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没有情感的数学教学是苍白的、低效的。  相似文献   

2.
程丽 《考试周刊》2011,(29):90-90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相似文献   

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开端,相当于成功了一半。"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导入的重要作用就是让学生自主回归课堂,迅速进入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将数学小游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产生使人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者带来疲劳。"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所说,"思想、观念、信仰一旦插上情境的翅膀,喻理和情境一旦合成的美妙的气氛就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赵国平 《教育艺术》2010,(3):19-19,18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实现发展智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教法的改革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产生使人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者带来疲劳。"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所说,"思想、观念、信仰一旦插上情境的翅膀,喻理和情境一旦合成的美妙的气氛就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的确,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入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将是徒劳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在数学教学尝试采用快乐教学法。  相似文献   

14.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杜光玉 《考试周刊》2011,(22):107-108
一、原因 新课标下,教师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全体学生上,以学生为主体,用极大的热情、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相似文献   

16.
回归生命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机盎然、妙趣横生、充满人文精神的。这样的课堂,教师轻松,学生快乐、幸福。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学中恰到好处地激趣,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状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果根据不同课型激趣促学呢?  相似文献   

17.
陈娟 《成才之路》2011,(12):32-32
语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枯燥的学科,因此我们更应该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巧妙设计导入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  相似文献   

18.
黄慧玲 《成才之路》2010,(34):47-47
导入新课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起点和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如果能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富有艺术性的导入,会使语文课像磁石那样吸引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起步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和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使学生学习轻松愉快、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