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安琼 《今日教育》2007,(7S):65-65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以为除了课堂上用力,教师在课外也不应该放松。  相似文献   

2.
张淑芹 《辽宁教育》2008,(11):12-13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促进。在交往中,师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没有高下之分,是一种民主和谐、双向互助的关系。然而,在当前现实的师生关系中,却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3.
闫云刚 《考试周刊》2011,(87):157-158
在课堂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中,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具有重要的意义。平等对话应该成为教育交往的手段,更应该成为一种教育情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高校师生交往的影响因素,在探讨师生交往效能感对高校师生交往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培养策略,以改进高校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杨业玲 《时代教育》2007,(9Z):147-147
教师的良好感情特征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平等地对待学生、善于倾听、教给学生必要的情感技巧等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启迪学生心智,铸就学生的品格。  相似文献   

6.
师生交往公平是对传统教育中师生交往异化状态的否定。师生交往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和谐性,实现课堂人性化,促进教学有效性。实现师生交往公平的关键在教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避免教育中的成人权力主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教师人格在师生交往中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谓教师人格,就是教师的个人的人格规定,是教师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教师个人的行为和品质的高度统一和集中体现,是教师认知、情感、意志、信念、习惯及其过程的集合体。一、教师人格在师生交往中的价值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即“交流信息”和“相互作用”。凡交往必须有人们之间的信息的交流。属于认识方面的信息有知识和经验等;属于情绪评价方面的信息则有需要、愿望、态度等。交往还必须有交往双方心理上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也就是说交往的双方都是积极活动的主体。师生交往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  相似文献   

8.
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具有共生性、平等性和开放性,师生是否具有交往的能力、交往的心态、交往过程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是实现师生课堂交往的前提条件,交往中师生的同理心水平、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值和教师个人的影响力及交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师生交往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152名初中生调查发现,师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师生之间有冲突;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学生性格胆怯、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教师专制、对学生的误解以及教师的偏见;学生认为通过多与老师沟通、认真学习、师生同多些尊重和理解可以改善师生关系.改善师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交往,即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是课堂生态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共生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师生是否有交往的能力、交往的心态、及交往过程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是实现课堂师生交往的前提条件,交往中师生的同理心水平、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值、教师个人的影响力与交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师生交往效果.  相似文献   

11.
师生交往公平是对传统教育中师生交往异化状态的否定。师生交往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和谐性,实现课堂人性化,促进教学有效性。实现师生交往公平的关键在教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避免教育中的成人权力主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师生交往的困境及出路——基于交往理性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交往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当下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处在传统、现代、后现代三种文化形态的包围之中,呈现出交往的言语困境、主体困境和场域困境.交往的困境需要在交往中解决,借助哈贝马斯所倡导的交往理性力量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使高校师生交往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3.
师生交往是大学德育教学当中教师发挥德育影响的基本途径,没有师生间的交往和接触,就不存在教师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渗透。传统的品德课堂中,教师向学生传授固有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观,学生对所学内容只能一睢命是从”,这既不相融于主体教育思想,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新的品德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和建构的过程,要加强德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才能完成真正意义的品德内化,从而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152名初中生调查发现,师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师生之间有冲突;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学生性格胆怯、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教师专制、对学生的误解以及教师的偏见;学生认为通过多与老师沟通、认真学习、师生间多些尊重和理解可以改善师生关系。改善师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主体间性体现了交往的本质。异化的交往不具备真实交往的本质属性,实质上是一种虚假交往。文章揭示了大学师生虚假交往的主要特点、表现类型,阐述了导致师生虚假交往的主要原因、大学师生真实交往关系构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师生交往中的同理心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同理,也包括学生对教师的同理.  相似文献   

17.
18.
师生交往公正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公正地进行交往,其不仅有利于师生形成平等、公正的交往意识,保障师生的主体人格和尊严,而且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但是,当代教育中师生在交往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不公正的表现,为师生间公正交往带来挑战。当代教育者必须基于公正的相关理论,突破师生交往不公正的瓶颈,在师生交往体现出相对自由的交往权利、平等的交往机会和适切的交往补偿,走向师生交往公正。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从学生心理健康角度对师生交往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肩负着重要责任。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还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实现的途径为积极的情感互动、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人格权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