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豚救人》(“九义”小学语文第九册)是一篇科普小品。作者以生动有趣的笔触,叙写了海豚救人的事例,探究了海豚救人的缘由,顺理成章地点示了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下列两则教学建议,可收殊途同归之效。一、循序推进法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中心。第1自然段共两句话,第一句揭示课文中心,即“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被人们称为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好朋友”显示了海豚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见义勇为”不仅使海豚人格化了,而且补足了“救人”的内涵。第二句“海豚救人的故事,不是虚构的,而是非常真实的”,紧承第一句,引出下文海豚救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简讯     
□海豚“社交家”维系群体联系●《新科学家》很多人生来就是聚会中的灵魂人物,他们能起到组织众人、活跃气氛的作用,科学家日前发现,这种现象在动物世界中也会出现,譬如,海豚中便有这样的角色。科学家早就认为,海豚作为一种智能很高的动物,可以建立起复杂的社会组织或者群体。报道说,新的研究表明,有些海豚会在不同的海豚群体之间担任“联络员”的角色,就像“社交家”一样,使得不同的海豚群体之间可以保持紧密的联系。美国两所大学的生态学家在新西兰研究海豚时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社交家”海豚。当两只担任“社交家”角色的海豚离开时,过去…  相似文献   

3.
【案例】 教学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十几减9”一课时.课伊始,教师用课件创设了“碧波荡漾的海洋世界”这一教学情境。一只海豚说:“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海豚文具店。”这时,一只小海星来到文具店说:“海豚阿姨.我买9支铅笔。”  相似文献   

4.
海豚5岁左右便进入青春期,再过几年便进入热恋期。雄海豚游入雌海豚活动的领域谈情说爱后,便会负心离去,另觅新欢。遗传基因结果表明,有时一个海豚母亲所生的子女,可以同时有几位“海豚爸爸”。  相似文献   

5.
吃货来袭     
“嘿!大小吃货、馋猫们看过来!看过来!” 看,今天是星期天,我又当了一回“海豚族”,从家里扫荡来了不少于一吨的零食到学校。看,啧啧,真是美味啊!我坐在座位上,右手一包麻辣鱼,左手一瓶炭烧奶茶,桌上饼干堆积如山,桌下也是鼓鼓的一包,再看看书包,让我们为它画“十”字祈祷吧——  相似文献   

6.
训练师训练海豚的奖励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刚开始训练时,只要海豚一跃出水面,训练师必会给它一条鱼吃。时间一长,海豚就把“跃出水面”和“吃到鱼”联系起来,于是它就不断地跃出水面。当海豚不断地跃出水面之后,训练师就不再每次都给他鱼吃,只有当它跳得比较高时,才能得到鱼吃。这是为了让海豚懂得“只有跳到一定的高度后,才能吃到鱼”。当海豚接连不断地跳到令训练师满意的高度后,它得到奖励的数量又会随之改变。只有当它有了特别的表现后,训练师才会给它三条或四条鱼,这会让海豚下一次跳时更卖力。因为这样的奖励实在是大,值得全力…  相似文献   

7.
我们经常“呼朋唤友”,这可不是人类的专利,海豚也会呼唤同伴的名字。美国科学家发现,宽吻海豚能够通过口哨般的声音相互称呼“名字”,这使得它们成为目前已知的、除人类之外唯一一种能够识别此种身份信息的动物。科学家通过一个水下扬声器将已经去掉音调等声音特色的、经过合成处理的海豚叫声播放给研究对象听。研究发现,如果某只海豚听到一个类似自己亲属“名字”的叫声后,会时不时地转向扬声器,在14例试验中,有9例发生如此现象。这是个非常有趣的发现。海豚把鸣叫声当成了指示信号——这就是它们的语言。海豚在利用这些各自专有的信号来…  相似文献   

8.
杨跃红 《华章》2011,(4):50-50
过去的2010年,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生活成本。撇开房价不谈,从年初的大蒜价格飞涨200倍,到白糖一天两个价,老百姓深切体会到生活的压力。从2010年9月开始,六成以上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粮食、食用油、水果价格屡攀新高。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海豚族”,他们选择海量囤积基本生活物品,  相似文献   

9.
屡败屡跳     
日本东京水族馆有一尾海豚,即不擅长跳跃也不晓得表演,但反而比同伴更受欢迎。海豚“幸运”(Luck- y)已经10岁大,但毫无男子气概,是个“怕丑仔”。幸运仔8名同伴清一色是雌性,海豚女将个个矫健兼醒目,凌空翻腾无难度,把幸运仔映得更加“鸡手鸭脚”,个性害羞  相似文献   

