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官恪先生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指出: 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  相似文献   

2.
陈寅恪1930年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提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以来我国古代文学艺术领域学术成就颇值得总结,邓乔彬教授便是此领域取得重要贡献的学者之一。在治学风气不断变化中,邓乔彬在顺应时代学术精神的同时,从解决学术之“惑”出发,坚守自己的特点,不断拓展领域,形成了“求通尊专”的治学风格;虽以古代文学、画学为研究对象,但始终接续现代学术的思考起点,传承现代学术精神;在时代学术潮流与个性优长的双向作用中,围绕古代文艺与文化史的关系,不断探索并拓展对古代文学、画学的比较诗学、文化学研究路径,并始终以真善美为旨归,坚守民族文化本位,以一己之力撰写多部通史、断代史专著,对古代文艺学研究贡献卓著。  相似文献   

4.
鲁涛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7):F0002-F0002
陈寅恪1930年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提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其实,对于学术史上某些老问题,我们亦可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诸子出于王官”论是学术史上的重要论题,也是传统目录学辨章学术之一例。从内容上考察,此说实为比附之谈.“诸子时代”与“王官时代”的隆替是社会大变动的产物,王官之守与诸子学术间虽有相似性,却不可能有一一对应的师承关系.结合两汉的社会政治思潮来考查,则不难看出,“诸子出于王官”论是刘向、刘歆父子对诸子学说所作的折衷于政治的评判,是其时代政治思想在学术分类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史学家陈寅恪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指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不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①这里所谓“预流”,即勇于投入“时代学术新潮流”。王国维正是勇于预流者也。如何站在学术前沿,是史学家面临的重要课题。就历史进程而言,可以说一代有一代之学术。王国维以为:“古来新学问起,大都源于新材料。”②在清末民初之际,新史料的发现主要包括:①殷墟甲骨文字。…  相似文献   

7.
在近、现代学术潮流中开辟新境界──评王钟陵教授《中国前期文化一心理研究》王炎平著名史家陈寅烙在《陈垣敦煌劫余录序》中指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新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我国...  相似文献   

8.
怀着对社会发展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梁启超凭自身的感悟力把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的演进问题联系起来,另辟蹊径,创新研究视点,探讨学术与时代的互动,预见学术发展之趋向与潮流,这种以学术史材料作方法论文章的学术风范具有启迪后学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谁在左右学术——论古籍数字化与现代学术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与学术之关系的历史经验看,古籍数字化是继纸张和印刷之后影响学术走向的第三个重要关捩.其影响学术活动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学术研究愈来愈成为技术活;二是检索替代阅读,使记忆力衰退;三是发表方便;四是传播速度加快;五是抄袭剽窃成本降低.综合来看,时下流行的"e考据"集中了各种要素,实为其典型代表.总体来看,技术引领学术是数字化时代学术研究的最大弊病.去弊之法有四:其一,充分发挥e时代和e文本的特点,扬长避短,创建为我所用的数据库;其二,技术与学术互补,去"心""智"之隔;其三,消除人为屏蔽,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其四,坚持汉文化中心本位,防止"数位落差".  相似文献   

10.
一、缘起1.关注点:新媒介背景下"唾手可得"的信息1930年,陈寅恪先生为《敦煌劫余录》作序,开篇写道:"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新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1]陈寅恪先生有关"新材料"和"新问题"的提点,在当时有着发人警醒的时代意义,时至今日也仍然具有生命力。当今时代,互联网迅速发展和普及,新媒介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2]。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搜寻答案、辅助学习、拓展知识、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两宋学术堪称我国传统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高蜂,尤其在南宋中期,诸子学术争鸣把两宋学术推至峰顶,而推动此期学术频繁交流的学者就是南宋著名史学家、理学家和文学家吕祖谦.朱、吕两人有三山之会、婺州之会、寒泉之会、鹅湖之会、三衢之会,两人长达十九年的学术交流,终使朱熹成为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吕学术交流实为我国古代学术交流之典范.  相似文献   

