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具演示活动与学具操作活动,都是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具体表现。小学生好奇、好动,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静"的东西往往不被他们注意,"动"的事物能很快吸引住他们。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可以化静为动,寓教于乐,有利于加强过程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那么,怎样使用学具进行操作性活动呢?下面分三个方面,谈谈使用学具的方法。一、数学中概念的教学在概念教学中,让学生使用学具动手操作,能使概念清晰、灵活。例如,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时,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学具操作?很多人只从表面的词义去理解,认为学具操作仅仅是让学生进行简单地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量一量,认为学具操作仅仅是动手活动。实质上,学习意义上的学具操作既是一种动手活动,更是一个动脑的智力思维过程,是手脑结合、互相协调、互相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1,(16):43-4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是一门语言精练、知识抽象、逻辑严密的学科,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白一个抽象的道理,光靠老师灌,学生就会感到厌倦。如果在课堂上加强学具操作,就能把静态的书本知识化为动态的数学知识。文章基于上述背景,一方面,从教师出发,努力研究学具的用处,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操作,从而促使学生乐于思考、积极思考、高质量思考;另一方面,从学生出发,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学具教学作为一个突破口可以让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妙趣横生,让数学课堂精彩飞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使用逐渐得到重视,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运用学具的技巧。巧用学具可以让数学学习步步生趣,让学生获得层层感悟,对知识的发现环环深入,对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5.
所谓学具,就是学习时用来帮助理解事物的模型、实物、图表的统称.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活动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趋势.学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们所采用.它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体验;帮助学生在感知中形成更清晰的数学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推理的过程,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和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那么如何使用学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呢?现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具操作与有效教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让课堂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放飞思维的乐园课堂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着问题情境进行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操作型、模拟型等形式。操作型实践活动是为解决某一抽象的知识点,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化难为易的一种形式。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形成思维的工具的镜子。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可见直观教学与实际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把学具操作作为数学课堂的一种教学手段。学具操作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桥梁,帮助学生从直观具体的动手操作中获得感性认识,体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学具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学具具有教具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学具在教学中的功能,对促进学生素质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通过对学具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激发其学习兴趣是增强其学习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开展学具操作活动,能使学生置身于愉快的学习之中,感觉到学习之乐,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例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中讲乘法的含义时,教师让学生在学具袋中拿出9个三角形图形在课堂上摆一摆,要  相似文献   

9.
庄章溪 《考试周刊》2013,(22):84-84
<正>经常看到一些低年级的同学拿着一个学具盒,在这个学具盒里装着各式各样的学具,有小木棒、彩色图片、塑料板等,别看这些小东西不起眼,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合理地运用这些学具,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我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教学效率谈谈看法。1.合理运用学具,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让学生操作学具是符合学生"感知—表象—概念"的认知规律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学,通过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认识,形成知识表象,在操作中  相似文献   

10.
通过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接触自然,认识自然,为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 选择配备自然学具自然学具通常指观察实验材料和自然制作材料。选择一套适合学生探究活动的学具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一组有结构的材料(学具)应和科学上一个重要的概念有关,使用这些材料应该能揭示许多有关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学具操作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一语道破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教师要精心设计学具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发现一种知识或一种方法,成为操作和思维的主体。一、学具操作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实实在在的数学素材,生活中蕴含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学具操作的  相似文献   

12.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对学具的操作,对学具的操作有助于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因此,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学具学习数学十分有必要.学生在操作学具时能同时调动脑、手、口,运用多感官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还能掌握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为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文探讨了如何提升小学低段数学学具使用的有效性和如何通过使用学具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学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有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数学学具在小学低段课堂中的应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引导学生从操作中获得新知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遇到新鲜事物习惯动手试一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具运用,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摆一摆、做一做,引导学生从操作中获得新知,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效果极佳。  例如:教学“6的认识”,它是在学习了“1——5的认识”后进行教学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中特意安排让学生运用学具动手操作,要求学生用6根小木棒拼出一个图形,看谁拼得最好,拼后让学生们说出自己拼的是什么图形,怎样拼的?  学生拼出的图形如下…  相似文献   

14.
所谓实践操作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利用自己准备好的教具、学具及其他材料,在课堂上或课后进行摸、拼、剪、量等实践活动。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取知识,发现规律、掌握数学, 最终使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课本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近十年来的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做到了灵活处理教材,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没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15.
林慧 《广西教育》2014,(29):42-42
正学具操作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思维空间。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学具操作存在着误区,如操作要求不明确,缺乏针对性;急于操作,不在意学生的思维及想法;对课堂生成不予理会等。究其原因,主要问题在于教师只重视对学具标准件的使用,对学具在课堂操作中的思维含量缺乏认识,使学生成了课堂操作工。为此,笔者做了一次尝试,对标准学具做了加工故意使其"残缺",运用残缺学具的操作给学生预留思维生长的通道,提升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6.
教具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学具是学生学习的助力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具的使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笔者仅仅注意了教学中的直观演示,忽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相对来讲,直观演示与学具操作是有所区别的,学具的操作者是学生,可以让学生人人动手,人人主动参与学习,这也更符合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学具,学具的运用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给予了学生更多自主操作与思考的空间,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实现了学生学习地位、学习方法的全面变革,能让学生全程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操作学具的乐趣、数学探究的乐趣。本文对如何将学具恰到好处地应用于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衡丽 《林区教学》2010,(10):89-91
学具操作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引导学生使用学具是学好数学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体现。就学具操作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及如何指导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的过程,并非是被动学习的过程,而是以一个积极的心态,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学生对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创设多种良好的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一、给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地活动“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是教育活动中复合主体的重要的一半,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每节课教学要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发现,学具让学生操作,算理让学生讲述,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  相似文献   

20.
学生运用学具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逐步转化的过程。当学生离开了学具进行抽象概括时,思维活动常常受阻,不能顺利地概括出数学的定义、性质、法则、公式和解题规律。表现在有的只能说出事物的外部特征和表面现象,有的只能表述学具操作的具体过程,有的则只能一字不差地搬用课本上的结语来回答老师的提问。经验与研究表明,许多学生思维受阻的直接原因是: 一、学具的操作易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学具教学无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