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个性,发展个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展示个性的积极性,给学生创设发展个性的广阔空间,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和谐发展。在科学、有序的作文训练中,我们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个性化作文的能力,使学生进入美好的作文天地,让学生的笔管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使其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个性跃然纸上,让他们的灵动在纸上快活地流淌,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扬。那么如何张扬学生的习作个性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2.
个性是每个人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因此,习作教学必须充分创造条件和机遇,张扬学生的个性,让习作教学成为学生现代个性的支点和创造力的天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那么,习作教学应如何千方百计地张扬学生个性呢 ?  一、给“源泉”——引导感受生活   生活中源头活水流淌,笔下的文章就生意长流。只有善于感受生活,才有富有个性特色的东西可写,学生展示个性才会言之有物。教师要善于激发和激活每一个学生自己的感官和思路,发掘生活的素材,捕捉新鲜独特的感受和思…  相似文献   

3.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习作是最具个性的创造活动,是人的个性的尽情张扬。生活是铸就学生习作个性的熔炉,生活化的习作是彰显学生个性的窗口。因此,习作就是让学生反映生活本色,要让学生亲近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情感见证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从而使习作个性激扬。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的重中之重是作文。要让学生习作时写出自己的个性,最根本的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笔去展示自己的风格,去阐述自己的心声。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让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对作文赏识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领域,个性是文章的灵魂,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解放个性、发展个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放飞学生的个性,才能让学生在习作中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个性、解放个性、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实现个性张扬呢?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个性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责任,培养个性化人才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个性化的课堂氛围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了解自己、感受自身发展一般规律和差别体会,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为社会提供创新人才,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获得收益,是初中历史个性化教学的方向。历史教师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关注。努力培育行为习惯得体、品质优良的学生,是历史教师的夙愿。  相似文献   

8.
刘策 《宁夏教育》2007,(9):31-32
学生习作是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及情感体验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具有独特感受的练习过程,是学生展示自我存在、彰显个性的最好平台。本文试从习作前、习作时和习作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习作教学中的一些理解、认识及在习作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改变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让学生喜欢写作,掌握写作的方法,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作文。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自豪,体会到习作给他带来的快乐和美感。教会学生一些习作的方法,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能力,使他们的写作变得自然而轻松!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中,提倡习作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生活特点,设置他们喜欢的习作活动、挖掘开发他们潜在的习作资源和习作能力,让学生体验个性,张扬个性,真正地把个性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中,提倡习作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生活特点,设置他们喜欢的习作活动、挖掘开发他们潜在的习作资源和习作能力,让学生体验个性,张扬个性,真正地把个性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2.
语文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平等地位,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会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超越文本,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逐步提高语文技能,培养有个性化的、具备读写能力的学生,把语文课堂变成展示学生个性才能的舞台。  相似文献   

13.
语文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平等地位,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会放手,让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超越文本,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逐步提高语文技能,培养有个性化的、具备读写能力的学生,把语文课堂变成展示学生个性才能的舞台。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孩子,给学生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学写作课程不仅可以抒发学生内在情感,也能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地展示学生的才能,才真正是作文的教学之本。彰显个性,是文字真正生命的所在。教师应该在课程训练中让孩子们在写作中展现自己个性,塑造自我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中,提倡习作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生活特点,设置他们喜欢的习作活动、挖掘开发他们潜在的习作资源和习作能力,让学生体验个性,张扬个性,真正地把个性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7.
个性化习作是指一种宽泛意义上的个性化,即能正视自我、珍视自己独特感受和体验且能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话和喜欢的表达方式展示内心的真心话、真感情、真体验和真感受的习作。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处处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原始表达,让学生的习作真正体现其个性。  相似文献   

18.
蔡晋琴 《阅读与鉴赏》2011,(2):43-43,42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懂得,习作有时为自己而写,即自我表达,有时是要写给他人看,即为了与人交流;必须让学生知道,习作不是为了要给老师批改,习作不是为了完成一次任务;必须让学生懂得,习作是为了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谈得上个性作文,创意作文,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基础和基本原则。只有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智力、兴趣、爱好的不同,认识学生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课堂教学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在课堂上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探索的活动量,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对一些较为浅显的教学内容要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解疑加以掌握,充分展示这一年龄段的好奇心、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习作评价兼有评价习作和促进发展的双重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体验式学习,倡导方式多样的发展性评价,细化加分,让学生享受习作的乐趣;多层评价,促进学生习作的发展;多角度打分,鼓励学生习作的个性;多方位展示,让学生体验习作的成功,真正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