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文本细读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语义学,这一流派将语义分析作为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文本细读是语义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显著特征。它强调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  相似文献   

2.
文本细读一词,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欧美新批评学派。这一学派将语义分析作为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文本细读是语义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3.
慢慢走在文本细读的路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叫文本细读?顾名思义,就是认真、仔细、充分地阅读文本。文本细读是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一个文学批评的重要术语,指运用语义学方法对作品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阐述和分析。笔者现结合自身的体验,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在课堂上引领学生深度触摸文本,品味语言的芬芳,  相似文献   

4.
文本细读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语义学,它是语义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显著特征。文本细读强调文本语言和思想的关系,认为文本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可以体现为意思、感情、语气和意向等四个方面--因此,本文试着从语言欣赏的角度来谈谈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玩古董、玉器的人,对手中之--“把玩件”往往是拿着赏玩——把玩良久,不忍释手。“把玩件”,又称“手玩件“‘手把件”,是古玩术语,指能握在手里“触摸”和“欣赏”的玉器雕件或核雕等。如把玩玉器是赏玉人爱玉崇玉的一种表现,体现出他们对玉爱不释手与恋恋不舍的情怀。  相似文献   

6.
许多文本分析之所以无效,原因在于没有进入分析这一层次,只有深度细读文本,有层次地展开分析,才能解读出文本最初的写作"真意"。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两段"繁文"为例,从"繁"里藏等级、"繁"里见威严两个方面来例析文本深度细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章素娟 《广西教育》2012,(9):53+57-53,57
文本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窥一斑而知全豹",细节往往是解读文本的突破口。细节可能是一个看似平常但意义深刻的词语,可能是一个普普通通但意犹未尽的标点符号,可能是一句朴实无华但意蕴深刻的句子。只有对文本深入地探究,才能发现细节,把握细节,并以细节为支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才能换来有深度、有广度的课堂教学。《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的《背影》是现当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主要讲述父亲送别儿子的琐事,却在平实的文字中让读者感动于父子间深沉的爱,语言深挚、感人肺腑。想教好这节课,不仅要教会学生解读文本的具体方法,更应该注重生成学生个性化情感体验。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14):17-18
众所周知,小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解读的关键是对人物的分析,因为在小说中,人物的刻画不仅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还蕴含着作者深层的情感。在解读人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把握文本的发展脉络,还可以感知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进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提高阅读质量。在本文中,我将以《穷人》这篇小说为例,就如何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展开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0.
文本细读,本是20世纪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来的,它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术语"。细读"对于文章的品阅是有积极作用的,面对教学文本,只有细读,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感受语言,才能摆脱浮躁的语文课堂,使课堂充满语言的芳香。语文的"细读",既要引领学生读懂文本,读懂他人的观点,更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体会。一、细读,读出鲜明的情感细读,是对语文文本的细细品味。文本的字里行间是深深的情感,是鲜明的观点,是生活的再现。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的芳香,唯有"细  相似文献   

11.
文本细读起源于俄国的形式主义,它强调要以文本为中心,挖掘文本本身的价值,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尤其应该重视文本细读。文章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为例,从文本语言层、文本意象,意境层面的角度,分析于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性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12.
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细读环节时,起点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它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笔者试结合教学案例谈谈文本细读起点问题设计时应注意的三个意识。  相似文献   

13.
周萍 《考试周刊》2014,(3):31-31
<正>"文本细读"这个学术名词虽说在20世纪就有了,但在中国小语界"火"起来,却还是近两年的事。不同的是,"文本细读"在西方是语义学流派在文学批评的语境下对作品的研究,而在中国小语界则更多的是在语文课程论语境下对教材文本的细读。那么,文本细读该从哪些地方入手捕捉关键点呢?一、注重文本,多疑善思,走进文本新课标提倡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但多元解读,仍然是建立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之上的,尤其应该建立在对文本主旨的正确解读之上。  相似文献   

14.
汪珍 《政治课教学》2016,(Z1):63-66
语文教学需要透过文本形式,穿越文本内容,抵达文本核心,而"文本细读"就是最根本最有效也是最可行的方法。"文本细读",就是从文本出发,通过细致和反复的阅读,注重细节的品味和结构的分析,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厚意蕴作出"丰沛的阐释"。教师要在教学中以"还原"法为核心开展文本细读:细品语言,还原情趣;前后勾连,还原情感;以情入文,还原背景;合理想象,还原场景。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批评”文论家布鲁克斯在其名著《精致的瓮》中提出了“悖论”的概念。悖论,英文为Paradox,又译为诡论或吊诡,即文本与生活、文本与文本的矛盾之处,用布鲁克斯的话说就是“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实的陈述”。他说:“可以说,悖论正合诗歌的用途,并且是诗歌不可避免的语言。科学家的真理要求其语言清除悖论的一切痕迹;很明显,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文本细读,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调用自身已有的认知经验,对文本的语言、结构、意象及文本背后的思想内涵、情感意蕴展开精细入微的品读,进行独特的理解与思考,获得富有个性的体验和感悟,并在此基础上与文本展开心灵对话的过程。那么,如何实现文本细读教学理念与  相似文献   

17.
文本细读,是文学批评的重要术语,它是研究作品方法.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诠释的过程。关于文本细读,夏丐尊说是“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自身阅读经验引领学生阅读实践的过程.教师首先要凭借自身的阅读经验“浸入”文本,借助文本细读发现、挖掘课文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师走进文本的深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决定了学生解读文本的深度.教什么决定怎么教,“教什么”取决于教师能够在文本中“读出什么”,因而教师细读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改进的重要基础.下面以《项链》为例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如果能抛弃功利主义真正从人文的角度来细读文本,才能洞悉作者之心,获得自然而真实的审美愉悦,以此为前提的教学活动方能自如而又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不断改革的今天,我们不禁要问怎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呢?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朱自清如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我力图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不光有理解,还要有发现。教师去营造一种课堂‘磁场’,学生只有感受并真正领悟到了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空灵之美,能悟得许多老师由于没有充分展开抑或是无法教给他们的东西,也许就是感悟的最高境界”,窦桂梅是如此解读。无论怎样的解读归于根本就在于语文课就要像语文课,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