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76页的例2、例3的内容。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的建立。教学具准备:投影仪、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今天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一位朋友,他叫明明(出示课件)。明明很爱学习,而且肯动脑筋思考问题。当他走过果园时,发现…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浙教版新思维三年级教材。【教学重点、难点】说出、摆出并理解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拍手)1.老师先拍2下,问:如果把老师的拍数看作1份,要求学生的拍数有老师这样的2份,怎么拍?(表扬中间有停顿的学生,并交流好在哪里)2.老师拍3下,要求学生的拍数有老师这样的3份,怎么拍?老师拍4下,要求学生的拍  相似文献   

3.
【片断一】认识"2倍"师:同学们在海边捡到了各种各样的贝壳打算做成贝壳标本。这是同学们捡贝壳的情况,仔细观察统计表,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统计表)生1:王丁3只,李飞6只……林杰18只。师:先来看王丁和李飞捡贝壳的情况,谁来读他们的数学信息?生2:王丁3只,李飞6只。  相似文献   

4.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知道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 1.放轻音乐(找朋友)——边听边猜是什么歌曲?今天好多花儿也来找朋友了,你看:(课件出示)黄花2朵,红花6朵.你能用一句话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6页例2、例3。【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形成过程,建立"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在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中,充分感知"倍"的具体含义,正确建立"倍"的概念表象,并初步利用"倍"的知识计算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3.培养探索精神、动手操作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6页例2、例3。【教学目标】1.通过大量的直观素材、活动、游戏等,在思辨中建立"倍"的概念。2.通过倍与几个几的沟通,建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学模型。3.在体验活动中培养初步的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今天数学课会有一些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79页例4、例5。教材简析:“倍”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学习“有关两个数倍数关系应用题”的基础。本册第六单元开始教学“有关两个数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先安排“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再教学“求一个...  相似文献   

10.
一、说教材《倍的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76页例2、例3的内容。“倍”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抽象的,好在前面有了乘法的认识以及几个几的教学,为本节课做了铺垫。例2的教学引出了“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则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学习求几倍数的问题和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基本训练,初步感知。 教师让学生说出下面三组图分别表示几个几。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页。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倍"的概念。2.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并学会运用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的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西师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第七单元认识分数.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3.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刘烁 《贵州教育》2012,(18):32-33
《认识角》是苏教版《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可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为第1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三年级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作准备;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进一步认识角、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物体上的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认识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物体》中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学生分析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有目的地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华东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第八章第一节(P.40~43)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2)正确掌握五种不等号的使用方法;(3)正确理解不等式解的概念.(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识别问题中存在的不等关系,并领悟应用不等式知识加以解决;(2)能根据数量关系列不等式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学生了解了自然数之后,应该对数有着更全面的认识。生活中经常运用到负数,掌握负数对学生认知生活事物有帮助作用。我以生活事例为引导,让学生认识与掌握负数,如海拔的高度与气温。首先通过生活事物的举例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部分负数,接着通过具体事例进行总结,然后推及负数的知识,掌握负数的意义。二、设计理念数学学习应该联系生活情境,将生活中的内容作为学习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4~46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1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3.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情感。课前准备:学生走100米大约要多少步、走200米大约要多少分钟和从哪里到哪里是1000米的实际拍摄录像。教学过程:一、概念引入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吗?(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2.这些长度…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说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推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学生会按角将三角形进行分类。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3.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4.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在动手、动脑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推导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过程以及按角将三角形分类。教学难点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