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在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体系中存在的比例失调,师范性不强,重专业轻通识,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师课程体系改革的几条对策。即高师课程体系改革应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课程类别与比例;增大教育课程比重,突出师范性;增大通识课程比重,加强通才教育;加大实践性课程比重,重视实践环节。希望这些观点能够在高师课程体系改革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论高师教育课程体系的调整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我国现行高师课程体系存在课程结构、课程限定比例失调 ;课程内容重专业轻通识 ,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由此出发 ,提出的改革设想是 :科学构架课程体系 ,合理安排课程类别与比例 ;增大教育类课程比重 ,增强师范性 ;增加通识课程比重 ,加强通才教育 ;加大实践性课程比重 ,重视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蓬勃发展对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针对现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本文拟从调整学科专业课程;加大教育理论与技能课的比重;开设有关新课程;强化通识教育,增大选修课程比例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育人价值,但高师院校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在通识课程理念认知、通识课程体系规划、通识课程管理机制、通识课程师资素养、通识课程评价考核等方面仍存在困境,制约了通识课程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不利于我国当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下高素质教师培养战略的实现。为此,提出应从三个方面对高师院校通识课程建设进行价值定位,即科学定位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地位与关系、突出强调通识课程体系的师范性以及积极回应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高师院校通识课程体系建设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师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体现地方高师的特点和教师专业化属性,课程内容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对实践性课程重视不够,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地方高师必须树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注重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可持续性;要从强化通识课程、调整专业课程、加强教育学科类课程、改革实践课程等方面重构地方高师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师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体现地方高师的特点和教师专业化属性,课程内容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对实践性课程重视不够,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地方高师必须树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注重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可持续性;要从强化通识课程、调整专业课程、加强教育学科类课程、改革实践课程等方面重构地方高师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得以实施的载体。近年来,随着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通识课程也成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设置,对我国商科院校的通识课程建设颇有启示。商科院校在通识课程建设中应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商科特色;促进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设置综合性通识必修课程;打破重人文轻应用的观念;去除通识课程考核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8.
中美教师教育课程系统的对比显示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中存在着通识教育效果不佳、学科专业课程比重较大以及教育专业课程比重轻、结构不合理、与实际脱节等问题。由此,可以分别从内容与结构两个维度对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进行有益的构想:完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比例;改革课程的内容,以利于构建我国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中小学课程综合化趋势日益凸显出来,教师素质成为现今关注的重点之一,而专门培养新教师的高等师范教育则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以某部属重点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4级)为例,参考和借鉴外国及本国其它院校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调整高师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性课程和通识课程比重,合理调整实践时间、落实教材建设等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的发展过程始终包含着对德育功能的关注,通识教育与高校德育具有相通相融之处,通识教育课程模式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然而,对通识教育内涵的认识、师资队伍总体水平、课程设置等诸多因素均影响了通识教育德育功能的发挥。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充分发挥通识教育的德育功能,其前提就是要寻求大学通识教育的改革之路,即提高对通识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但不能厚古薄今、厚西薄中;优化课程体系,但不能重通识轻思政;完善教学评价体制,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就业力是新职业环境下个体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的一种综合素养。以就业力为逻辑起点构建课程与教学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面临重知识能力而轻心理结构、重专业教育而轻通识教育、重职业技能而轻职业素养等问题。因此,要合理确定"就业力"涵义,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摒弃工具和功利主义思想,切实推行通识教育改革;构建多元立体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主体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2.
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为高校开展通识教育实践提供了有利的平台,有助于高校更好地贯彻落实“全人教育”的要求,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但目前在通识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重知识轻技能、重形式轻思想、教育活动“复制化”等倾向显著;改变通识教育的现状,要转变高校对通识教育的定位,提升教师进行通识教育实践的能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以部分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为例,在分析目前高师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师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尤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包括调整必修课与选修的比重,增加教师教育课程门类,课程分类设置,拓展专业方向,重视实践类课程体系建设等,目的是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地理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宁波大学的实践探索为例,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开展通识教育,构建起具有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本文结合实践对通识教育课程的领域与类型划分进行比较与分析,对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课程申报、审议与更新制度进行说明,并对通识教育课程修读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嬗变,以哈佛大学和南新罕布什尔大学为例介绍了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探索,从而得到以下几点启示:强化对通识教育作用的认识;构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开设名著导读课程;改革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加强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对于培养合格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一要增加教育类课程门类,调整课程比重;二要使课程教学内容贴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三要使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其迅速迭代的技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然而,作为人才培养核心的课程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变化。当前高职课程体系普遍存在“重学科轻岗位、重专业轻通识、重安排轻选择”等问题,迫切需要紧跟岗位变化重构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胜任岗位的能力。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教学改革为例,聚焦课程问题破解,开展“岗位导向、通专融合、个性培养”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并对改革中个性化培养问题作深入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必性的基础上,对通识教育的实现途径提出了几点建议:建立通识教育管理机构,健全通识教育保障制度;设置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拓展通识教育课程资源: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吴影  滕玉梅 《教育探索》2012,(5):153-154
哈佛大学通识课程新核心课程方案不仅调整了原核心课程体系的知识覆盖领域,而且模糊了系科间的界限,加大了人文类课程的比重,这些新理念的实践对我国高校通识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教育实践的视角审视香港高校通识课程进展中的经验教训,结合内地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构建符合本校教育目标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新型通识教育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多角度实现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