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新课标”)把语感能力的培养提升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要致力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学应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贯穿新课标,贯穿整个语文教学。从日常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来看,也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才能让他们真正与所教的课文有一个心灵的对话和交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相似文献   

2.
3.
魏陆贤 《学周刊C版》2014,(1):166-166
正小学阶段是学生吸收、储备语言的最佳时间,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语感,形成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大约从三岁开始,就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言语表达能力,拥有了大量的口语经验和口语理解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口语词汇,在头脑中建立了大量语音与语义的联系。我们知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以阅读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对文章的阅读理解,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过程,而促使这一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语感。所谓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也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5.
蓝敏乐 《中学文科》2007,(12):94-94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对文章的阅读理解,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过程,而促使这一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语感。所谓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整体感受,也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能力。语感能力强的人很快便能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及其弦外之音。[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要积累、体验、培养、发展语感的要求,为语文教师实施语感教学提供了依据。语感教学对改变当前忽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忽视学生对语言的独特感悟和体验的教学现状,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  相似文献   

8.
王伟 《教育艺术》2009,(9):15-16
加强语感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本文就此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感悟”一词的意思是感受和领悟,感受的是过程,领悟的是结果。感悟是一种智慧形态,也是一种人文形态,又是一种具有生命驱动力的思维形态,是联结感性和理性的带有生命体验的心灵之桥。它使语文学习充满个性,更具活力。离开了感悟的语文教学,学生就感受不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敢于质疑。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蔡倩 《学周刊C版》2014,(10):165-165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文是人们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由于语感的直觉性和敏锐性,语感的培养具有辅助交际的功能。此外,语感还可以促进理解。古代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方面有其独到的经验,当时的私塾先生要求学生从读、背开始学习,读得多,背得多了,学生的语感能力也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12.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地、迅速地感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以阅读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对文章的阅读理解.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过程,而促使这一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既人们通常所说的语感。所谓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也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能力。语感能力强的人很快便能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及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甚至包括连作者自己也难以用语言确切地表达.然而又流淌在字里行间中的种种妙处。正如夏沔尊所说:“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身、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吕叔湘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语感的讨论是当今语文界热门的话题之一。阅读课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自然也就是学生语感培养的主战场。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舍本逐末的现象比比皆是。正如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说的那样:“由于过分强调语言分析和思想方面的继承,用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必然影响了朗读训练,进而影响了语感的培养。”由此可见,“过分强调语言的分析和思想方面的继承”是不可取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既然阅读课是语感的培养主战场,那么有哪些好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呢?  相似文献   

15.
语感,是对言语内容的感受或领悟。语感的一头连接着语言,另一头连接着主体精神,它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心理硕果。语感能力强的学生,一听则叫,一说则通.一读则懂,一写则顺。语文教学的主体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清晰、丰富.深刻、敏捷和独特的语感品质。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 ,语言文字的训练 ,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培养语感能力。敏锐的语感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 ,比如 ,语言的分寸感、形象感、情味感、畅达感等。教学中 ,如何从这四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一、品词析句 ,体会语言的分寸感。语言的分寸感 ,即对语言运用准确的一种敏感。阅读教学中 ,我们要抓住关键性的例句 ,引导学生品评分析 ,来帮助学生把握语言的分寸感。如教学巴金的《海上日出》文中描写“云厚时海上日出的景象”的句子 ,抓住句中的“镀”、“透”、“染”三个动词 ,引导学生分析三个动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这种阅读能力。每一篇文学作品都记录着作者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和精神气质,要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不是件容易的事。阅读课文,能敏锐地捕捉文中细腻的情趣,领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进而全面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境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8.
所谓“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即指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人的思维,说到底是运用言语进行的“言语思维”。因此,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而语言文字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语感。学生的语言功底、智力水平、思想品格、审美情趣、文学修养以及生活交际技能等诸因素都是通过语感能力表现出来的。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9.
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感受语感;指导督促学生背诵,强化语感;引导学生揣摩品味,训练语感;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深化语感。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语感",也就是语言意识,即指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阅读教学的语感就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推动阅读教学,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