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就1995年全国甲级女排在湖南郴州冬训期间,7支女队后排攻技术及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后排进攻起源于1997年的第三届世界杯男排赛上。当时波兰队的维托维奇、中国队的李建新、日本队的田中等人最先运用,至今已有17年的历史。在这17年的排球运动发展中,后排进攻方兴未艾。从开始无意识运用,到有意识运用;从被动运用到主动运用;从男排运用到女排运用;从一攻到反攻;从次数少到次数多;从攻速慢到攻速快;从由一点到多点;从平面到立体等,无不反映后排进攻发展之快、效果之好。目前,已被世界各国男、女排所广泛采用,成为90年代排球运动进攻战术发展趋势中的一种不可抗拒的进攻形式。  相似文献   

3.
以排球比赛的一攻为切入点,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第11届女排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比赛的一攻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在面对世界强队的高质量发球时,其总体的接发球效果好于对手;二传传球的隐蔽性不及世界强队,分配球战术中,后排攻战术的分配球比例少于欧美强队,在接发球到位的情况下,快攻战术球的分配率高于世界强队;一攻进攻中,快攻是中国女排主要的得分方式,但得分效果差于交手的美国队与巴西队,而在前排强攻和后排攻方面,中国女排表现出前排强攻不强、后排进攻乏力的弱点。  相似文献   

4.
杨恩平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5):55-57,60
通过对世界女排3人接发球一攻阵形分析,探求女排3人接发球阵形运用现状。  相似文献   

5.
现代女排男子化表现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法 ,录像观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女排诸强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男子化特征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 :现代女排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体能与素质、攻防技术与战术逐渐向男子化靠拢。一些欧美运动员身材高大 ,体格健壮 ,能充分施展后排进攻、大力跳发球、快速多变攻等充满男子味的高难技战术动作 ,进攻力量大 ,攻防转换快 ,充分显示出男运动员的风格与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俄女排赛中国队失利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观看实况与录像,采用对比的方法对2002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俄交锋中国女排失利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一攻稳定性比2001年大奖赛差,拦网存在明显不足,发球与强攻没有威胁,快速多变受阻,面对高大队员的进攻与拦网无计可施,战术运用不当。建议中国女排抓身体训练的同时,提高扣球技巧,加强集体拦防,渗透“后排快攻”战术。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参加2018年至2020年全国青年女排集训的15支队伍183名运动员的三项下肢专项素质进行测试、分析,旨在发现青年女排的下肢专项素质特征,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青年女排下肢力量素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青年女排不同专位间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符合排球专项位置特征,但整体下肢爆发力和快速移动能力偏低,均有上升空间;需着重加强副攻的下肢快速移动能力和二传下肢纵向爆发力。  相似文献   

8.
为我国青年女排及女排后备队伍的科学训练提供相关专项身体素质的资料,就参加2008年3月全国青年女排集训的8支女排后备队伍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测试成绩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研究,并与我国甲A女排专项素质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女排后备队伍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与甲A女排存在一定的差距,女排后备队伍各队之间身体素质呈显著性差异,网上高度对女排后备队伍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丽  魏统朋 《体育科研》2008,29(2):62-65
每球得分制规则的实施将比赛得分因素客观的划分为两个得分系统、6个得分技术环节。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女排利用每球得分制规则带来的机遇扬长避短,在实战中已见成效;在后排攻的运用与得分能力与世界女排强队存在较大差距;在连续防反能力上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中国女排的快速多变特点在接发球进攻中、快速反攻能力在发后反中、连续防反能力在接后反中能有高水平的发挥,是中国女排的主要制胜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优秀女排队员后排进攻主要技术环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国家队4名优秀女排队员后排进攻技术的研究,找出了后排进攻主要技术环节的技术特征以及她们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我国优秀女排队员的教学训练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录像观察与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0—2011年全国女子排球甲A联赛中天津队和广东恒大队的技战术进行分析。解析代表当今中国女排联赛最高水平球队的技战术打法,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我国甲A女排队伍技战术的发展走向,旨在为新一届中国女排尽快形成自己独特实用的技战术风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恒大女排作为我国首家真正职业化的排球俱乐部,三年时间从零起点的队伍成为中国排球联赛推行职业化后继上海、八一、天津和辽宁后的第五支冠军球队,其经营模式、组队方针、战术打法、球队管理等都有别于其他球队。研究恒大女排夺冠背后的因素,对于积极探索我国排球俱乐部联赛职业化运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悉尼奥运会女排比赛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通过对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排42场比赛的技术统计资料分析,实施新规则后的奥运会女排比赛具有如下特点:网上实力强的球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技术全面的球队同样能取得好成绩;进攻仍是得分的主要技术手段;参与国际交流多的球队,更适应新规则,因而在奥运会上取得了较好的比赛成绩;代表亚洲参赛的中国队与韩国队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在拉大。  相似文献   

14.
排球实行新赛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998年全国女排锦标赛及1998年全国青年男排联赛(第2阶段)采用的新赛制进行考察、分析,对排球赛制改革将对排球运动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我国97—98年度甲A女排联赛八一女排主场七轮十四场比赛的临场技术统计,定量分析了我国甲A女排各队场比赛技术负荷特征,为我国甲级女排技战术训练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上海女排参加全国排球联赛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立明 《体育科研》2011,32(5):76-78
通过对2006-2007和2007-2008年全国女子排球联赛以技术统计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上海女排这两个年度在比赛过程中技战术上的变化情况,寻找与其他强队的差距,从而探讨上海女排比赛时的各种技战术因素,并为上海女排今后的技战术发展提供训练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胡斌  黄志剑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6):46-48,52
为了检验我国足球、排球联赛中是否也同样存在“相对年龄”优势现象,从而推断我国联赛运动员选材机制是否适合“刻意训练”的概念和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了参加2002-2003赛季中国足球甲级联赛A组、B组共27支俱乐部,以及2002-2003赛季中国排球联赛男队、女队共25支俱乐部所有运动员的出生日期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参加我国足球、排球联赛的所有运动员都存在“相对年龄”优势现象。“相对年龄”优势现象对运动员选材产生了怎么的作用值得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对辽宁男排在07-08安踏全国男子排球联赛中的发球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提出在发球稳定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把“拼发球”和“策略性”发球相结合;对任何一种发球技术采用不抛弃也不放弃的理念寻找有效途径,以提高发球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历届全运会和全国甲A排球联赛中进入前八名的女排球队成绩及其所代表的单位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量化的角度分析了新中国女子竞技排球的发展格局及特征,并对优势代表队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为我国女子竞技排球的再度辉煌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