着许多个冬天的寒冷。当他坐在我的火炉旁时,炉火须臾间变得苍白。我没有问他的名字,在火炉的另一边,我感到迎面逼来的一个老人的透骨寒气。他一句话不说。我想他的话肯定全冻硬了,得过一阵才能化开。大约坐了半个时辰,他站起来,朝我点了一下头,开门走了。我以为他暖和过来了。第二…  相似文献   

10.
张莲敏  张荣 《考试周刊》2014,(38):38-39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节选了一篇新疆作家刘亮程的《寒风吹彻》。这篇文章相对于传统散文来说,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篇幅过长,结构难以处理;二是内涵深厚,关于苦难的解读深刻含蓄,学生不易理解;三是题材是西北乡村生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有距离感。本文旨在探究《寒风吹彻》的教学环节及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1.
寒风吹彻     
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雪落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活中。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期待着又一场雪悄无声息地覆盖村庄和田野。就在前一天,我似乎已经预感到大雪来临。  相似文献   

12.
寒风吹彻     
正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活中。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期待着又一场雪悄无声息地覆盖村庄和田野。我静坐在屋子里,火炉上烤着几片馍馍,一小碟咸菜放在炉旁的木凳上,屋里光线暗淡。许久以后我还记起我在这样的一个雪天,围抱火炉,吃咸菜啃馍馍想着一些人和事情,想得深远而入神。柴火在炉中啪啪地燃烧着,炉火通红,我的  相似文献   

13.
寒风吹彻     
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活中。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期待着又—场雪悄无声息地覆盖村庄和田野。我静坐在屋子里,火炉上烤着几片馍馍,一小碟咸菜放在炉旁的木凳上,屋  相似文献   

14.
<正>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收录了刘亮程的散文《寒风吹彻》。林贤治曾赞誉其作品"令人想起高更笔下的塔西提岛,但是又没有那种原始的浪漫情调,在那里夹杂地生长着的,是一种困苦,一种危机,一种天命中的无助、快乐和幸福。"选文秉承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着眼于寻常生活场景,以质朴的文字和诗性的叙述,深刻诠释了生命的本质特征和个体的生存方式。在此,笔者试从文本呈现的生命色彩入手,解读其中蕴含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5.
注重个性化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6.
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活中。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一直在倾听落雪的声音,期待着又一场雪俏无声息地覆盖村庄和田野。  相似文献   

17.
《寒风吹彻》是一篇有独特个性的散文,是作者刘亮程大西北生活与思想的记录.传达了他关于生命的独特感悟,即对生命苦难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我们总是渴望生命的狂欢,如灵之舞动一般,带着生命的激情,带着灵魂的渗透,带着青春的飞扬……然而,现实总是在羁绊着人的思想,人的自由,人的情欲。在寒风吹彻的冬天夜晚,有多少人能够放  相似文献   

19.
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浸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我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活中。三十岁的我,似乎对这个冬天的来临漠不关心,却又好像  相似文献   

20.
我曾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把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让进屋子,给他倒了一杯热茶。那是个上了年纪的人,身上带着许多冬天的寒冷,当他坐在我的火炉旁时,炉火须臾问变得苍白。我没有问他的名字,在火炉的另一边,我感到迎面逼来的一个老人的透骨寒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