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的云雾很神奇. 生:庐山的云雾神秘莫测.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秀丽的庐山--此时,漫步于山道上,你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身边流淌的是云雾,伸手触摸,你摸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片段一】丹青妙笔,再现庐山神奇姿态 师:庐山之美在于它的云雾,正是因为有了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庐山的景色才显得十分秀丽迷人。那,庐山的云雾都有哪些姿态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用笔在纸上画一画云雾的姿态。(生自由读文、绘画。师巡视,选出三幅不同姿态的云雾画并展示)  相似文献   

3.
[片段一]丹青妙笔,再现庐山神奇姿态 师:庐山之美在于它的云雾,正是因为有了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庐山的景色才显得十分秀丽迷人.那,庐山的云雾都有哪些姿态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用笔在纸上画一画云雾的姿态.(生自由读文、绘画.师巡视,选出三幅不同姿态的云雾画并展示) 师:这三幅画展示了不同姿态的庐山云雾.下面,就请画的作者给我们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片段一】师: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流畅了。下面.老师想报几个句子让大家听写,可以吗?(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2.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生听写,对照屏幕批改订正)师:猜猜看,老师为什么听写这两句话?生:因为这两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评析】在复习导入时,教者让学生听写了两句话."庐山的云雾千  相似文献   

5.
观看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庐山的云雾》(苏教版第六册)一课的教学录像,于老师课堂上那种“实在,有趣”的教学风格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撷取其中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赏。一、审题激趣阶段(教师现场板书课题并请教学生这几个字写得漂亮不漂亮)师:看了这个课题,你脑瓜里面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举手)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老师随手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生: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又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师:同学们,这几个问题,于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生:让我们自…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四年来,老师们的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追求形式上的新,而忽略了语文学科性质的现象。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最近在昆明上的示范课《庐山的云雾》,体现了他“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思想。这节课在正确把握语文课改方向上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片段一:(上课。师:小朋友们早!生:老师您好!师纠正:早上要问候早!师板书课题:庐山)师:小朋友们到过庐山吗?你对庐山有哪些了解?生1:我学过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背诗)生2:我从电视上看到庐山风景,真美!生…  相似文献   

7.
游庐山记     
你去过庐山吗?如果你去过,庐山秀丽的风景一定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吧!你也许喜欢"险峰",也许喜欢"花径",也许喜欢"仙人洞",但我喜欢庐山的云雾。你听了也许会觉得很奇怪,云雾人人都见过,就是白茫茫的一片,没什么好看的!可是我所见的庐山云雾却是别具一格的!  相似文献   

8.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配乐)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欣欣向荣。有景色壮丽的群山峻岭,有令人神往的江河湖海。多少作家、诗人用他们饱含激情的笔来描绘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前段时间,我们在语文课上去了美丽的颐和园,游览了四川九寨沟神奇的五彩池。今天,我们还要到庐山去旅游,欣赏那儿的瀑布。三年级时,我们也学习了一篇有关瀑布的诗歌。那时,瀑布留给你什么印象?生1:像一座珍珠的屏。生2:有很大的声音,轰轰轰的。师:今天,我们来看看庐山的瀑布(多媒体展现瀑布图)。你们感觉怎么样?生:很美。师:一千多年前的一天,一位大诗人也来到庐…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第四册第17课教学过程:品读诗句,领悟意境美师:通过刚才的读背,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庐山风景的美妙,但我们读书不能只知皮毛,还应对古诗进行仔细研读。这篇古诗有许多精美的词句,读时令人感到言虽尽而意无穷,下面请同学们找到这样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理解和体会。(学生自读,边读边圈点批注,教师巡视。)师:谁来说说你的理解?生1:我认为“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写出了香炉峰的奇丽景观,诗人在庐山香炉峰下,远远地观赏这里的风景,太阳的光辉照射在香炉峰上,云雾缭绕,好像如诗如画的仙境。师:为什么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勇于打破固化的、稳定的"教师思维",要理解儿童思维并基于儿童思维进行有价值的引导,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找寻儿童思维与"教师思维"的连接点. 一、儿童思维与"教师思维"的碰撞 [案例] 笔者在上《庐山的云雾》时,当上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知道有哪些姿态啊? 生1: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 生2: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生3: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师:这些比喻用得很形象,你还会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若隐若现?  相似文献   