12.
学术生态特指学术共同体追求学术、创生学术的有机环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它包含学术、学术环境与学术人员三个基本要素。就理想的大学学术生态而言,学术乃大学之灵魂;自由乃学术之土壤;真理乃学术人员之永恒追求。目前我国大学学术生态遭遇了学术环境的功利主义,出现了师生的学术浮躁情绪与学术繁荣背后的泡沫现象。中国大学学术生态的现实超越,必须以学术为中心,倡导为学术而学术的理念;加强个体学术修养,坚守大学教师的精神自治;净化学术环境,营造和谐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13.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洋溢着多维意蕴的学术精神。学术文化化民易俗是《四书章句集注》促进社会文治与民众心智的基本之功;新的时代经学开新是《四书章句集注》适应时代需求革新经学传统的学术自觉;经学大宗创设典范是《四书章句集注》生发学术示教影响的高卓源泉。朱子开新经学的学术风范及其《四书章句集注》是后世中国学问主体学习的永远楷模。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术文化的发达,首应注意学风道德及研究方法的探讨。因为对于人文学者而言,此乃关乎其学术修养及人格操持大节,从而影响及于一世学术风气之形成培养,切切不可轻忽怠堕。对此,我有些微末之想,亟欲拈出求教于同道,下试述之。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大学逐渐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在此背景下,大学教师的职业地位理应上升,但实际上,学术职业地位呈现出衰落之势。为此,学术人员必须以学术为本,内因与外因相结合,主动学习,刻意发展;同时应建设和谐、柔性的大学制度环境,采用弹性的评价考核机制并使组织结构进一步扁平化以促进学术职业地位的提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术进入原创阶段需要进行前提反思与自我批判。对学术研究路径依赖的检讨,对西方学术有效性的再认识表明,中国学术的表达方式必须从我们生活的时代及时代的生活'再出发'。基于中国学术语境看学术论文的质量,包括研究层次、理论境界与学术评价问题,这是中国学术期刊编辑实践的时代要求和现实起点,同时也决定了学术期刊的发稿方向;学术...  相似文献   

17.
大学是学者和学生的社团,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重塑大学精神、培育大学组织的独特性、永葆大学的核心技术、维持大学的学术标准、平衡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是大学生存发展之道。时下大学之道在中国大学被严重异化:大学的本体之义、应然之义和实然之义正在逐步消失,大学精神正在衰微。中国大学的组织特征正在趋同,大学的学术发展规律得不到尊重,大学的学术标准正在接受越来越多的挑战,大学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严重失衡,所有这一切说明中国的大学正在偏离大学之道。为了大学的生存与发展,也为了国家在新的知识时代的生存与发展,中国大学必须回归到其本体意义上来。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背景下学术职业的地位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兴兵 《高教研究》2008,24(1):20-24
知识经济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大学逐渐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在此背景下,大学教师的职业地位理应上升。但实际上,学术职业地位呈现出衰落之势。为此,学术人员必须以学术为本,内因与外因相结合,主动学习,刻意发展;同时应建设和谐、柔性的大学制度环境,采用弹性的评价考核机制并使组织结构进一步扁平化。  相似文献   

19.
美国研究型大学之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了艰难的学术商业化抉择,历经远离、延缓、参与三个阶段.建校初期,基于对纯粹学术使命的坚守,其长期远离商业市场;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多因素的叠加强化了其纯粹研究偏好,学术商业化历程延缓;在《拜杜法》的引导及生物科技革新的刺激等因素的作用下,20世纪80年代,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才主动参与商业市场,并凭借学术优势跃升为极具创业型大学.诚然,以学术为业是大学永恒不变的使命,而学术商业化是大学不可回避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20.
西周王官之学创始发轫于夏商。王官之学尚非学术,但它综合融会了前此之各种学术萌芽,又孕育启迪了以儒家之学为代表的私家学术,它是古代学术之摇篮。夏商时代,“祀戎”是初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最重要的方面。巫史享有崇高地位,实为远古知识分子的原型。周因于殷礼,把上帝之命改名为天命,是人类精神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周人对殷商之礼的斟酌损益,核心是政治制度。早期西周官府之学虽有德政论思想灌输,但仍是以六艺为主的技能教育。西周中期以后至春秋中期以前,新官学的五类内容实属官方文献汇编,不是系统的学问和专门的知识。春秋后期,礼坏乐崩,王官失守,士阶层的兴起,孔子的“述而不作”,推动了王官之学学术化的进程,促进了私人学术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