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学生的体验。据笔者统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15处提到了“体验”,至于与“体验”相关的词语则更多。什么是体验?人们一般认为它是一种亲身经历,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然而, 通过对各种体验活动的考察,我们发现这一解  相似文献   

2.
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珺 《现代语文》2007,(10):66-67
据统计,"体验"一词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出现了19次,如此高频率地使用该词说明了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体验"的重视。体验式阅读教学便由此而来,它从语文阅读教学自身的特点出发,强调学生在阅  相似文献   

3.
李丕创 《现代语文》2005,(3):104-10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在本文中,笔者试从生本对话、师生对话两个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从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出发,强调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话特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阅读活动本质上就是学生主体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主要机制就是引导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之一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崔峦先生针对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时说:"情感是桥梁。"的确,把声、像、图、文与看、思、写、读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立体化、多方位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随着物象产生无限遐想,从而能在语文课中更好地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此,“文本”这一新理念在广大师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然而,由于“文本”是从西方文艺美学中借用过来的术语,许多语文教师对“文本”的内涵及特征把握不准确,语文教学中一度出现文本失落的现象。本文试从分析文本的内涵及特征入手,剖析当今语文教学中处理文本的失误,并进一步指出解决之对策。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可见,新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难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面对《课程标准》的要求,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无疑是一个挑战性的话题。文本本身具有多义性和丰富性。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是师生交流互动、共进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呈现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的特点。阅读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实践、感受、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师应按照学生阅读过程设计阅读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发现文本意义,得出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热点。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关注学生阅读体验生成的有效性,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郁婷婷 《现代语文》2007,(3):103-10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全新的概念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被提了出来,同时,新课标系统还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但语文素养的内涵包括哪些要素?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语文素养?目前教育理论的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现状,应该说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一句话,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让学生自由平等“对话”;创设融洽的对话情境,促进学生“对话”合作;引领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拓宽学生“对话”空间来创造更加精彩的语文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此,我们可以把语文课程的目标归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庄小红 《教师》2011,(30):58-5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者,使他们爱学习、学会学习,为他们终生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建构富有开放而有活力的新课堂,使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主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问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则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理念的引入,对新世纪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对话教学已成为当前正在进行的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和亮点。  相似文献   

15.
魏微 《天津教育》2006,(7):44-4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对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和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同时,提出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以及文章之间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语文老师情感丰富,语文课可以让人出神人化,浮想联翩;数学老师则古板,数学课枯燥乏味、抽象、神秘难懂,人们常常把大量练习、死记硬背公式和数学课划上等号。然而今年四月份在河南郑州召开的“全国小学数学大赛历届一等奖获得者精品课展示交流活动”,彻底改变了我对数学课的看法,原来数学课能上得如此精彩。他们视学生如朋友,平易、谦和,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任何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目标必须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语文教学必须煎视情感教育已是学界共识,但情感因素具体应该包括哪些却是仁者见仁,本文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20.
教师应到学生当中去,转换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一起学习、游戏,和学生一同活动、畅想,跟学生一起快乐、悲伤。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有着对成人一样需要他人尊重、认可的人,他们的每一种想法,每一句话都应该得到教师的认真对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教师当作真正的朋友,在他面前畅所欲言。在《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中人物的看法,大多数学生都非常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有部分学生赞扬鲁肃的忠厚为人,只有一个学生怯生生地说他很崇拜周瑜,此言一出,教室立刻“嘘”声一片,那位学生脸红地埋下了头。我等其他学生稍稍平静,便鼓励这位学生大胆说说理由。原来他通过阅读课外书,知道了周瑜其实并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而是一个智勇双全、气度宏大的儒帅。我肯定了他能进行课外阅读的做法,同时还对他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表示赞赏。这位学生后来一直是语文课上的活跃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