11.
游庐山     
今天,爸爸妈妈要带我去庐山旅游,我可高兴了!一路上我都想着庐山的美景。我好不容易上了庐山,往下看,真美!一片片的云雾盖住了庐山,庐山像披上了一件薄薄的轻纱。我们继续往上爬,再放眼望  相似文献   

12.
暑假期间想去庐山赏云雾吗?那还用说吗——说去就去。 第二天,我们出发了。攀登庐山的公路都筑在峭壁上。坐在汽车里往下看,下面幽深深的,绿绒绒的,真叫人捏一把汗。要是掉下去,就会青山埋骨,长眠于这秀美的风景中,  相似文献   

13.
令狐昌和 《贵州教育》2009,(11):44-44,46
案例 片段1 课件出示游乐园图。 师:认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人们在坐过山车、小火车、摩天轮。 师:你知道有多少人在坐小火车吗?生:12人。 师:你是如何计算的? 生1:我是一节一节地数的。 师:一节小火车里面有几人?  相似文献   

14.
庐山的云     
云渐渐上升了,山峦被云雾缭绕。初升的太阳,柔和的光洒在云雾上……(点评:描写云雾的句子分成一个自然段,与以下描写山峰的内容分开,显得层次清楚。此外,本文开门见山,一开始就写庐山的云,就像切西瓜,一刀下去就让我们见到了瓜瓤。有的同学写文章不像切西瓜而像吃橘子、柚子、黄瓜、生梨似的,要剥皮、刨皮、削皮再吃。谁见过吃西瓜刨皮的呢?)山峰上几棵松树傲然挺立,真是“暮色苍茫看劲松”。嫦娥那雪白的衣衫映着太阳的七色光在天空中舞蹈,为蔚蓝色的天空增添了几分迷人的姿色。(点评:自然段分得好!)云雾涌上了半山腰。亭子和云雾融为了一…  相似文献   

15.
教师以幻灯显示下面两个句子:1.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摘下葡萄让你吃。2.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搞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师: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之处?生:都是写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师:仔细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生:第一句比第二句少了“准会”、“最甜的”两个修饰语。第一句说“让你吃”,第二句说“让你吃个够”。师:(在上述词语下标上“·”)“准会”还可以怎么说?生:一定会,肯定会。师:维吾尔族老乡是随意摘几串葡萄给客人吃的吗?生:不是。师:你从哪儿可以看出?生:从“最甜的”这个修饰语可…  相似文献   

16.
[课前交流] 师:你们班谁最会画画? 生:×××。 师:会简笔画吗? 生:没问题。 师:请你在黑板上按老师的要求来画山,有困难吗?.  相似文献   

17.
谁先结冰?     
有个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杯热水、一杯等质量的凉水,在相同的条件下,哪杯水先结冰? 师:答案是显然的,凉水先结冰. 生:我从小学就听说热水先结冰,后来在课外读物上也看到过,并说得头头是道.从初中到高中我问过几位物理老师,也说热水先结冰,并作出了解释. 师:你做过实验吗? 生:做过. 师:什么结果? 生:凉水先结冰. 师:你相信实验事实还是相信道听途说? 生:当然相信实验事实,但有些物理老师的解释听起来也有道理. 师:什么道理? 生:热水散热快. 师:“热水散热快”这句话的意思是热水与环境温差大,散热…  相似文献   

18.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意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上的云雾呈现出紫色,远远看去,瀑布就像是悬挂在眼前的一条大河。水流飞一般的从几千尺高的地方直泻山底,我还以为是银河从九重天上落了下来。望庐山瀑布@李白!唐 @青池 $华泰工作室~~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如何有效整合呢?下面用两个案例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案例一(观察物体):师:从正方体的正面,你观察到什么?生。:我看到的是一个面,是正方形。生1:我看到了两个面。生2:我看到了三个面。师:我们站在正方体的正面,能看到几个面呢?师:拿出数码相机.请刚才的三位同学分别对着正方体拍一张照片。  相似文献   

20.
片段一:创设情景。抓住概念的切入点 师:同学们.你见过中国地图吗?用手比划一下你见过的中国地图有多大? 生:这么大,这么大……(学生比划的大小不一) 师:那画在地图上的中国版图都是什么形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