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逻辑学界关于传统逻辑教科书中“概念”与“词项”的取舍问题一直存在分歧。从“概念”与“词项”内涵与外延的上 ,以及传统逻辑学的学科特征和研究方法来看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属于哲学认识论的范畴 ,而词项是语词在命题中的逻辑内容 ,是构成逻辑形式的基本要素 ,属于逻辑学的范畴。传统逻辑教科书中用“词项”更准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一些三段论的中项是不是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相混淆进行讨论,指出如果承认某些错误三段论的中项是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相混淆,就不应该把普遍概念“工厂”“学校”“森林”当集合概念;如果把普遍概念“工厂”“学校”“森林”当集合概念,就不能说这些错误三段论是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相混淆,而只能说是普遍集合概念与单独集合概念相混淆;并认为前者较妥。  相似文献   

3.
概念是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本质属性概括而成的,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一种形式。因此,只有正确地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才能明确概念,避免出现在推理过程中思维和逻辑上的混乱。力求指出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方法;定义区分、技巧区分、语境区分,提出区分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逻辑学的基础是事物的"类"。而事物的"类"是由相同的个别事物即"分子"构成的。结合逻辑思维的实际情况,有必要把"分子"分为集合体和非集合体两种情况,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区分,正是由于它们所反映的分子情形不同。正确地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对于解决逻辑学中仍然存在的一些理论问题和人们日常思维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对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单个概念分析是否集合概念没有意义 ,并且不能真正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只有在语言环境中分析一个概念是表达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 ,才能对人们的思维活动产生指导和帮助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集合”角度理解命题;“集合”角度理解命题的“充分”和“必要”条件;“集合”角度处理问题“三个方面对“集合”进行了探讨,指出恰到好处地利用“集合”,能真正实现把抽象问题具体化,体现出“集合”的形象性与工具性。  相似文献   

7.
有些形式逻辑的著作或教材在介绍概念的种类时,一般都介绍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向来是一个难点问题。熟练掌握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方法,有助于正确识别以及准确使用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恰当地进行判断和推理,避免出现二者之间的逻辑错误。准确把握集合体与个体、类与分子、整体与部分的本质特征,是正确把握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高职法律逻辑、实用逻辑课的教学中,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区分,概念的外延关系这两个问题是理解概念的重点和难点,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关键在于把握这两个概念的特点,具体方法可以采用整体部分关系法、量词限制法等;还要从全同关系、从属关系等不同概念外延关系的区别运用上入手,教会学生提高概念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集合概念是一种比较特殊、比较难以把握的概念,由于集合概念的理论本身比较模糊,逻辑教材中对集合概念的定义又不够准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揭示其内涵——集合概念是指相对关系中的同类个体组成的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同时,集合概念又是一个相对概念,要揭示其内涵,应将其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判别。该文提出了几种简易的识别方法:在性质命题的主项前加“每一”的方法。找到准确构成概念所反映事物的下一层的方法,构成性质命题的方法和三段论推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相同的语词指号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指谓不同的对象即表示不同的概念。许多所谓的"单独集合概念"、"普遍集合概念"和"普遍非集合概念"尤其是"普遍非集合概念",就集合体和非集合体而言,在具体语境中呈现与之相对的概念的质的规定性,这种复杂的逻辑现象相当普遍。因此,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归类首先应当考察一个语词指号是否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呈现概念表达上的集合体和非集合体的二重性。当语词指号与概念之间存在一致性,即一个语词指号只能表示集合体或非集合体中之一时,可采用静态归类法;当语词指号与概念之间不存在一致性,即一个语句指号既可表示集合体又可表示非集合体时,则应采用动态归类法。  相似文献   

11.
传统逻辑教材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以下四个技术问题:把“如果非p那么非q”提升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标准表达式;引入二元和多元斥取词以表达不相容选言命题;把主词存在问题由预设提升为明设;以现代逻辑为纲来安排普通逻辑教材的体系。解决了这四个技术问题,现代逻辑与传统逻辑即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在等级秩序尊严观念下,人不是作为一个自主、自立的人格主体存在,只是处于社会某种等级序列关系中的一个样品,并以特定的身份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主流学派的儒家思想所包含的等级观念一直为等级秩序尊严观提供理论支持。以人性恶为基础的荀学思想和法家思想中暗含的人格尊严观、道家思想中的人性尊严观和墨家思想中的平等尊严观是中国传统思想中关于人的尊严的闪光点,是中国传统社会反对等级特权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故障现象与电路功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故障检修过程中的逻辑推理非常重要。电路故障检修时可用逻辑学中的不相容、重合、包容和交叉概念对电路的故障部位进行逻辑推理。  相似文献   

14.
传统宪法概念存在三大局限性:历史的局限性、抽象对象的局限性、定位上的局限性。基于对传统宪法概念的局限性之反思与超越,可将宪法界定为客观秩序和观念秩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主权社会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15.
尽管传统形式逻辑在概念问题上不研究大于1的n元名词而只研究仅占n分之1的1元名词,可是在这n分之1的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缺陷。譬如,关于概念的定义至今仍不能自圆其说;有些概念种类划分不合理;给概念内涵下的定义产生歧义;给普遍概念下的定义过宽;等等。传统形式逻辑是真正的逻辑科学,我们剖析的目的是深深地切望传统形式逻辑深刻正确的主导思想和久胜不衰的理论成果得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黄海娃 《高教论坛》2006,(4):134-136,195
发展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文章分析了传统发展观的特点、代价及“发展”概念的哲学基础,论述了新发展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并对传统发展观与新发展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讨论可拓集合逻辑运算的定义及其运算性质,获得了关于可拓域和稳定域的某些结果,它们是可拓逻辑的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诉讼观念已经严重阻滞中国现代法治进程,重塑社会主义新型诉讼观念成为当务之急,分析传统诉讼观念的成因首当其冲。本文利用现代法学分析理念,从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制度、政治体制、法律制度四个方面全面分析和揭示了传统诉讼观念的内在成因及其关系,为重塑社会主义新型诉讼观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刻的传统文化渊源,其中,"以人为本"既是对管子思想的直接继承,也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批判地继承了"中正之道"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丰富思想,汲其精华,去其糟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引入"大私"的分析观念,将乡土社会里的宗族或自然村赋之以"大私"的属性,以此重构理解农民公私观念的理想图式。研究发现,宗族、自然村是农民认同的一个重要的"自己人单位"。受此影响,传统农民的行为逻辑是"以群为重,以己为轻"的群我主义,以农民认同的"大私"单位为界限,其内遵循个体利益服从群体利益的整体主义行为逻辑,其外则遵循截然相反的特殊主义的陌生化的人际交往逻辑。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崇公抑私"等公与私的价值性术语的实践效能就会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