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他传”,是作者叙述他人生平的一种文类。考察林语堂的他传文创作,有着强烈的“述志”倾向。概言之,这种“述志”倾向,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就他传理论而言,林语堂极为强调“个人笔调”。同时,他还倡导他传文创作应多采用“轶事”,使用“描写”手法,且应入“幽默”进“他传”。其二,就他传之创作缘起而言,林语堂的他传文创作主要是基于一种喜爱,又或者说是一种自娱自乐。其三,就他传传主之形象塑造而言,林语堂笔下的他传传主们大都符合他对“理想个人”的设想——“充满性灵有趣的个人”。  相似文献   

2.
初中四年,我一直是他的班主任,在我的眼中,他是一个不求上进、纪律涣散、学习成绩“瘦骨嶙峋”的学生。最让我头疼的是,他在我面前表情“麻木”。每次找他谈话,不论是“暴风骤雨”地批评,还是“和风细雨”地引导,他的眼睛都是盯着某个地方,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虚指的“他”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种虚指用法,它出现在动词后,但既无指代作用,又不是动词的宾语,同常见的作第三人称代词和旁指代词“他”的用法很不相同。通过对“他”的主要用法的历时考察,我们看到,虚指的“他”在唐代产生,它与第三人称代词“他”都是由旁指代词“他”演变而来。“他”的虚化来自于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他”原本是旁指代词,就词汇意义而言,旁指代词本身有淡化作用;二是由于唐代“他+N”结构的影响,因为后面N的存在,使“他”在表意上成为一个可以忽略的成分,在结构上成为一个悬空成分。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他”开始虚化。  相似文献   

4.
浩然先生于2008年2月20日去世了,直到他昏迷为止,他也不承认“文革”是“浩劫”。他认为“又没有烧杀抢掠的战争,怎么能说是‘浩劫’呢?”其实,他给浩劫定义的“烧杀抢掠”,在“文革”中都严重地存在。武斗的枪炮已经在全国都打响了,他囿于对“文革”的好感而视而不见罢了!  相似文献   

5.
回首又见他     
“他从来都是用纱布蒙着脸的。”“是吗?”“他告诉我说因为他从小就染上一种怪病,脸上长满了水壳疮。”“那你为什么还和他在一起?”“那时候小嘛,大家相识也是一种缘。何况他露出的眼睛好大好漂亮,他说这种疮是有20%的可能性医好的。”“那他为什么不去医?”“嗯……他穷,家里没有钱,所以他根本没什么朋友。但我从来不嫌弃他,也许是因为对他同情,也许是因为他的眼睛……”“然后呢?”“然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我们虽然当时很幼稚,但是谁也离不开谁。直到有一天,我妈妈开始干涉我们,说什么‘男生女生之间交往不应该太多,…  相似文献   

6.
愤童     
“愤青”的“愤”指愤世嫉俗,叫他走东他走西,叫他打狗他撵鸡,对一切都持怀疑态度。“青”,是青年,多指70年代落地的,80年代的就叫“愤少”,俺们90年代的就叫“愤童”了。我们班的“愤童”并不干瘦,说起话来并没有把唾沫喷到人脸上,也不会在作文里大骂:“红嘴唇的娼妇!”但是……他是愤怒着的。“愤童”是童星星,他肥到痴肥的境界,体育课上,每每看到他摇摇摆摆地出现在卷起的尘土最后面时,我们总要对他的卖力“演出”指指点点。我夸他:“你可真是艰苦朴素,连裤子都是自己家做的。”他翻了翻眼睛,似乎没听见,走了。我恍然…  相似文献   

7.
鲁迅“逃离”他的“家”,却是为了更好地经营这个“家”;他苦心经营这个“家”,却被撵出这个“家”!这前后的遭际,我们完全有理由以其人之论反照其人之身:他维护这个家庭的时候,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候,他被逐出家门的时候,是“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候。造成如此尴尬的原因是强烈的负罪意识,忘我的牺牲精神,无法排解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我们学校有一位很懒的班主任——老陈。同事们之所以称呼他为“老陈”,并非他的年纪很大,而是因为他为人忠厚老实,从不与人争强好胜。学校里的“先进”没有他,他不着急;学校里的“十佳”又没有他,他还是不愠不火。之所以说他“懒”,是因为他从不注重修面和穿着,时常被人误认为是建筑工地上干杂活的。  相似文献   

9.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一堂说话练习课,练习用“是”字说话造句。“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爸爸是老师”、“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孩子们纷纷发表“见解”。就在这时,有个叫刘涛的孩子站了起来,他是个有名的捣蛋鬼,班上的女孩子见了他就赶紧躲开。“我是好……”听得出,他想说“我是个好孩子”,可没等他说完,同学们  相似文献   

10.
凡是看过张泉撰写的新书《山花无闻自绽香》的人,都对此书赞赏不已。有人说他是“少儿问题研究专家”,他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有人说他是“出色的业余作家”,他说:“我只是钟爱教育,有感而发而已。”用他自己的话讲,那就是——“科学知识无国界,老马奋蹄著花香。”  相似文献   

