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要改变培养的人才观,由培养“知识——能力——个性”型的人才转变为培养“能力——知识——个性”型的人才;更加突出了课程的综合性,知识的生活化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但是,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仍然存在教与学的方式单一,从而使得课堂沉闷,没有学生主动参与,达不到课堂互动,也就激活不了课堂.那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本人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清楚的认识到:有效的前提是学生能至始至终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一节课下来,总有一部分学生置身于课堂之外,他们的思维飞驰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根本没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效从何谈起?只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才能正真实施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3.
李代凤 《教师》2013,(29):44-46
俗话说:“三分教学,七分管理”,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从某一方面来讲管理重于教学。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教师的教学方法、工作态度都很好.学识水平高.教学准备也很充分,但是他在课堂教学中侃侃而谈,课堂疏于管理.学生似乎对老师精彩的讲解不在意。常常是老师讲老师的,学生玩学生的.打的打.闹的闹,笑的笑.老师学生根本就是毫无联系的两路人.教与学根本就是不着边际的两码事,课堂教学结果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试想,对于世界观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的初中生来说,这种疏于管理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根本不在教师的“管控”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根本没有听讲,没有学习,更没有开动脑子积极思考,如此这样数学还能学好吗?  相似文献   

4.
1.关注学生。关注学生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本。不能完全按照教案做。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这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基础。为此,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第二,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在课堂教学中要把空间和时间给学生留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自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线教师,新课程改革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一定要聚焦课堂,立足课堂,逐渐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有效课堂。有效课堂追求的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这样的课堂肯定是我们教学工作者的共同追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往往没有或者是难以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传统的注入式课堂教学中,不可否认,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倍加关注的则是学生的“学”。倡导自主互动对话式的教学应该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生本自然和谐的课堂。大家都明白:没有学生就没有课堂.课堂以学生为本天经地义,而教师引领课堂是为了成就学生成为课堂资源的消费主体。可见,要使课堂教学有效首先应从了解学生开始.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冯钰 《甘肃教育》2011,(21):69-69
纵观近几年省、市级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简约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下课堂教学设计的主流。有效的课堂,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授课内容的课堂,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的课堂;不是看教师教得认真不认真的课堂,而是看学生是否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学”到“会学”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双重主体,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参与的交往活动。在这一理念下,“参与学习过程”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引导学生主体建构知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共识。但过程诚可贵,细节价更高。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打磨好每个教学细节,才能使课堂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9.
关注课堂教学研究是每个学校的重要工作。我校对课堂教学是分段、分层、分主题推进式研究的。从2004年建校到2006年底,我们研究的是“快乐课堂”,就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其愉快地进行数学学习。从2007年初到现在,我们研究的是“有效课堂”。今后我们还将开展对“智慧课堂”的研究。追求有效课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减负增效的今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越来越深入教师头脑,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越来越“精彩”。但细细回味后就会发现,这种“精彩”大多只是表面上的“热闹”:少数学生在进行游戏,多数学生是“旁观者”;只是看得起劲,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只是外在形式上的活跃,数学思维的含金量并不高。一、真实的课堂摒弃演练和作假“利息”是学生六年级学生学完百分数后,在生活实践中能接触到的知识。学生在原有的生活中就有过相关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做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理解有关利息、利率、本金的含义,体…  相似文献   

11.
0引言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构建有效课堂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有效课堂建设中,要充分把握教材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让缺少经验、渴望帮助的教师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的实践.有序地进行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我们课题组最初将目标定为架设一座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学习教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研究教学、设计教学,从而构建体现主体教育思想的课堂自主参与教学模式。然而,经过实践探索,课题组发现仅仅构建课堂自主参与教学模式.还不能完全改变课堂单调沉闷、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那么,怎样才能彻底改变这种课堂状况呢?课题组最终将研究目标定为:“研究如何才能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陈平 《小学生》2010,(11):37-37
时下“满堂灌”、“填鸭式”的数学课堂教学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仍然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我们老师经常感到教学不尽如意,尽管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了情境创设,倡导自主,开辟课堂途径,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质量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在课堂引入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提出问题的适宜性、教学环节的逻辑性、课堂节奏的艺术性、教师点评的激励性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角度为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教学更高效.但是,一些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设计却不尽如人意,随意发问、一问到底的现象比比旨是,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俗话说:“鼓要敲在点子上.”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要问在点子上.  相似文献   

16.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质量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在课堂引入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提出问题的适宜性、教学环节的逻辑性、课堂节奏的艺术性、教师点评的激励性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角度为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数学新课标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但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理想的发展。因此,在这困惑迷茫中,我与同行们一起讨论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落实新一轮课改要求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作为一名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我认为:我们工作的主阵地是在课堂,工作的核心应是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不断向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9.
参与意识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有效地积极投入的意愿.学生有了参与意识,才会有积极的参与行动,才会有高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参与意识主要靠教师来培养,下面谈谈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0.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的激发和引领。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教师的问题对学生启而不发难以带动教学互动或仅有表面热闹而缺乏实际效果的情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问题在很大程度还是出在“问题”上。因此,教师必须聚焦于此,着力用有效问题推动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