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泊桑曹说过:“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没有写过的特点。”“慧眼细察出佳作”。这些都道出了观察的重要性。丰富的生活是写好日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而观察是写好日记的秘诀。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呢,我的做法是: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为写好日记积累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物要多看,多问,多想。观察静物也好,观察自然景  相似文献   

2.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几点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多写,培养学生多写的自觉性就成了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过:“常常有这种时候,你觉得要写作——但不知道怎么写,只觉得要写东西……假若没有这种时刻,谁也不会写作了。”如何帮助学生发现趣味性材料,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近年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成长日记     
女儿回家后,书包一丢,问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有成长日记,我有没有?”老婆正在切菜,想了想说:“有的,你要这东西干什么?”女儿说:“老师布置的任务,让我们在家里读读自己的成长日志,体会父母的辛劳,明天要写作文。”老婆笑笑:“这个任务布置得好,等我炒完菜,就找出来给你读。”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写作的源头是社会生活,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没有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了解,是写不出东西的。”假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彻底解放了学生的手、眼、耳、口,使他们能够尽情地做、看、听、说。我紧紧抓住这一积累生活素材的好时机,倡议学生建立生活积累簿,用日记这种不拘一格的形式,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下来,经过两个假期的试验,收效很大。在此过程中我首先做好了两个“引导”和两个“明了”的工作。一、引导学生确定观察内容生活中可供观察的内容比比皆是。如生活中发生的事;各种…  相似文献   

5.
观察、积累与联想既是写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写好文章的重要因素。一、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摄取客观事物的窗口,是进行思维的客观依据。而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要写好文章就必须具备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观察能力。许多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这一点。鲁迅曾说过:“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要表述一件事物,就要先认真地观察这件事物,观察得越细致、越全面,表述才能越真实、越深刻。并且观察越多,头脑中积累的东西也就越多,写起来内容也就越充实。学会观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要细致、全面、…  相似文献   

6.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难点是:写得生动、形象,将感情渗在写景中。 [讲讲练练] 1.观察得细,才能描绘得真。粗枝大叶的观察,只是走过场,对写作没有多大用处;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使你曲尽事物之妙。法国作家莫泊桑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小火炬》2010,(7):51-51
一、写好日记首先受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就是想心思”,写日记的关键也在“想心思”。生活中.一件事.一样物品.一个活动,都可以进行细致观察,然后把它记录下来。例如:新学期来了,  相似文献   

8.
许多大作家在谈到他们的创作心境的时候,常常使我们看到共同的东西。在此引用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过的话:“……他们常常有一种像是灵感的特别心境。……常常有这种时候,你觉得要写作——但不知道写什么,只是觉得要写东西……假如没有这种时刻,谁也不会写作了。” 屠格涅夫此话所说的即是创作心境的问题。他所指的“这种时刻”显然是写作的最佳阶段,是写作者的创作高潮期。凡是有过写作经验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某个阶段,欲逼迫自己写点东西却什么也写不  相似文献   

9.
写作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我们的学生怕写,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题材;老师怕批,因为学生的文章中没有引人注目的内容,单调乏味。如何让学生有的写,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要靠平时的积累。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积累呢?一、在生活中观察,积累写作材料引导学生去观察,去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平时教学中我从三年级开始就让学生每人建立一本“浪花集”,指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摄取生活中一朵朵奇花异葩。记录形式,...  相似文献   

11.
2004年8月7日星期六和山区的孩子交流,是一件舒服并且愉快的事情。有朋友开玩笑:“你是把你自己知道的仅有的一点东西拿去糊弄一下别人。”其实她这样说也不是没有道理。在去贵州前,我自己给这次行动定名为“支教”,后来就不这样说了,就说是“交流”或者说“去向山里的孩子学习”。后来和别的志愿者接触过后发现,大家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自以为是,这一点连我自己也不能幸免。大家考虑较多的是所处的环境如何,所捐善款善物的数量多少,或者在一个贫困地方坚持了多久,多么伟大。避开或忽视的是自我审视。第一次批改孩子们的作文,我就觉得很汗…  相似文献   

