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双语教学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目标。美国和加拿大的双语教学目标是促进民族融合。而我国双语教学目标是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在双语教学宏观目标下,应妥善处理各微观目标之间的关系,以便促进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2.
对双语教学目的与目标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语教学在我国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既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新的问题。种种问题的出现引发人们不断思考双语教学的未来走向。双语教学的目的与学科双语教学目标在其起源和发展中经历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的目的与目标是双语教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汉英双语教学目标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语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提到的双语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三个:知识目标,语言目标和思维目标。但目前国内双语教学的实践大多没能实现这三个目标,反而暴露了很多问题:即双语教育以牺牲专业知识和母语为代价,外语学习的目标定得太高。  相似文献   

4.
双语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盛昌 《上海教育》2003,(5A):30-31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小学里进行了英汉双语教学,但是我国的主体语言环境和美国、加拿大等有着质的区别。小学英汉双语教学在我国到底是否可行或如何进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对小学英汉双语教学从语言本质与双语教学、英汉双语教学的理解、目标与层次性进行认知分析。  相似文献   

6.
面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双语教学势在必行,然而双语教学的推行条件在我国尚未成熟,虽经努力,但短期内这一薄弱基础很难得到实质性扭转.整体上说,现阶段尚不是双语教学的推行阶段,而处在教学远景阶段,即明确双语教学方向,为之积极准备、未雨绸缪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双语教育发展中,学习者的双语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发展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人们对两者的关系经历了从消极负面的认识到积极正面的认识的变化过程。其代表就是双语学习下的认知的"分离的潜在能力模式"(SUP)与"共同的潜在能力模式"(CUP),尤其后者作为国外双语教育的重要理论之一,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的双语教学在理论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双语学习经历是学生体验两种语言同时运作的过程,完全不同于单语的内在思维模式,因此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会得到更积极的发挥.在各种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都会有意或无意地采取某种认知策略,而在双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取的认知策略可能与单语学习者相同,但是他们在运用该认知策略时的认知过程和自主程度却迥然不同.因此,我们要加大其理论深度的研究,探讨双语教学的力度,以促进我国双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双语教学的目标及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要真正搞好双语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体系,以指导教学全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双语教学目标体系的有效规定入手,探讨了目标的具体要求,并讨论实现教学目标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双语教学的概念界定、教学目标、基本的教学实践原则和意义入手,指出高校双语教学具有其独特的系统整体性规律。它既不是纯粹语言问题,也不是单纯教学形式问题,它应是教学主导与主体、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融合生长的一个教学模式综合系统。  相似文献   

11.
人文教育是现代大学重要教育内容,要根据人文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确立人文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应用能力是文科综合测试中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历史学科的应用能力测试目标主要包括基本观点,主体能力和现代意识等。  相似文献   

13.
怀特海是过程教育哲学的创始人,其教育目的就是要造就有业余爱好者基本优点的专家,或者说培养既有专门知识又有文化的人才。这一教育目的观的现实依据是怀特海个人的经历,其哲学基础则是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思想。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观超越了历史上诸多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中对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历史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重庆高校双语教学现状的分析,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为国家培养21世纪新型复合型人才;为学生今后出国继续深造做好准备,使其更具国际竞争力;让教、学双方及时了解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理论和最新的学术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复原说”、“创造意义说”和“实用说”等理解目的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不能笼统地说理解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把理解放在一定的关系中、一定的层次中才能科学的揭示其目的。在理解目的支配下和理解条件的制约下,文本意义在理解实践活动中呈现出一个客观的局面:多样性与同一性并存。  相似文献   

16.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它既是一个哲学问题,又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使人趋向完善,完美,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这既是人的主观理想,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试论理解的教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越传统的认识论范畴,在存在论、本体论意义上,理解是主体在认知、情感、行为等层面对理解对象及其与理解对象之间关系的把握。理解的维度、对象、条件、方法、标准等深刻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运行。重新认识理解的内涵,使得教学活动要关注教学过程的展开,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更要突出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音乐基本要素是学生了解音乐的重要手段和必备的基础知识,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对音乐各种基本要素的感知和理解。在钢琴集体课中,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可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过感性—理性—实践这三个过程,感知和理解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中的存在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双语教学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高校双语教学适应性的研究将有助于扭转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喜忧参半的现状。双语教学适应性是指高校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而改变其双语教学供给特性的能力。高校双语教学适应性考察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双语教学社会需求与高校双语教学供给水平。相对于供给而言,双语教学社会需求是国内外多种力量综合较量后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需求,因此高校为提高双语教学适应性所做的努力应该放在提高有效供给上,为此提出了“科学决策———随需应变———协调发展”之路径选择以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教学之学、高等教育之学、高深学问之学,每阶段都有相应的代表作,而且每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超越。当然,每阶段也都有其局限,教学之学的认识使高等教育学研究领域窄化;高等教育之学又使其研究领域过度宽泛;高深学问之学到目前为止仍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对高等教育学的学科认识从内部实用性转到了外部实用性现在又落在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上,可以说高等教育学就是在对其认识不断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