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驯鹿鄂温克人的研究动态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驯鹿鄂温克人是鄂温克族中的独特群体,他们世代追随野生驯鹿生活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从未离开过森林,受外来语言文化影响不太大,因而较完整地保存着极其古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其传统文化深厚而富有特色,所以对驯鹿鄂温克人的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国内外学者十分重视对驯鹿鄂温克人的研究,本文就有关研究动态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其价值。  相似文献   

2.
驯鹿鄂温克人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以狩猎和驯鹿为最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生产生活的一切都与狩猎和驯鹿息息相关,于是形成了森林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驯鹿鄂温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使他们有了自己独特的婚姻习俗。本文通过了解驯鹿鄂温克人传统婚姻习俗的传承以及婚姻习俗文化变迁情况进行了文化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少数民族大家庭里,鄂温克族似乎很多人不太熟悉,不过只要一提起驯鹿连小朋友们都知道,那个在雪花飘飘的夜晚用雪橇拉着神秘圣诞老人的就是驯鹿。驯鹿是野生珍稀动物,原生长在贝加尔湖和勒拿河上游地区。驯鹿的形态十分古怪:它长着马一样的头、鹿一样的角、驴一样的身躯和牛一样的蹄子,不论雌雄头上都长着一对有很多分枝的大茸角,鄂温克语称“奥荣”,也叫“角鹿”。它性情温顺,适宜在寒冷的地带生活,喜食苔藓,善于在深山密林、沼泽或深雪中行走,被人们誉为林海之舟。驯鹿在我国古代文献中也有“神兽”的美称。据说,北魏大臣李敞率众到…  相似文献   

4.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是生活在大兴安岭西北麓密林深处,以狩猎、使用和饲养驯鹿为生的少数民族群体,也是我国迄今唯一饲养驯鹿和保存"驯鹿文化"的民族。本文以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的体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的体育特点,为使鹿鄂温克的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完整地探寻鄂温克族桦树皮器具主体纹饰--驯鹿纹面貌生成的契机,以利于读者从森林文化角度理解纹饰表现意图.遵循这样的思路,本文主要从如下途径展开讨论:从岩画中驯鹿形象的表现、民俗生活中驯鹿的价值,精神生活中驯鹿的地位三个层面,复现鄂温克族的桦树皮制品中驯鹿纹形成的整体文化背景进而探讨其面貌成因.  相似文献   

6.
《额尔古纳河右岸》通过对区域文化的历史性叙事,再现了使鹿部鄂温克族百年时空镜像下文化事项、生活场域、精神信仰以及民族心理一脉传承与顺从适应的变化.小说文本中的冰雪、驯鹿、森林、河流等"符号",给读者一种鄂温克族生活在近乎童话般场景中的想象,而"仙人柱""乌力楞""萨满"等文化符号承载着鄂温克人的历史与族群记忆,折射出在...  相似文献   

7.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是我国最后一个移民乡,也是惟一一个驯鹿养殖基地。特殊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其发展必然选择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驯鹿业为基础产业和发挥城乡边缘区的补充功能,借区域经济发展之力,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实现经济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驯鹿鄂温克、鄂伦春、赫哲族这三个民族分布在我国东北领土的国境线上,这些民族正处于从狩猎、捕鱼、放牧的生产方式向农耕、养殖业、旅游业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这个转变过程是迅速而彻底的,相比之下一个民族的艺术如何能在适应新的环境中得到传承和发展!通过6年时间对这些民族的剪纸艺术进行调查,从田野调查情况看,保存剪纸文化最原始的是驯鹿鄂温克族,剪纸最发达的是鄂伦春族,而曾经剪纸最发达的赫哲族留存到今天却所剩无几。调查结果显示将传统文化作为家庭收入得到自发传承和通过全民教育实现全面传承是这些小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得到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泉州歌谣历史悠久,从未离开过泉州人的生活,随着历史的发展流传至今.泉州歌谣反映的题材众多,涉及面广,蕴含着丰富的古城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久弥新.生活歌谣在修辞的使用方面亦有很大成就,本文试以语境、音律、修辞格等角度出发深入探究,分析泉州生活歌谣具体意义和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电脑》2006,(12):66-66
影片简介: 谁说到了打猎季节,逃命的一定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一只从未在森林生活过的马戏熊,原本在国家公园表演,过着娇贵安逸的大明星生活,某天它阴差阳错地救了一只被猎人捕获的麇鹿.因此被麇鹿带进处处危机的森林;然而打猎季节即将开始.这一对欠缺生存能力的熊兄鹿弟.该如何团结森林里的所有动物,对抗可怕的猎人,抢回森林这块地盘呢?  相似文献   