10.
有两篇训练动物的短文,很是有趣。 一则是讲训练海豚的。马戏团把海豚训练成出色的演员主要靠的是物质刺激.海豚完成一个动作.就奖励它一条鱼,让它形成条件反射。比如,训练海豚跳高,驯兽师先在水面下拉上细绳,海豚每次从细绳上方通过就会被奖励一条鱼。驯兽师不断抬高细绳,尝到甜头的海豚也每次都试图从细绳上方通过。细绳一点点抬高.逐渐放到了水面之上.而海豚也就逐渐变成了“跳高高手”。  相似文献   

11.
豚哨     
大奇一家去海边旅游。等船的时候,大奇问路边的小贩:“叔叔,这是什么?”“这是豚哨。一吹,海豚就会听从呼唤游过来。”“什么呀。”爸爸不信,“现在根本见不到海豚了,准是骗钱的。”  相似文献   

12.
鼓励     
范粒 《中学生天地》2009,(9):F0002-F0002
海豚是一种聪明的动物,经过训练,它可以成为出色的马戏演员。训练海豚靠的是鼓励,每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驯养师都会奖励它一条鱼,海豚跳高就是这样练出来的:驯养师先在水面下拉一条细绳,每次海豚从细绳上方通过就被奖励一条鱼,细绳一天天抬高,逐渐远离水面,海豚也逐渐成了“跳高演员”。高空顶球、钻火圈、撞球入网……靠着驯养师的不断鼓励,聪明的海豚变得无所不能。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海豚 任何一种动物,体形小,便怕我们;体形大.则对我们构成威胁。只有一个令人不解的例外——海豚。“野生”海豚不怕人类,也不对其构成威胁,相反,如果有人落水了,在附近游弋的海豚还能把他救起来。它们为何喜欢我们?  相似文献   

14.
海豚勇士     
美国海军曾在海湾前线设立了3个海豚基地,这些被作为“秘密武器”的海豚,主要担任海上扫雷的任务。水雷是海战中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在浩瀚的海洋里,及时发现并扫除水雷并非易事。海豚是智商很高的动物,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海豚是靠声纳来探测目标的,准确性极高。  相似文献   

15.
可爱的海豚     
大家一定知道机灵聪明的海豚。这次我去上海野生动物园里看见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狮子、大熊猫、金丝猴、白鹰、梅花鹿等等。在这个大家园里,深受我喜爱的是可爱的海豚。饲养员说:“这只海豚名叫乐乐。”它长着两条小腿,两个鳍,身上黑糊糊、亮铮铮的。海豚的眼睛大大的,圆溜溜的,鼻子很小,鼻子下面是一张“能唱会说”的嘴,嘴边还长着几根胡须呢!在悦耳的音乐声中,乐乐大摇大摆地出场了。  相似文献   

16.
在学完《海豚救人》一课后,有们学生提出疑问:“如果鲨鱼受伤了,海豚会不会救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立刻喧闹起来,  相似文献   

17.
天使&海豚     
天使想给海豚一个吻,可是,海很深很深。海豚想给天使一个拥抱, 可是,天好高好高。我的网名叫天使。“我是天使,因为我的心不会被魔鬼所吞噬。”我在我的档案里这样写道。“我是海豚,在快要窒息的黑暗海里,我从不放弃希  相似文献   

18.
最近,澳大利亚海洋生物学家报告了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6只野生宽吻海豚自学成才,它们能像人工饲养的海豚那样,用尾巴在水中倒着“走”。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的海豚群中,这一时尚动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流行起来;而对此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它们做这个动作纯粹是为了自娱自乐。这一发现表明,海豚要比我们想象的聪明得多。  相似文献   

19.
李辉 《生活教育》2009,(11):14-16
当你走进南油小学的校门.一股浓郁的“海洋气息”就会扑面而来:象征着友善和美好的“海豚雕塑”、生机盎然的“热带鱼缸”、绚丽多彩的“海洋文化墙”、娇憨可爱的“海豚博士”……。如果运气不错的话。碰上学校的社团活动日,你还能吃上“烹饪社团”亲手制作的蛋糕和其他美食,听到“琵琶俱乐部”合奏的美妙的古典音乐,看到“火凤凰舞蹈团”的劲舞表演。  相似文献   

20.
一次,菲律宾的海洋学家兼海洋摄影师史蒂芬来到菲律宾的宿务岛。一天,他潜入海底后,在一条3米多长的大鱿鱼快要游过来时,他的面前突然就出现了一条近30米长的大海豚。哪来这么大的海豚呢?仔细一看,史蒂芬竟然发现这条大海豚的尾鳍少了半片。但一眨眼间,那半片少了的尾鳍就“长”圆满了。直到这时,史蒂芬才吃了一惊:这哪里是大海豚,原来是由一大群小沙丁鱼变化而成,那片尾鳍是由原先处于腹部的沙丁鱼游过来补上的。更让史蒂芬看得目瞪口呆的是,这些沙丁鱼组成的“大海豚”,可以完全模仿海豚的游动姿势。瞬间,奇妙的一幕出现了:那巨鱿本来是冲着一大群沙丁鱼来的,可刚才还是黑压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