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然而,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只侧重数学知识本身的讲解,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源头与发展及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没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尤其是没能重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引入,使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感受,逐渐影响了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2.
苏科版数学教材设置许多"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它的设计突出"动"与"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并解决问题的意识,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然地把数学知识贯穿于生活实际的情景之中去,在生活中去充分体现数学知识。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之中,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体验成功的可能性,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多种情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情景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有价值的学习,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开放数学教学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开放教学模式,始终保持新颖性;创设"问题的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数学开放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掌握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99):63-64
伴随核心素养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逐步渗透,使得数学课堂中更加重视培育学生应用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是数学课堂丰富的源泉。文章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如何为学生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在交流反思中深化应用意识与能力,进而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将数学学科的应用能力作为出发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展开分析,有助于扩充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实现数学能力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学生入学后,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以下简单地从几个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处处皆数学 ,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体验数学的价值。一、创设情境 ,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善于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使数学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例如 :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 ,就可以模拟乘坐公共汽车的情景 ,让学生轮流当乘客上、下车 ,从而把枯燥乏味的加减混合运算生活化、情景化 ,使学生乐于接受 ,…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另外,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中学数学教学也应适应时代的需要,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不断探索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谈几点看法: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必须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使他们树立应用意识,能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去思考和处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们必须重视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运用设置情景策略、活动建构策略、实践演绎策略,让学生能够把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促进教师优化教学方式,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98):83-84
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索数学知识。对此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的作用,并介绍了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情景创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现代观点认为,数学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具备基本的数学能力,注意数学思想与方法,具有数学应用意识.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获得,更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值得每一位教师去思考、去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时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领域,数学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生积累活动经验,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的过程。适度、高效的情境才是我们应追求的情境。不能达到上述要求的情景创设宁缺勿滥。  相似文献   

17.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应用,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教给学生"有用的数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揭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渗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加强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开展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8.
田园数学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把以农村生活事例为背景,通过数学建构,达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称为“田园数学”.“田园数学”让农村学生在自己独特的生活圈子里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是培养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正像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笔者认为农村学生对田园一往情深,把数学知识与田园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农村学生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1 …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根据学生活动范围,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可分为三个层面:即课堂实践活动,通过问题情景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起飞的乐园;校园实践活动,通过生活情景让校园成为学生知识运用的舞台;校外实践活动,通过社会情景让社会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教师应创设条件利用课堂资源、校园资源、社区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有研究价值的数学情景,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组织开展课堂、校园和校外等多层面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才能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