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陪审员产生方式、适用范围所要体现的民主性要求与审理案件所需要的专业性要求之间的矛盾是我国陪审制名存实亡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借鉴英美的小陪审团模式,陪审员只负责认定事实,而不适用法律,降低法律对陪审员专业性要求;对陪审员产生条件做适当限制,提高陪审员素质;缩小陪审制的适用范围,将其限定在一审刑事案件、婚姻家庭、继承、邻里纠纷及其他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使得普通民众参与到审判过程中,实现司法民主,巩固社会主义法治大厦。  相似文献   

2.
陪审制度是公民参加案件审判活动的一项司法制度。从世界范围看,以公民参与司法的方式划分,主要有陪审制和参审制两种类型。我国作为实行陪审制度的国家,过去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陪审制度的存废有过不同的争论。就新的陪审制度,本文主要对适用陪审员审判案件的范围、陪审员的选用、任职条件和陪审员的职能等问题谈谈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陪审制度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作为非职业法官参加审判案件的司法制度。具有民主价值、人权价值与公正价值.但由于我国立法、司法实践的缺陷,陪审制度逐渐沉寂。而完善及运用人民陪审制度具有现实意义。我国仍应该继续沿用参审制陪审模式,并应对陪审制的重要内容如立法依据、陪审员的资格、陪审员的选任、参审具体范围等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刑事审判陪审员制度一直被称为司法的"诟病",通过对我国刑事审判陪审员制度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刑事审判陪审员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实践现状,提出完善我国刑事审判陪审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香港和大陆陪审制度由于历史以及法律思想、传统的原因,陪审制度的运作方式不尽相同。在对香港陪审制度评析的基础上,可以从陪审员的资格及陪审团的选位、陪审员的任期、陪审制的适用范围以及陪审制度建立的基础等几个方面对大陆陪审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人民陪审制改革实施中暴露出陪审员选任呈泛民主化、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区分模糊、制度功能发生异化以及陪审员参审欠缺程序保障的问题。对这些实践难题应围绕制度改革的价值导向,经由优化陪审员选任程序、明确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区分规则、合理厘定陪审案件适用范围以及完善人民陪审员参审程序保障机制的路径来消解。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存废之争并存。该文通过分析其原因,并借鉴香港陪审制,提出弥补和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不足的可行性建议,以期实现人民陪审制度的司法民主、权力制约和审判监督的功能。专家陪审员既要保持大陆法系陪审制特色,又要吸收香港陪审团制度优点,这是可行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现存的人民陪审制度,有人赞誉它是民主审判的模式,是司法公正的保障;有人批评它是落后的审判方式,是司法效率的大敌。笔者主张人民陪审制度应当加以废除,一是我国法律文化根基无法吸纳陪审制;二是陪审制的司法价值无法证明其存在的必要性;三是陪审制度的现状说明了其存在的无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借鉴国外陪审制度经验基础上建立的中国特色人民陪审员制度,长期陷入"陪而不审"之尴尬局面。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不少地方法院改革试点大陪审制合议庭制度。虽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多数改革存在陪审员定位偏差,履职积极性不高,责任机制缺失,与现行合议制相冲突的问题。解决这种困境的关键在于做出相应的程序设计,具体包括:陪审员的选任机制的完善、保障陪审员充分履职,构建合议庭责任机制以及改进合议庭细则,以实现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真正价值,推进我国合议庭制度改革,以期推动司法体制改革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对担任陪审员进行学历限制,将普通民众排除审判领域,违背了设立人民陪审员的初衷,导致民意代表性弱化,不立于树立司法审判公正形象.  相似文献   

11.
伍廷芳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他在清末新政时任修律大臣,提出审判方式、审判内容的改革,主张设立陪审制、律师制,积极从事诉讼法的制定,为中国审判制度近代化的启动作出了很大贡献.民国建立后,他提出审判独立、文明审判,并努力实践和维护之,推动了中国审判制度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伍廷芳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他在清末新政时任修律大臣,提出审判方式、审判内容的改革,主张设立陪审制、律师制,积极从事诉讼法的制定,为中国审判制度近代化的启动作出了很大贡献.民国建立后,他提出审判独立、文明审判,并努力实践和维护之,推动了中国审判制度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司法制度,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此种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严重异化,为扭转异化状况,应从四方面加强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1.加强和完善陪审制度的立法;2.限定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案件范围;3.从严掌握陪审员的任职条件;4.规定陪审员的产生条件和任职期限。  相似文献   

14.
人民陪审制度作为我国审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审判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加审判的一项司法制度.我国陪审制度由于无历史基础和宪法依据、人员产生程序的不规范化、陪审员职权的不明确、法律文化不同等因素,造成陪审员在司法实践中"参而不审"、"审而不议",陪审制度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借鉴前苏联人民陪审制的经验,在大陆法系国家参审制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从历史上看,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革命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人民陪审制越来越与司法审判的要求不相符合,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对我国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考察,进而对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陪审员的选任制度是陪审制度得以合理运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广大民众参与司法审判的效果。选任制度中蕴含了民主、自由和公正等价值,具有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两大法系陪审制度的具体形态有诸多差异,但它们吸收社会普通公民参与司法审判的理念是相通的。反思我国实行的人民陪审制度,应当在制度设计上树立吸收公众智慧的价值理念,区分陪审的案件为应当适用的范围和可以适用的范围两种,明确陪审员的职权和职责,进一步改革合议庭的组织和评议规则,修改并完善选任陪审员的条件和程序等方面进行建构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几乎未涉及过训政前期的司法党化问题。实际上,司法党化是司法中党政体制的重要内容。它包括特别司法制度的党化、法官和陪审员的党化和审判实践的党化等三个内容。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司法制度的一项优良传统,人民陪审员制度为我国的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但是,这一制度本身却一直缺乏完整、系统的法律规定,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建立专家型兼职陪审员制度,是根据某些专业性很强的案件审理需要,特邀专家、学者担任兼职陪审员,从而使人民陪审员在审判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从公民中产生的陪审员参与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制度。我国的人民陪审制虽然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司法民主 ,但是由于陪审制度在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多 ,实际发挥作用不大。笔者认为 ,任何一种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均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合理存在的价值 ,离不开现实世界的变迁。当它赖以存在的环境发生变化时 ,作为制度就要通过一定的改革和完善来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