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永定门坐落在北京城中轴线的最南端,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清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曾两次增建、重修该门,使其成为了包括城楼、箭楼、瓮城等建筑在内的京师外城的最大城门,规模宏伟,在城市交通和军事防卫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殷伯冬 《北京档案》2010,(12):38-39
中国儒学有一句话:"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简单的两句话,阐述出了儒者的人生哲理——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儒家的"中庸之道"不仅伴随着数千年以来的华夏文化,同时它那种中正、稳定、和谐的理念也被建筑者们应用于城市建设之中.北京城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从元代最初的设计者刘秉忠设计修建元大都开始,一直到现在四通八达的新北京,北京城都保留着这个特点.一条中轴线贯通城市的南北、主要建筑都对称坐落其上.  相似文献   

3.
北京"中轴线"作为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已有近600年的沧桑。我作为一名久居京城的老人,亲闻、亲历、亲为的"中轴线"故事多多,在此叙述一二。北京中轴线上有多少古代建筑呢?梁思成先生说过:"北京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由南至北长达七公里余。在它的中心立着一座纪念性的大建筑物。由外城正南的永定门直  相似文献   

4.
北京城中轴线是中国古人为子孙后代留存的一份珍贵遗产。人们可以通过北京城中轴线去认识北京、了解北京文化。因此,我们研究北京城中轴线的意义不仅在于文物本体的保护,还有更深远的含义。探讨北京城中轴线的起点与长度,以大量的史实说明景山在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历史作用以及对未来北京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影响,改变过去人们对北京城中轴线的错误认识。我们换个视角看北京城中轴线,从科学的角度去确定北京城中轴线的范围,将对于中轴线的保护更加有利。从北京城中轴线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去了解北京城中轴线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能够让人们看到对于北京中轴文化的保护与对文物本体保护同等重要,今天的中轴文化所代表的不再是封建的皇权,而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象征。进一步探讨保护北京城中轴线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5.
元朝的大都城依据"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原则而建,所以钟鼓楼处于大都皇城之后、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北部终点.钟鼓楼是一前一后,一红一灰,一宽一窄,与南面的景山在建筑布局上成为一体.  相似文献   

6.
北京的街巷胡同,与北京城的规划建设和历史发展密切相关。北京城在规划建设上,是以南北中轴线为依据,两翼对称来安排和布置的。街巷依托城市,造成人与皇家建筑乃至整体北京城的“对话”,从而带来了老北京人生活方式独有的“京味”特色。  相似文献   

7.
刘鹏 《北京档案》2011,(7):50-51
北京城中轴线的中部偏西,有一片连绵的水面,即南海、中海、北海。三海始建于辽金,元世祖忽必烈兴建大都城时,这里成为宫城的内苑。到明代才一分为三。三海中,南海以湖水取胜,中海以  相似文献   

8.
纪录片是人类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生动,最真实,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在前期拍摄中,作为纪录片摄像,是纪录片能否拥有良好画面的关键的一环,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摄像只是一个技术上的熟练操作者而已。作为纪录片主创人员之一,他除了应理解贯彻编导的意图之外,更要有自己的创作思维,也就是要具有一定的编导意识,才能更好地运用手中的摄像机为受众还原事件的本质,通过画面的再现为受众讲好故事。本文以《中轴线上的老福州》为例,阐述纪录片摄像应如何在编导意识指引下,运用专业技术手段,以真实的画面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9.
北京的牌楼     
现在的北京人或是外地来京的人,对北京几处繁华的地区,如东四、西四、东单、西单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对这些地名的来历可能不太清楚.原来老北京人的叫法是东四牌楼、西四牌楼、东单牌楼、西单牌楼.不用解释便可知这些地方是因牌楼而得名的.  相似文献   

10.
孙雪姝 《上海档案》2007,(11):14-14
2006初,上海建工集团获知广州要建造该市新的标志性建筑"广州电视塔"的信息后跃跃欲试,承建"广州电视塔"将对扩大上海建工的品牌效应,具有显著的作用。按照规划,广州电视塔坐落于新城区的中轴线与珠江景观交汇处,是该市的新地标。该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主塔高为454米,结构内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天线桅杆高度为  相似文献   

11.
刘鹏 《北京档案》2004,(10):42-43
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正中,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建,由于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起名承天门,其规模比现在小.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定名天安门,城楼整体建筑面阔为九开间,进深为五开间,重檐六排柱子,前后带廊,歇山屋项.  相似文献   

12.
刘静 《中国档案》2012,(10):78-79
2012年6月,北京市天桥演艺区蓝图出炉。未来8年内,天桥地区即将建成北京最大的剧场群,走过近六十年风雨的天桥剧场包含其中。1953年,为承办国家大型文化活动,中央政府投资在北京中轴线前门大街南端建成了天桥剧场。次年苏联十月革命节前夕,北京市进行了天桥剧场的扩建工作。北京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为我们讲述了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14.
作者依据美学法则,用艺术化的眼光阐述了艺术化图书馆的两个必要构件:“硬件环境”——图书馆的建筑艺术美和“软件环境”——图书馆的服务艺术美的同步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70年代,中国观众叫她“小常宝”的要比叫她本名齐淑芳的多得多。而现在,对于美国的京剧迷来说,齐淑芳的名字比“小常宝”响亮。过去那段岁月留给她的印记几乎找不见了,只剩纯粹的京剧艺术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林徽因青年时代的志向是“掌握西方牢固建造理论,使我们的建筑物能够历时更久一些”;而历史偏偏让她目睹,中国的那些不历久也难说多么坚固的建筑——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楼,街道上的牌楼,被一段一段地、一个一个地拆掉了。  相似文献   

17.
翻开北京市区地图,以"城门"命名的地名顿时映入眼帘.这些城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都北京的早期历史,布满着已逝岁月的痕迹和记录.尽管许多城门所在之处已旧貌换新颜,但幸存下来的正阳门内外城楼、德胜门箭楼以及东南角楼,经过重修之后,仍为北京城保存了极为鲜明的历史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8.
19.
图书馆建筑的特征与功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洁音 《图书馆杂志》2003,22(12):26-29
通过分析最近20年世界图书馆新建筑的特征,从建筑的艺术造型和象征意义、造型与环境、实际使用功能、内部结构与布局等方面,探讨了当代图书馆建筑如何满足图书馆服务和读者的需求,符合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建筑艺术的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蓁子 《河北科技图苑》2006,19(1):17-18,51
通过分析图书馆建筑艺术的美学本质、制约图书馆建筑艺术的因素及图书馆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图书馆建筑艺术美的形式、特征和规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第二起居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