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村改居"社区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社区转型中包含着文化转型,文化转型的价值目标是构建社区和谐文化,提高居民的现代化素质。社区文化转型应该坚持多元取向与一元导向相统一、外灌与内生相统一、层次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等基本原则。具体的实践途径有:完善"村改居"社区的物质文化设施,为文化转型提供物质基础;制定"村改居"社区的制度规范,为文化转型提供制度保障;加强"村改居"社区的思想文化教育,为文化转型提供精神条件;开展"村改居"社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文化转型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风险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特征和理解世界的无所不包的背景.风险社会的根本选择在于风险治理.应尽快将风险治理纳入议程,在政府和全社会培育和建立风险治理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和保障条件,形成风险治理的共识与合力,最终实现风险善治.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建设到社区认同:村改居社区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农业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一些村庄被改建或拆建成社区,农民通过集中居住成为了居民或市民。在这种新社区中,因生存空间转换、生计模式改变、规则意识重建以及治理资源缺失等因素的困扰,使社区治理面临困境。其中人的文化理念的适应性成为了一个突出问题,如何通过以新居民为主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来重建其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以形成新的身份认知和社会认同,成为社区有效治理的现实挑战。成都市龙华社区的新市民教育工程便是为了应对这一治理困境进行的探索,本文探讨了这一工程的绩效、运作机制和限度,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会稳定风险是政治权威在未来遭受损害的不确定性。社会稳定风险是社会风险的一种特定类型,可以区分为原生性社会稳定风险与次生性社会稳定风险。原生性社会稳定风险是指政治权威由于内部因素如政治系统的衰败、"民怨"的积聚等的影响直接受到人群怨愤情绪的威胁而产生的遭到损害的不确定性,次生性社会稳定风险则是指政治权威由于外部因素如外来政治因素的入侵、自然灾害的影响等而受到人群怨恨情绪的威胁而产生的遭到损害的不确定性。其他类型的社会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诱发次生性社会稳定风险。社会稳定风险治理应当以原生性社会稳定风险为主要对象,同时兼顾次生性社会稳定风险。  相似文献   

5.
在城镇化的背景下,针对“村改居”社区在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认同性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调查研究作出研究设计,论证假设,发现“村改居”社区认同性整合在利益整合体制和居民参与意识等方面的问题,指出认同性整合的关键在于完善社区保障制度和服务功能,增强居民参与及组织活动等。  相似文献   

6.
在城镇化的浪潮下,进行村改居社区建设是推动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在现阶段研究村改居社区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对该领域文献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学者运用的多种理论研究视角进行了整合,重点从基层党组织、社区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社会保障、社区公共服务以及社区管理等方面对该领域内的相关问题及其解决路径进行综合梳理。在肯定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学界对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存在误解。风险社会的风险既指反思现代性的制度风险,也指民众主观建构的风险,我国已进入风险社会。刑事立法不能将任何社会风险都放置于风险社会的框架下进行讨论,并探讨其预防措施,必须反对以预防风险为名绑架刑事立法。对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风险,有些风险可通过完善法律法规、采取民主协商的方式进行预防,有些风险可通过将造成风险的行为犯罪化的方式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8.
“社会风险”内涵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风险的愈演愈烈,德国社会学家贝克首创的“风险社会”成为我们当下的时代语境。内生于社会有机体内的社会风险随着社会有机体的演变和发展也改变首自己的形态,呈现出与以往社会风险不同的形态。社会风险就是社会有机体内部诸要素、结构及其运行过程中的失衡状态最终带来反社会主体效应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10.
“村改居”社区体育具有体育文化的过渡性、体育需求的多样性和体育锻炼的离散性等特征。“村改居”社区体育存在体育场地设施配置不足和供需结构失衡、居民体育活动形式单一、社会体育指导员匮乏、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且结构单一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基于合作治理,优化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结构;引入社会力量,开展丰富的社区体育活动;推动“校社”合作,加速社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正确引导体育消费观。  相似文献   

11.
风险社会是现代性的必然后果与制度效应,反思与自反的结构矛盾构成了风险社会的动力机制。科学认识风险与合理治理风险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经之途。在理念层上要重审现代性与构建新理性观,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培育责任伦理。规制与失范是风险社会生成的制度性根源,制度层面要求实现分配正义。实践层上风险治理的关键是构建社会风险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一个以风险为特征的新型社会形态已经来临,风险无处不在。贝克对西方工业化模式负面影响进行反思和批判,认为对增长的盲目乐观将被更加审慎和全面的发展观所取代,过去的经验已不足以成为当前的依据和理由,人们当前的行为选择同时还受到对未来预期的影响,现代风险社会已经从制度上和文化上改变了传统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不仅风险数量多,而且性质复合。如何应对风险?我们不得不将自己从那些过去的范畴中释放出来,并建立人们需要用的一套新的概念体系来分析新型社会风险,进而建立一种“新理性行动范式”和再造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一个以风险为特征的新型社会形态已经来临,风险无处不在。贝克对西方工业化模式负面影响进行反思和批判,认为对增长的盲目乐观将被更加审慎和全面的发展观所取代,过去的经验已不足以成为当前的依据和理由,人们当前的行为选择同时还受到对未来预期的影响,现代风险社会已经从制度上和文化上改变了传统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不仅风险数量多,而且性质复合。如何应对风险?我们不得不将自己从那些过去的范畴中释放出来,并建立人们需要用的一套新的概念体系来分析新型社会风险,进而建立一种"新理性行动范式"和再造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4.
15.
“风险社会”以其不稳定性、复杂性和破坏性的特点日益引起了当今人们的关注及反思。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正步入风险的高发期,风险社会问题频发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因此加强风险社会视域下政治认同的教学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公共危机的类型学论析主要探讨其"多样性"问题,将这一考量置于风险社会的宏大叙事之下,实质上是为其寻找一个更加广阔的依附背景,有利于更加全面地把握公共危机生成的深层诱因。在学理上,风险语境中的社会燃烧、"熵"增效应和契约异化都引发了公共危机的生成,这是其类型"多样性"的逻辑依据。风险社会视域研究公共危机的类型学,理应摒弃静止固定的教条标准,坚持动态、开放的原则,勾勒公共危机的生动画卷。  相似文献   

17.
基于"风险社会"的理论分析,显现出中国现代性危机。从现有"风险社会"至应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科技和谐发展极具应对优势。科学发展观之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在于科学决策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人类日益进入一个被称为"风险社会"的人为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风险社会的严重后果凸现出对风险社会进行有效治理的重要性,而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却增加了风险社会治理的难度,与此同时,人类治理风险的努力还面临着知识局限性的约束,甚至风险管理本身就在制造新的风险。面对风险社会的治理困境,政府应勇于承担起治理责任,在充分意识到政府知识有限性和政府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政府行为的前瞻性与科学性,并通过危机管理常态化、建立广泛的社会合作机制等途径尽可能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提高风险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维稳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风险治理是其科学践行的必然路径.通过社会维稳的全方位风险识别,剖析其风险属性,把握其客观困境;加上维稳工作的现实特征,必然要求规划科学的风险战略,开展理念再造;并在实践中,不断调适社会维稳的风险管理模式,优化风险管理策略,创新风险管理机制.实现标本兼治,提升维稳绩效,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共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教育功能不仅具有正向性,而且具有负向性。教育促进人和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的发挥是有条件的,教育系统内部或外部的异常条件会使教育正向功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阻碍,并派生出多种偏离行为,产生许多期望之外的不良功能。从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视角可以看出,在风险社会中,社会危机的"解属性化"、个体生活的"解常规化"和文化系统的"解传统化"对当代教育功能产生了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