12.
契诃夫曾对苦于找不到写作素材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看这堵墙,似乎它连一点有趣的地方都没有。可是你凝神地看着它,就会在那里面有所发现,找到别人以前还没有注意到的东西。”我们的课本就是这样一堵墙。守着这样一座充满财富的宝库,还觉得无东西可写,就好比“抱着金碗讨饭”。作文哪能清如许,为有课文活水来,写好作文,多读、多记、多积累是有效的办法,但是,在应迎考紧张,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不妨把教材作为考场作文的“源头…‘活水”,我们要善于从课本中掘金,挖掘写作素材,只要善于挖掘,用好用活课文素材,同样可以为你的高考作文添色增彩。  相似文献   

13.
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据说,他在未成名时,曾到福楼拜家中去请教写作“秘诀”。福楼拜把他带到窗口,对他说:“请你给我描写一下那个坐在商店门口的人,写出他的姿态,他的整个体形外貌,要用画家那样的技巧表达他全部的精神实质,使我不至于把他同别人混同起来。”莫泊桑理解了老师这番话的含义,并付诸实践,细致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在刻画人物性格上狠下功夫,着力表现“这一个”。就这样,他创造出许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曾说,对你们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写别人…  相似文献   

14.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常苦于“无米下炊”。学生的生命个体原本就始终在生活的源泉里浸泡着,浮游着他们没有一刻不用自己的双眼有意无意地观察着生活。虽然如此,为什么仍会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原来.对于写作来讲,所谓生活不应是表面意义的客观事物和生存活动.而是和心灵产生过碰撞交流过产生了独特的体验并成为心灵一部分的那些现象和事件。”(毛荣富《说“体验”》)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作文中,却是没有必要的,只有自己私有的、独享的,他人没有的东西。才是值得你去写一写的。  相似文献   

15.
生活本身就是一幅绚丽多彩、变幻莫测的画卷,只要平时处处留心,写作素材便俯拾皆是,任凭你怎么写也是写不完的。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坚持写观察日记,规定每周星期三或星期六全面查或抽查。写得好的观察日记就刊登在“班黑板报”上,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少数同学对写观察日记有畏难情绪,认为每天都写,哪有那么多的东西可写。针对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16.
我的小日记     
2002年11月8日星期五早晨,两只小麻雀在我家窗口“叽叽喳喳”地叫,好像在说:“陈忆江快起床,要上学了。”魔法揭秘:由听觉产生联想,使用比喻句式,完成一句写话。(白马)2002年11月9日星期六昨天,我到奶奶家看见奶奶家有一只八哥,我说“Goodbye”,它就吹口哨。我说“嗨”,它还是吹口哨。真没劲!魔法揭秘:“我”和八哥拟人化互动,写一个小小的生编后:日记是我们每天生活的真实记录。记录的是一天生活中你认为最有意义、最有意思的事物,包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做过的。从小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哪怕是一句…  相似文献   

17.
口述日记     
大约4年前,我女儿的幼儿园开始提倡孩子们写“口述日记”,就是周末在家,孩子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口头表述出来,家长记录,要求是孩子原汁原味的语言,哪怕错了,家长也不要添加和改正。当时就觉得这是个锻炼孩子语言和观察能力的好机会,心里很是想试试。但由于忽略了有效的方法,等我干巴巴地说出来“老师不是让写口述日记吗?咱们来写吧”,孩子一点积极性也没有,有时甚至很抗拒,很反感。试了好几次,都因为没能有效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草草收兵。但这种形式我仍然认为是不错的,只是苦于没有找到好的方法吸引她入门。2005年2月27日,星期日。这天天不…  相似文献   

18.
一、留心观察生活。写好观察日记 没有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认真仔细的观察.就发现不了生活的真谛。所以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如果离开了生活.离开了观察思考,离开了表达训练,学生要想把文章内容写得充实且具体.那简直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9.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先生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呢?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新时期的初中生具备了较强的是非分辨能力,他们往往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  相似文献   

20.
我比较喜爱写作 ,在小学三年级时就开始写日记了。我总觉得 ,生活中有写不完的东西等着我去写出来。无论写什么东西 ,都得要有材料。朱熹说 :“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的“源头”比作写作材料 ,“活水”比作文章。材料来自生活 ,只要细心观察生活 ,就能找到写作的材料。到什么地方参观、游览 ,我总是慢慢走 ,仔细看 ,用心记 ,好好想 ,把所见所闻印在脑子里 ,写作时就能用上。记得上初中时的一年暑假 ,我去苏州游览 ,我们来到罗汉堂看菩萨 ,对三尊菩萨“皆大欢喜”、“济公活佛”、“千手观音”特别感兴趣 ,就细细进行观察。发现“皆大欢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