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场景一】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师:你觉得哪些词句很关键?从中体会到什么?(默读思考3分钟后指名交流) 生1:我从“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中知道蜡烛慢慢地变短,危机在一步步逼近。  相似文献   

2.
准确得体、机智巧妙、独特创新的教学语言,往往使孩子们感到学习的有趣—情趣盎然;有味——回味无穷;有感——留有思考余地。教者潇洒自如的教学、精湛的驾驭课堂的技巧以及所创设的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听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3.
准确得体、机智巧妙、独特创新的教学语言,往往使孩子们感到学习的有趣——情趣盎然;有味——回味无穷;有感——留有思考余地。教者潇洒自如的教学、精湛的驾驭课堂的技巧以及所创设的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听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教学语言准确得体  相似文献   

4.
经常看到课堂上所谓师生的“对话”,一问一答,看似热热闹闹,可是学生经历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低下。很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有自己的体验,习得语言,在执教苏教国标六(下)语文《半截蜡烛》第二课时时我进行了尝试。师: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为了情报的安全,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内。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绝密”“绝妙”等词语。 2.能概括地说清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  相似文献   

7.
进入“十一五”.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开展了省级规划课题《小学智慧型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以语文教学为突破口.把研究重点聚焦于每一个鲜活的课堂场景。在探索与实践智慧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推出一个“智慧型教学研究”的案例——《关于〈半截蜡烛〉(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课的校本研讨》,与知者交流.求行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陈红仙 《教师》2012,(7):77-77
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语文课堂似乎一下子被激活起来,各种形式的讨论(甚至是辩论),多种形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加上文本拓展、资料收集,令课堂热闹非凡。但这"热闹"的背后,是浮躁还是深刻?则需要我们安静下来深入地思考。下文以几个课堂教学片段为例,谈点看  相似文献   

9.
车宏 《黑河教育》2011,(3):22-22
教材简析:课文记叙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故事。法国妇女伯诺德夫人家是盟军的一个情报中转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和她的一对儿女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教学实录教学理念本课教学着力于对两个问题的思考探索。一是文本解读的多元性与规定性。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提升“对话”的质量?其间是否还需要教师的控制?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是否就意味着可以任意解读文本?教学中,我强化展现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同时认为多元解读并非没有任何制约的纯个体主观心理反应,而是主观心理与文本隐蔽信号的契合,因而教学中注意通过价值的引…  相似文献   

11.
12.
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对课堂作用斐然、不可忽视。教师对学生及时地表扬、鼓励,就像课堂的融合剂,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整个课堂融为一体、焕发生机。而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智慧,以及平时工作的踏踏实实,长期总结、积累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具有语文的“滋味”。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折射出人物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词语,只有回归文本之中,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具有语文的“滋味”。设计特色在故事情节中理解词句的含义,在具体细节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在导演剧本中习得语言的精妙。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  相似文献   

15.
能够有机会走进林莘老师的课堂,这么近距离地和名师学习感觉非常开心.林老师敢于把老课新教,整个课堂充满了智慧的挑战,精彩不断.枯燥无味的议论文在林老师的演绎下变得生动、丰富、感人.林老师与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是那么自然、随意而又让人惊喜.推敲、品味教学中的每个细节,教师引的得法,学生听得到位,说得精彩,读得感人,写得真实.让我们一起再次分享林老师智慧的课堂吧!  相似文献   

16.
去年暑假,有学生到公司实习,三番五次叮嘱必须着装整齐,竟还有男生穿了T恤、短裤来。我一皱眉喝道:“回去换了再来。”男孩惊得退了两步,又迈前一步,嗫嚅道:“前天把衣服都泡在洗衣粉里,昨天忘洗了……”眼神委屈惊惶,分明还是个孩子,我不由得心软,挥挥手,“明天不许了。”我就这样认识了小鲸。小鲸五官清秀,叫他做事时,应得快,飞身前去,雪白衬衣下摆扬起如鸟翼。那是我们都曾有过的,白鸟青春。电脑也玩得极好,偶尔公司电脑出点小故障,他三把两把就摆平了。我一向都喜欢聪明的孩子,故而对他,格外纵容。那时业务正忙,所有实习生都被分派去做…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她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由此,语文课千头万绪,模糊一片。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语文课到底应该怎么上?我们似乎迷失了方向。老师们就怕别人评价自己的课缺乏“新意”,没有“亮点”。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一个三方互动对话的过程,其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通过物我交流融合,达到长进和提高,吸纳和整合进而形成新的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经验、体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各自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会有差异.那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提升三方"对话"的质量呢?是否需要教师进行刻意控制?既然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那么是否就意味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随意解读文本?如若不然,又该如何解读文本?这些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思考的命题.现以《半截蜡烛》教学中的课堂片断为例.  相似文献   

19.
一、“自以为是”之下的试教 《半截蜡烛》课文中有扣人心弦的情节,有形象鲜明的人物,还有生动细腻的描写。课文一定能打动学生,课也一定会精彩!试教前,我如是自信。试教结束,我却是垂头丧气走出课堂——刚刚进入杰奎琳部分的研读,铃声就催命一般响起。  相似文献   

20.
<半截蜡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母子三人为了保护隐藏在半截蜡烛中的秘密情报,在危急关头和三名德国军官巧妙周旋,化险为夷的故事.表现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勇敢机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故事一波三折,颇有戏剧性,为了让学生迅速理清文本脉络,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