11.
自然从未离开过人类的眼帘,古往今来,人们总能在自然中寻找到精神所需,但是,人们对自然审美价值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单一层面。如果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自然审美价值层次,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可将其分为:生命价值、生存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增生价值四个层次。充分认识自然审美价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能为旅游景点的开发和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抚摸着钢琴黑白相间的琴键,我明白,它从未离开过我的世界,他们也不会离开我的世界。——题记  相似文献   

13.
狼群悲歌     
<正>"今夜落基山脉的星光很美,可我却死而有憾。"我是布温妮,是生活在落基山脉的一匹野狼,世代以猎食为生。对我而言,生活紧张却又平稳地过着,还未等我品味生活的美好,我们野狼家族就陷入了哀嚎。而我呢,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就在今天,我们去猎捕驯鹿。对于驯鹿,我们一般只盯住老弱病残的,那些跑得快又喜欢攻击的驯鹿,我们一般都不会主动去招惹。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里,长着一棵葱郁的大树和一只可爱的黄鹂鸟,他俩整天生活在一起成了好朋友。黄鹂鸟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他俩过得很快活。1依依惜别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黄鹂鸟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大树惋惜地问:"你在这儿过得好好的,干嘛要离开这儿呢?"黄鹂鸟叹了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学批评是当代文学研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去吧,摩西》中的艾萨克在法泽西、老熊和大森林的影响和熏陶下成长,长大后自愿放弃罪恶的家产,自食其力地过着简朴的生活,这体现了作者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思想。同时,福克纳对于人类目光短浅、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导致森林惨遭砍伐,从而造成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行为感到无奈。事实上,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人类却始终依存于自然,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6.
驯鹿和狼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带独特的关系,它们生活在同一片旷野上,大多数时候,它们相安无事地在同一个地方活动,狼不骚扰鹿群,驯鹿也不害怕狼。  相似文献   

17.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不同地域的儿童,其成长的生活背景是不一样的,往往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美国人克拉克认为“不能离开文化传统的基础而求变”,英国人马林斯基谈到“文化上下文”,强调的就是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化特征.而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生活在同一文化地域内,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受到当地习俗、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这就决定了教学过程其实是很难绕开地域文化的,尤其是语文教学.新课标也有这样的表述:“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意味着,以语文教学的视角去观照地域文化,也是一种教育使命和文化担当.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今天,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仍然拥有那童话般的森林、湖泊,伴随着梦幻似的寺庙、古物,享受着历史留下的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当你端详着博物馆中的青铜器,有没有想过,曾经围绕它的威严礼仪?当你漫步于古旧小镇的老街,有没有听到曾经飘散过的悠悠歌声?器皿、建筑是有形的、物质的文化遗产,而礼仪、歌声就是无形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是有形的自然和社会遗产的人文环境和氛围,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活的载体。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传统文化是几大古文明中唯一一个从未间断过的文化,其顽强的生命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培养大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自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驯鹿最惊人的举动,就是每年一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大迁移,也是逢山过山、遇水涉水、勇往直前、前仆后继。但与旅鼠不同的是,驯鹿的迁移不是集体去自杀,而是一种充满理性的长途旅行。春天一到,它们便离开赖以越冬的亚北极森林和草原,沿着几百年不变的既定路线往北进发。总是由雌鹿打头,雄鹿紧随其后,浩浩荡荡,长驱直入,日夜兼程,边走边吃,沿途脱掉厚厚的冬装,生长出新的薄薄的长毛。脱掉的绒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天然的路标。就这样年复一年,不知走了多少个世纪。平时它们总是匀速前进,秩序井然,只有当狼群或猎人追来的时候,才会来一阵猛跑,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