11.
何必添足     
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他”与“她”各司其职,分指男女两性,“他”用于指代男性,“她”用于指代女性。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他”有其特殊性,除了指代男性外,还指通性,即它可以兼指男女两性。第三人称代词这种用法,是现代汉语语法的规范,已为大家熟知并运用。用“他们”指夫妻俩,绝不会有人误解为两个人都是男性。同样,“一个人,当他取得成绩的时候,绝不要骄傲”一句中的“他”也没有人认为它专指男性,但是有些人却不肯遵守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规范,非要采用“他”与“她”联用的形式,以表示他笔下的第三人称代词所指范围…  相似文献   

12.
名字     
从前,有个弟子名叫“有罪”。师傅收养他的时候,他是个孤儿。小时候,别人叫他“有罪”,他弄不清谁替他起的这么个名字,可他答应得十分爽快。他渐渐地长大了,理解了“罪”的意思,听别人喊了,心里就特别别扭,好像他天生就“有罪”。那“罪”像乌云一般,笼罩着他。  相似文献   

13.
“Vt/N1的N2”中的“N1的N2”一般是定中偏正结构.但当N1为人称代词或指人名词时就有点麻烦了。如:“请他的客”。因为这里的“他的客”不是“他的客人”的意思,所以.这个“他”是什么成分,“他的客”是什么结构在语法学界就一直没有定论。大多数论著避而不谈。朱德熙先生把“他的”之类称之为“准定语”①.傅雨贤先生则称之为“类定语”0。照此,“他的客”也就只能叫做“准定中们正结构”或“类定中偏正结构”了。那么,象“他”这类“风”究竟是什么成分,“他的客”这类“NI的NZ”究竟能不能名正言颀地叫做定中偏正结构呢?…  相似文献   

14.
冒竹蕴  孙皓 《辅导员》2014,(17):50-51
瞧!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帅小伙”,他眼睛大大的,眼神里流露出一种小男孩特有的机灵劲儿。他的脸黑黑的,姥姥说他“掉在地上找不着”,他便抿抿嘴,眼珠子一转,说道:“黑是健康色嘛!”一句话说得姥姥哑口无言。他是谁呀?他就是我六岁的弟弟。  相似文献   

15.
文学的未来     
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在1985年写了一系列为哈佛诺顿讲座而准备的讲稿,总标题就叫做《下一个千年的六个备忘录》。六个备忘录分别是“轻”“快”“准确性”“视觉性”“多样性”和“连贯性”。可惜,他只完成了前五个讲稿便逝世了,也没有亲临哈佛演讲。他的遗孀后来把这些讲稿整理出版,仍然冠以“六个备忘录”。当然,在备忘录里他讲到的是文学的未来。 “轻”,卡尔维诺首先强调。他并不是忽略重,而是对轻更感兴趣,因为他自己的写作经常都是在减去重量,尤其是减去小说结构的重量和语言的重量。他把“轻”视为一种价值,而不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张宁  马正扬 《中学文科》2004,(12):32-32
他,是一个自称“马路对面走来的人”。他,是一个自称“什么事都干过的人”。他,是一个自称“与众不同”的人。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辜鸿铭诞辰150周年。在西方人眼里,辜鸿铭与印度的泰戈尔不分伯仲。被视为东方的代言人、圣哲,更有甚者说“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以不看辜鸿铭”。而在国人的眼中,历史留给他的境遇是何等尴尬。他那根辫子是“顽固”、“保守”和“怪诞”的凭证或象征.本人亦成为任人讥嘲的小丑。他自诩“是老大中华的末了一个代表”。他曾幽默地对凌叔华说他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今有好事者,说他“教在北大,扬我中华”。  相似文献   

18.
谭嗣同的爱国思想是近代中国爱国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他把“救亡”与“改革”相结合。改革要师法西方,“师夷”为了“超夷”;从“忠君”到“叛君”,“爱国”是同“恤民”、“爱民”相一致的。他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果说,谭嗣同是清末社会变动中,昭示改良主义末路和开辟革命先河的重要过渡人物,那末他的真诚而炽热的爱国思想,正表现了这个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郝头儿”,是教师们对郝际侠校长的“昵称”,教师们说“郝头儿”的意思就是郝校长是“好头儿”。从外表看,“郝头儿”普普通通,但如果你透过他的眼镜,仔细盯住他的眼睛,你会发现其中的灵气与智慧,如果你再与他聊上几句,你会觉得他简洁、幽默的话语中总有些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本来他想一门心思教书,做一名专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20.
赵宏伟 《教育》2009,(8):44-45
学生称赞他是“为荒芜的心灵带来阳光的人”,他的徒弟感叹“刘老师不仅教我们如何教学,也教我们如何做人”。“一缕春风,两分才情,三法育人,四季躬耕”是他从教生涯的生动写照。他就是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刘铁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